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忻州的第三美景叫东岩映月(1)

摘要:附:忻州的第三美景叫“东岩映月”。前面写道,忻州东南的系舟山曾因尧禹时代在涛涛洪水中拴缆稳舟而命名。又说该山是太原龙城的一条龙脉,龙脉有伤,龙体必病,风水便损。宋太宗赵光义扫灭北汉后纵火焚烧太原,片瓦不留,为斩草除根,还派人马削平系舟山主峰,说是去掉龙角,截断龙脉,以防死而复生。这显然是统治者昏庸和残暴之举,劳民伤财而已。但丝毫没有荡涤系舟山一带天造地设固有的壮美景观,“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金元之际的北方文雄、一名声煊赫的大诗人元好问曾几何时,就诞生在系舟山脚下的韩岩村。真乃龙凤呈祥,凤恃龙威,龙脉显灵。《忻州市地名录"山名》载:读书山亦为系舟山余支,因金代元好问父元德明隐读山中东岩(并以东岩自号),金朝人赵秉文改为读书山。读书山山势矗然挺拔,峻峭雄伟,由东北伸向西南,面积约15平方公里,海拔1559米。山腰福田寺的月夜奇景,称“东岩夜月”,为忻州古景之一。 赵秉文系金代文坛领袖,他对元好问十分赏识和推崇,在颂读遗山《家山归梦图》中便即物起兴,思绪奔涌,吟诗道:山头佛屋五三间,山势相连石岭关。名字不经从我改,便称元子读书山。可见山与遗山,特别是与遗山父子的读书生涯紧紧地联系在一起的。随后遗山和诗曰:“天门笔势到闲闲,相国文章J玉笋斑。此晋阳方志上,系舟山是读书山。”(按:天门:指帝王宫殿之门,暗指唐代的诗圣杜甫;闲闲:赵秉文号;相国:指赵所任礼部尚书之称;玉笋:喻美士众多,如同竹笋齐发一样;读书山,遗山有时也简称东山,遗山在《初挈家还读书山杂诗四首》中自注:“系舟,先大夫读书之所,闲闲公改为元子读书山。又大参杨公叔玉撰先人墓铭。”这就是读书山的由来。) 这里溪涧萦回,岩壑幽邃,古木清泉,山青水秀,为忻州之名胜。福田寺宽广不盈丈的小屋,便是遗山自名的“文室何所有,琴一书数册。闭门无车马,明月即佳客”的“丈室”,也叫“留月轩”,为望月极佳处。相传,古时候,每逢农历十四、十五清朗的夜晚,站在城内县衙大堂门口,向东南读书山的福田寺眺望,便可以分明地看见一轮皎洁的月亮在那里闪烁,它比天上的月亮还要大,还要圆。这是怎么回事呢?它是元好问幼年时在福田寺读书时画的假月,竟成真月。元好问从小就非常好学(好问可想而知),4岁从王氏学诵诗,步入书香文海。随父元德明前往福田寺读书时,天天总要学习至夜阑人静的时刻。有年夏天,天气十分燥热,憋得令人难受。一天,元好问打开窗户读书,一只红肚子马蜂,嗡嗡地飞了进来,在元好问头上不停地盘旋打转,颉颃冲翻,摇曳作响,因为影响潜心静读,元好问便不耐烦地把蜂打死,扔在了笔筒之中。接连数晚,如此这般处置红肚子马蜂于笔筒后,仍然有—只马蜂照例钻了进来,绕着元好问飞来飞去,总不离开,似有执意。到头来元好问还是把它打死,扔进筒里。久而久之,死了的红肚子马蜂积少成多,装满了笔筒。就在这天晚上,元好问吹灭蜡烛,躺在床上默想诗句,忽见桌上的笔筒里闪射着金黄色的亮光,照得周围如同白昼。元好问惊奇了,忙将笔筒里的马蜂都倒了出来,仔细端详,无论是早死的还是迟死的,也无论是大的还是小的,一只也没有干枯了,而且一只只都是金黄金黄特别好看,使人目炫。于是,元好问就把红肚马蜂一只一只地掐去头部,留下肚子,集中到——个大碗里,捣成糊浆,又掺了水,在福田寺后殿面对县衙门的雪白墙壁上,画了一个圆圆的月亮。当天空那月亮最圆最亮的时候,它也放射出金灿灿的耀眼光芒,一个月亮在高空,一个月亮在墙上,两个月亮一上一下,争辉斗艳,竞相媲美,像两颗璀璨熠熠的星星,所以,每月十四、五的晚上,天气晴朗时,人们站在县衙门的大堂口,便可望见又一个新月挂于系舟山下,后来,人们就把这叫做“东岩映月”,也叫“东岩望月”或“东岩夜月”。明正德间党承志的《东岩夜月》云:米轮辗碧夜光寒,最爱东岩寺里看。