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事

筐篼文学散文偏爱苦味儿

很小的时候,家里穷,但父亲一直看书,读易,读医。这些书给父亲莫大的安慰和支撑,就像是苦日子里的一点甜。

孩子病的时候,父亲就会带去看中医,可能是西医要贵一些,也可能是中医真的“治标治本”“固本守元”。反正父亲就信中医。望闻问切之后给一些草药之类。父亲拿回家,一手抱着生病的孩子。一手不停的扇动扇子,让药罐子里的药咕噜咕噜的煮沸,再沸。煎药的期间,父亲就会和我们讲很多不同版本的故事,讲年少时候的苦日子,讲苦日子里的以苦作乐,讲到兴起,父亲还会哼哼几句京戏,仿似那药罐里煎的不是药,是蜜糖。是包着苦味儿的蜜糖。父亲这样比喻着中药的味道,并在碗底放上些许白糖也不搅动,只是让我们一口气喝完中药那糖的甜味儿就真的来了。“苦尽甜来”很真实的体会了。捏着鼻子一口气儿喝光父亲吹得不冷不热的中药,连同父亲深深的爱一起喝下。一碗一碗的喝完那病果然就好了。心里高兴得,蜜一样的甜,这自然又是“苦尽甜来”。

于是我们就真的不怕苦了,而且真的相信苦尽会甜来。

在那段很穷很苦的日子里,我们和父亲相依为命,并肩作战,和穷困潦倒的苦日子作斗争。弟弟在汗水里,苦泪里几度跌落几度爬起,终于考上大学。我也在剧烈的思想斗争中“择穷而嫁”。婚后的很长一段时间很苦,但父亲给予的鼓励最多,他总是一遍一遍的帮我描绘蓝图,让我真真切切的看见未来,就好像是那中药碗底的白糖,喝完就会有甜味儿出现。

于是我那样勇敢的坚持,也深信“不吃苦中苦,难为人上人。”虽然都说“再苦不能苦孩子”,但我还是会学着父亲的样子,让孩子尝一些苦头。孩子病的时候,我很少买那些糖衣炮弹。总会弄一些很苦很苦的中药,搬来很多很多的警句,诱惑孩子服下苦药。如果高烧我就会不间断的物理降温,半夜给她洗澡,敷冰块。女儿不能见苦味儿,一喝就会吐,吐的稀里哗啦,吐的翻肠倒胃。不过每每吐过后,一些浓痰啊随之而出,感冒啊,咳嗽啊就会好一大半,接着喂中药,接着吐,结果病也就慢慢的好了。孩子早就习惯了我的灌“苦药”的爱心。

他们大约不会懂这些,但他们和我一样的开始“吃苦”。餐桌上苦瓜经常出现,上搜来很多很多关于吃苦瓜的好处“清心明目、退火、解热、袪毒、养颜”等等,吹得天花乱坠的,让孩子看苦瓜的眼神像看一个宝贝,吃起来自然也就是格外的津津有味,特别是我们尝试着体味吃过苦瓜后,嘴里清凉清凉的还会有一丝一丝的甜味儿。于是孩子又会想到“苦尽甘来”这个词语。

父亲出世之后的几年,我们的生活有了很大的改变,正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但孩子的父亲工作依然辛苦,曝晒在烈日之下,常常是晒破了嗓子,晒枯了血色。汗水里浸泡着,拧干的工作服上常常会留下汗渍,一圈一圈,像旋窝,像沼泽地。孩子们在这盐渍里真真实实的看到了一条条铺平的路,一座座架起的桥,看到了苦的真实形态。他们会心痛爸爸,会内疚自己的懒散,会爱抚爸爸的疲惫会心疼到声泪俱下。泪眼里,他们很乖很乖的去读书写字。很坚定的要发奋图强。

在这个以“苦”为主旋律的幸福生活里,一家人能齐心协力,能“苦中作乐”,能有很美很美的梦想,想着“十年受尽窗前苦,一举成名天下闻”,想着有一天真的“苦尽甘来”。

我知道我偏爱苦味儿,实际上是偏爱那苦味里,同甘共苦的浓浓的亲情。

共 1 1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拜读完此篇文字,我就想为什么人们总是喜欢说苦尽甘来呢?为什么总是喜欢说良药苦口呢?为什么总是苦在前甜在后呢?就如作者笔下这细腻的文字,这感人的亲情,这从心底擎起的思考和浓情的话语是如此的暖融感人。皆因:偏爱苦味儿的我,实际上是偏爱那苦味里,同甘共苦的浓浓的亲情。问好,荐赏。【:静听】

1楼文友: 21:48:4 细腻的文字,书就亲情浓浓的感人美文。遥握问好! 淡然静美悟禅花

回复1楼文友: 09: 7:27 问候静版!

2楼文友: 09:29:59 苦味是舌尖的颤抖,而篇章里的苦味却是心中的蜜糖。 淡然静美悟禅花

小孩睡觉出汗

小孩发热怎么办法退热快

小孩感冒流鼻涕

盐酸索他洛尔片 鲁南制药
老人缺钙怎么补最快
胃肠敏感是什么意思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