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旧刊寻踪(1)

旧刊寻踪,还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发现。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作家间或作家群间的壁垒,其实并非像后来某类叙事那样红白分明,似乎真个“汉贼不两立”似的。   读大学时,“现代文学史”包括了“五四”以后中国的全部文学。后来强调“十三年”(1949 1962),于是,把“现代”断在1949年之前。   近 0年来,对于中国现代文学史的叙述与研究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皇皇巨著出了不少。我因不做专门研究,细心读过的并不多,倒是宝民先生这些“旧刊寻踪”(《旧时文事 民国文学旧刊寻踪》,福建教育出版社,何宝民著),一人、一刊,一文、一事,不去分阵营,归流派,别正闰,排座次,娓娓道来,颇合我“闲读”的口味。许多旧人、旧刊、旧文、旧事,若不是他细心梳扒,或许无需多久都将归于湮灭。   譬如,郑振铎、巴金、靳以于19 4年创办的《文学季刊》,是广为人知的。《文学季刊》还有一个同年创办的姊妹刊《水星》,今天知道的人就不多了。主编者都鼎鼎大名,除郑、巴、靳外,还有卞之琳、李健吾、沈从文等人,由卞之琳负责。作者群,更是群星灿烂 茅盾、周作人、张天翼、冰心、何其芳、李广田、蹇先艾、臧克家、吴伯箫、废名、丽尼、艾芜、荒煤、梁宗岱等,都是现代文学史绕不开的人物。   《水星》的作者群中还有一位名叫张天,他的作品多写南阳农村的生活,除《水星》外,在《新小说》和《人世间》也有作品发表。《新小说》称他为“特别值得推荐的”“新出的作家”,认为他的笔致、语言直可追踪老舍的短篇。卞之琳回忆《水星》,说他和靳以都对张天寄予了最大的希望。可惜《水星》只出了九期便因时局等各种原因终刊,而张天也就此消失于文坛,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失踪”了的作家。   有些作家和文学刊物,虽然并未失踪,但也因种种原因消失。比如《谈风》,19 6年在上海创刊,主编为周黎庵。大概因为刊物和编者在文学趣味上同周作人、林语堂等走得较近,被归于幽默一派,连带着刊物上不少揭示现实的作家与作品,也都长期被冷落或被消失了。原名王焕斗的作家老向,在《谈风》上连续发表的《宛西见闻记》,老向是“五四”运动的亲历者,大革命时期离校南下参加北伐,后又重返北大求学。抗战时期从事抗战文化宣传,创作了大量以抗战为主题的通俗文化作品,深受民众喜爱。香港著名作家、文学评论家刘以鬯称,“在现代中国作家中,作品能竭力摆脱西洋文学的影响,老向是极少数中间的一个。他的作品,民族风格显明,不大有洋葱味。”可惜这样一位有独特贡献的作家,长期被漠视,自1957年错划为右派后,更是入了另册。   旧刊寻踪,还会有许多有意思的发现。还原到当时的情境,作家间或作家群间的壁垒,其实并非像后来某类叙事那样红白分明,似乎真个“汉贼不两立”似的。   读宝民先生新著,语皆平实,如聆听“讲古”,如对坐闲谈,在喧嚣的时代,这种吃力的、细致的工作,未必讨好,但若想细致地了解中国现代文学史,这些“细节”怕也真是不该忽视的元素。   (实习编辑:白俊贤)宝宝健脾吃什么
成都牛皮癣医院地址
廊坊男科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