辉映楼台金界净,影澄林壑玉壶宽。松楸香似飘丹桂,泉石声疑咽素鸾。忆昔读书人不见,月明还照读书山。本首七律的首联是写光泽,颔联描月静,颈联状味声,尾联思主人,全诗突出了东岩夜景的静谧恬然,幽雅宜人,光、境、味、声熔为一炉,宛若一盏七色多变的霓虹灯,随着音乐的节拍而旋转。工于细腻,雕刻入神,曲尽其妙,色中有声,声中着色,情贯其中。嘉靖间王治的《东岩夜月》记:先人游息地,临眺欲消魂。倚涧松犹在,书墙墨尚存。林邱自俯仰,岚霭变朝昏回首霜天晚,寒灯出远村。前两句是写身临其境的感受,后面写景观,山间松林,书房墨迹,丘崖起伏,早晚岚霭,季节霜降,远村寒灯,琳琅满目,应接不暇,如进入山 上,游兴难尽,言虽讫而意无穷。万历间杨维岳的《东岩夜月》叙:何耒飞镜挂山椒,天界空明眼界饶。凉浸屏山围翡翠,光分团盖落琼瑶。空王殿是清虚府,梵呗音和缑氏萧。长啸千岩天籁发,书声仿佛在参寥。这首诗的构思线索是先上后下,先月后色,先物后声,先小后大,缠绵溢美,寓情于景。周士食采,人神交合,仙乐清越,万籁齐发。张铣的《东岩夜月》:东岩高展碧林峦,万岫峥嵘拱梵坛。泉石不随人意暖,月明偏上夜窗寒。暗香拟逐婵娟动,澄影深宜鹫岭看。缥缈一轮天地阔,嗓舟真个读书山。宿尚谦的《东岩夜月》云:山寺萧萧良夜月,幽人豪兴欲飞越。吟成好句思悠然,把酒何须相问褐。前一首墨染的宗旨是写景状物,梵坛的周围是树林山峦和峥嵘的万岫,寺宇跟前是泉流和岩耸,窗棂上照着带有寒气的月光,婵娟因闻暗香而舞动,澄影高观而更美,月亮缥缈天地阔,风景如画读书山。后一首侧重于抒情,赏月眺景,隐士飞越,悠闲自适,把酒相谒,发出无限感慨。党承志的《东岩寺》七律,虽不是描绘月夜景色,然而,它将该处的全部内容均包括进去了(详见178页《东岩寺》诗)。此地蔚然深秀,山间林下,曲径通幽,引人入胜。这首诗的画境内有峰回路转的山径,有矗立于苍岩峡谷间的梵宫(福田寺),有倾泻而下的悬泉瀑布,还有清爽凉快的适宜气候,与此同时,诗人抚今追昔,缅怀古人,肯定了东汉时期的向平隐居不仕,出家梵禅的志向,借古讽今,抨击现实,情感浓烈。“名胜果然超十地”,是本诗的概括和提炼。福田寺确实可以和古代传说中仙人居住的“十洲”之地相提并论,比翼双飞。虽几经遭劫而不朽,频仍摧残而不灭,永远占据忻州大地的一角而成为元好问的代名词。清代的《福田寺》诗叙述道:篮舆(指竹轿)渡广川,南入福田寺。乱石卧浅溪,数转山益邃。客稀鸟韵幽,僧老岚光翠。遗山有旧庐,断碣余残记。怀古一长吟,松风动轻吹。这首五言律诗是按照诗人游览过程的空间顺序而落笔的。开首交代出乘驾竹轿长途跋涉所到达的地点。此地乱石滚滚,浅溪淙淙,路径迂回,山谷深邃,来客少至,鸟声啾啾,僧侣龙钟,岚气青翠。遗山旧庐,残碑断碣,怀古长吟,松风轻吹。真是奇景迭出,纷至沓来,或远或近,升降自如,语谐情洽,意境转换而井然,节奏参差而错落。总之,这两首都是写白天的事,都直接描绘了福田寺景象的妩媚动人,但到月光照射、涂抹上颜色的时候它的绮丽淡穆就更可想而知了。由上诸名家对“东岩夜月”的描述刻画,主要是写皓月当空之际,万物晶莹,大地银装,流溪素裹。妖娆的山川,多娇的自然,旖旎的风光,组成一个乳白色的美好世界。一切的一切都笼罩在了皑皑的轻纱之中。又因福田寺的位置是在忻州城的东南方,居高临下,距离不远,所以每逢到望日和既望日的时候,尤其是仲秋和季秋的日子,玉兔全圆,万籁俱寂,观景分明,瑟瑟听闻,因此,他们都是写得细,听得清,辨音准,感受深,绘影绘声,乃至出神入化,十分生动形象,贴切逼真,收到了极好的艺术效果。至于元好问所画的圆月,毕竟是传说而已,然而,通过这个想像力极其丰富而且带有浪漫色彩的故事传说,从侧面进一步衬托了“东岩夜月”的神奇诱人和气象万千了。正是:景借传闻,传闻烘景,双管齐下,魅力横生。说明:此文转自忻府区档案馆 大禹拴舟治水,灵山脉象蟠龙。
君王纵火太原城,削山断脉神峰。
难掩气壮根生,孕诞金元文雄。
凤恃龙威自存灵,好问才思出众。

