军事

原本是一门入世的修行(1)

落发,原本是一门入世的修行

这个世上不管是哪个朝代,至少有两个行当是不会失业的,一个是治病救人的大夫,另一个就是为人理发的师傅了。

男人剃头就像一日三餐或者几日一浴,只要是生活需要、身体需求的,必然是忘不得、丢不得的。男人要是长时间不剃头、不刮胡子,就要变成长毛怪了。当然,道士和嬉皮士是可以蓄长发和长须的,而时代发展到今日,在大街小巷偶尔看到一位头顶扎着一个小辫子的大叔,你也没有必要躲在街角偷着乐。

从小到大,再到中年,每个人必是有许多剃头的趣事值得回味的。

儿时剃头左顾右盼。

浙西南老家发叫剃头”而理发师便叫作剃头老师”在我小的时候,村里是没有剃头老师的,每次剃头都是邻村的一位师傅过来,大概是个把月来一次,每次都是挨家挨户地走。那时,他的行头也是极为简单,只有一个两尺见方的木盒子,里边端放着推子、剪刀等,给老人们刮胡子或者剃光头用的是当场打的肥皂泡。

我们小孩子们无论有多么的调皮,只要在剃头老师面前坐定,便换了个人似的,一下子变得听话起来。

通常,爸爸会拎过来一把竹椅子,置于天下剃头的过程中,母亲已经烧好了一盆水在一旁备着。这个所谓的天下实际上是南方村民独有的称呼。特别是在浙西南,农人的土墙瓦房通常是若干间居室连在一起的,不似北方四合院内的房子南北房分建,同在屋檐下的几户是同一个,也有可能是同辈的亲兄弟或堂兄弟,这个天下便是几家共用的活动空间。通常天下设有一条供桌,备有蜡烛和供品,用作祭奠祖先。而天下的一侧必有一处是仰头可见日月星辰的天井。

尽管小孩子在剃头时比较老实,但是时间长了,那眼睛就首先不老实起来,左瞧瞧右看看,而眼睛一动脑袋便动了起来。这时,剃头老师总是拿一指头轻轻地推一下你的前额,让你后仰一点,或者轻扶一下你的鬓角,让你的头侧过去一些。那动作是很轻柔的,你却也很顺从地跟着他的指令走,丝毫没有与父母斗气时耿直脖子的感觉。

少年剃头浮想联翩。

年少时剃头,基本上是推平头,头发很短,推完之后,拿手一捋,感觉到头发一根根直立着似刺猬一般。

这种学生头一直保持到我的高中毕业。

初中离我们村约莫三里多地,现在看来虽不太远,但是那时没有公共汽车,上学走这段土公路也得半个来小时。因此,爸妈一咬牙,决定让我住校。我们是住在学校后山的一个神山殿(山神庙)边上的,一住就是三年,平日里都在学校学习生活,只有礼拜天能跑回家,背一带大米、炒一罐梅干菜作为一周的粮食。

中学在镇里,每次理发要从学校出来,经过一座石桥,跨过一条十几米宽的河,路过一个榨油厂和几家面食店(馄饨馆)沿着鹅卵石铺成的小巷,走上十五到二十分钟,就到了镇上唯一的一家剃头店。

这家店是国营的,店面颇大,一间大屋子,里边一字排开摆着四把高背椅子,这椅子十分讲究也应该是很有年头,不知是用什么硬木做的,其他部分或掉了漆,或乌黑的有点蓬头垢面的感觉,只有那扶手被顾客抚摸得油光发亮。

这椅子不仅高,而且宽大,那时虽已上初中,而且个头不低,被老师安排坐在教室的最后一排,但坐到这种太师椅上,居然悬空着双脚。而那剃头老师还嫌你的个子矮,脚底下踩了一个什么机关,那椅子吱嘎几声便往上升了些许,正好够剃头老师顺当地作业。

剃头时通常正襟危坐,但还是要任那剃头老师随意摆布。只是那年花了一毛多钱买过一本小人书《敦厚的诈骗犯》是作家西村京太郎的推理小说,看后印象极为深刻。故事讲的是主人公—一位没落的企图自杀一了百了的演员,试图骗得保险费供养自己的老婆孩子,于是借一起交通肇事逃逸案件对理发师敲诈勒索,最终如愿死在理发师的剃刀下。

自从看了这个故事,便对剃头老师心生恐惧,特别是推完头发,剃头老师捏着一把锋利的剃刀在一条乌黑发亮的剃刀布上上下撇动,发出霍霍的声音时,立马想新学的《木兰诗》中的那一句磨刀霍霍向猪羊真有一种人为刀俎我为鱼肉的无助感,后背的汗毛都要随之立起来。

那些年穿过那条又窄又长的鹅卵石铺成的小巷,经常听到小巷深处传来《长城永不倒》歌曲,令人心潮澎湃。于是突发奇想,要是自己也像霍元甲、霍大侠一样有一身的武艺,只需稍稍调动真气,便可使根根头发坚若钢丝,在那剃头老师的推子上崩出若干缺口,估计他便不敢拿剃刀害人性命了。

青年剃头标新立异。

上大学的时候,同学来自五湖四海,发型自然也就各不相同,不再是清一色的头。尤其是小分头的多了起来,湖南和大连的舍友还自备了电吹风,时不时地摆弄那一头秀发当然,这是有些原因的,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大概是为了博得女生的注意。

我的头坚持到了大二,在大三的时候,受了舍友们的影响,居然蓄起了长发。原来是看了王朔的《一半是海水一半是火焰》以及听了齐秦的《我是北方的狼》之后,好像一下子有了追星的欲望,居然在一个大雪的冬日,和同学兑了半个月的菜票,兀自跑到离学校不远的魏公村,在地摊上买了这辈子唯一一件蓝白色的牛仔上衣,学着影视明星的样子蓄起了长发。

我这人是顶讨厌长发的,不是看不惯别人的长发,而是但凡头发盖住了耳朵、遮挡了眼睛,便会很不自在,于是跑到剃头老师那里是相当勤快的。

但是那个冬天,我几乎没有去过学校的理发室,寒假回家的时候,顶着一个不男不女的脑袋,差点让父母没有认出来。

然而,父母毕竟有半年不曾见到儿子,因此见面后兴奋感很快掩盖了流露出来的一丝嗔怒。只是淡淡地说:马上过年了,该剃头了!

青年人的荷尔蒙是可以在头发上散发出来的。刚参加工作那会儿,北京正时兴板寸。这板寸要是理得好,头顶平得像飞机场,尤其是额头的一小撮刘海十分讲究。这种头在一些小伙子身上透出阳刚之气,但是在有的人身上大概只能透着稚气了。

我大概是属于后一种,另外,头顶也不甚平坦,无论剃头老师如何推,也很难整出一块飞机场来。

但是,这种板寸头陪伴了度过了几度春秋,后来翻找往日照片,发现一张全家福,我和一岁多的儿子的发型几乎是一样一样的,于是忍不住要笑出眼泪来。

中年剃头图个轻松。

人到中年,大概已经不像年轻时那么注意自己的形象了,而且似乎已经找到了只适合自己的发型,甚至是理发店,更有甚者是理发师。

自成家后,我大概换了三家理发店。

第一家是小区胡同里的,一对年轻夫妇开的理发店,那是我们刚刚搬到这个小区,对周围的环境还不甚熟悉,但是头等大事还是要办的,于是满大街寻找,结果就在离家不到两百米的地方找到了这家。

有一次剃完头,刮胡子的时候,老板娘给刮刀上了一块新刀片,很认真地说:给你们男士刮胡子,就怕不小心拉个口子,刀片不换,交叉感染可不好!