双月忻州古韵,遗山画壁风情。
福田孕育系舟景,读书览奇至圣。
层崖古木竞秀,丈室曾留德明。
游子几度归乡梦,幽壑深谷绝境。

细路风情照旧,孤赏依然悠哉。
灵山日月轮回泰,轻拢佛仙林海。
夜静黄蜂旋转,佳人诵书情来。
野史亭刻史诗才,一代金元气派。

注 :好问、遗山、游子,指金代大诗人元好问。德明,指元好问父亲元德明。元好问(1190—1257)字裕之,号遗山,太原秀容(今山西忻州)人;系出北魏鲜卑族拓跋氏,唐诗人元结后裔。 父亲元德明多次科举不中,以教授乡学为业,平时诗酒自娱,著有《东岩集》。


二零一二年五月六日投稿于陋室

共 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三首词,文笔流畅,感情饱满,巧融典故,立意积极向上。三首词描写忻州胜景古迹和赞美大诗人元好问,词中融入一个美丽的传说,揭示了昏君残暴之举,对古胜景的刻画精细、完美、生动,如身临其境。真是山美、水美,人更美,可谓是人杰地灵,宝地出俊才,是大诗人元好问故乡,一代诗人,出生书香门第,自幼聪明好学,取得优异的成绩,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作者在字里行间融注对大诗人的仰慕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韵律有待于提高!欣赏佳作!问候朋友!望继续赐稿!【编辑:蓝色梦中雨】
1 楼 文友: 2012-05-07 1 :08:45 三首词,文笔流畅,感情饱满,巧融典故,立意积极向上,叙事明朗,景物刻画生动、形象。给读者美感的享受!欣赏佳作!问候老师! 宽容是大海的胸襟
2 楼 文友: 2012-05-07 1 :10:27 谢谢蓝色梦中雨诗友编辑与评论。 高中语文教师,大学本科毕业。文学爱好者。
 楼 文友: 2012-05-07 16:48:28 欣赏学习了。问候销愁隐者老师 !
回复  楼 文友: 2012-05-07 17:10: 9 谢谢老安儿诗友来访。问好,远握。
4 楼 文友: 2012-05-07 19:58:51 隐者好友知识渊博,学识至深。奥妙无穷的诗篇佳作,令人高眼相看。一定要向您好好学习。
回复4 楼 文友: 2012-05-07 2 :01:09 谢谢董彦诗友的高看与雅评,问好,远握。
5 楼 文友: 2012-05-07 2 :21:46 作者三首《西江月 系舟山下忻州魂》词,向我们介绍了太原、忻州的历史、系舟山的美景和文雄元好问勤学苦读的传闻。诗人景借传闻,传闻烘景,抚今追昔,缅怀故人,工于细腻,雕刻入神,寓意深刻,情贯其中!拜读,欣赏,学习,问好作者。 本人爱好文学创作,已写近千首诗歌和其它作品,望大家能多关注我,支持我。
回复5 楼 文友: 2012-05-08 01:16:25 谢谢叶文贵诗友的关注与友情。对我的美誉隐者深深感激,没齿难忘。
6 楼 文友: 2012-05-09 20:55:59 对故乡先贤的赞美,清新可喜。
回复6 楼 文友: 2012-05-09 22: 7:09 谢谢晋忻李先生的关注与雅评。
7 楼 文友: 2012-09-20 00:25:29 勾勒精巧的作品,在遣词上得向作者学习。欣赏了。
回复7 楼 文友: 2012-09-20 10:40:02 谢谢铁禾诗友美誉。女人身体瘦弱疲劳月经不调
南宁男科医院
磕碰淤青怎么消除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