那一刻,我突然有了一种被上帝”的感觉,于是脑子一热,从本来就只有几百块钱的工资中,一下子拿出一百块大洋办了一个理发卡,并准备把全家人的头等大事”全权委托她们办理。

一开始,这家夫妻店的生意还蛮好,可是没过两个月,这家理发店居然蒸发”了,大概是夫妻店搬走了,但是我们分明在他们的小本本上留下了电话,而且还有七八十块钱没有花掉,怎么不就走了呢?上帝”的感觉那一刻消失的无影无踪。

第二家理发店大概是先前那家夫妻店走了不久开的。

老板娘是河南人。十余年来,这位理发的大姐带过不少女弟子,但她一直坚守在这里。由于理发店离家不远,十分方便,加上价格也并不贵,十年前的七八块钱,到现如今也只不过涨到十五块钱,我便成了这里的常客。

这位剃头师傅大概也是一位居士,理发店里经常播放一些劝善的曲子,而在理发店的门口,她会每天撒一把小米,供养路过的家雀们。

人到中年,头发不仅不似年轻时的茂盛、坚挺,而且花白了不少,初次到这家剃头的时候,那位大姐问要不要焗油,我说不用了,由它去吧。第二次,她大概又问了相同一个问题,结果得到了相同的回答。那之后,她再也没有问这个问题,而且只要我在椅子上坐定,她只问一句:短点儿?”我的回答也就一个嗯”字,整个过程都处在静默中。

中年剃头,只是感觉到头顶上轻松了许多,至于这个头型是否好看,已在其次。

第三家理发店,是夫人和孩子推荐去的,也正好赶上楼下那家理发店的主人不在,我便多走了一里地到了那家美发店。

美发店自然是理发店的升级版喽!尽管也就几十平米,但是一进门就有一个柜台,专门有服务生接待顾客,而美发师却有六位,都是比较时尚的俊男,而且设了专门的候理座冬天还有人专门给你挂羽绒服。

初次到这儿理发,服务生很礼貌地问你有没有固定的美发师…凡此种种,真的令人有宾至如归的感觉。

我还真是体会到原来剃头这事儿也是可以不随便糊弄的,更钦佩夫人、孩子原来已经享受了大半年的清福,而自己还满足于胡同口的那家理发店,确实有些OUT了!

在美发店果然享受的是不一般的服务,虽然我仅仅去过两次,但每次都为美发师精益求精的精神所感动,原先十几分钟就可以被打发的脑袋,在他们半个多钟头的仔细打量和精心打磨下,终于让自己在镜子里看到了一个崭新的自己,于是心甘情愿地多掏了几十块钱,仰着头走出了美发店,居然觉得这一天的阳光都灿烂了些,居然要觉得路人都要投来羡慕的眼光。

记得香山脚下某理发店有一副门联:操天下头等大事 ,做人间顶上功夫。这幅对子大概是比较常见的,而有的却是闻所未闻、见所未见,譬如:相逢尽是弹冠客,此去应无搔首人。再如:提起刀人人没发,拉下水个个低头。又如:处处留情剪断烦恼丝,时时用心理清无厘头。

这些对子未必都是剃头老师写的吧,恐怕多是那些剃头的顾客灵光一现的杰作。你想啊!坐在那里静静地听那推子在耳边咔嚓咔嚓的声响、默默地看那根根断发从眼前悄无声息地飘落,是不是也有看花开花落、云卷云舒、缘来缘去的遐想?

年幼时童心未泯,心猿意马;年少时不更世事,胡思乱想;年轻时不知天高,痴心妄想;中年时烦恼沓来,图个清闲。原来这落发,也是一门修行,一刀下去,斩断千万个烦恼,虽未必能六根清净,但岂不快哉?

从美发店回来,经过那家胡同口的理发店时,店门上还把着铁将军但门口的台阶上叽叽喳喳,已经聚集了不少等待吃食的雀儿。

看着那些在门缝里寻食的小生灵,突然想到,如果这家理发店一直开下去,或许有一天来这里剃个光头,岂不妙哉!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剃头

剃头,剃发,理发;指落发出家。

理发店

小小的理发店,容纳着百味生活,当你走近它,仔细地端详它,你会发现原本平平常常的理发店也蕴涵着诸多的内容。低成本制作的影片往往没有华丽的场景,有的只是朴实无华的人情味。也许,这也就是主人公加尔文最终在父亲留给他的遗产中所能体会到的东西吧。

济宁治疗白癜风费用
通心络效果怎么样
汕头十佳妇科医院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