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专栏散文风中扯不断的记忆

当儿子上二年级的时候,妻决定回一趟湖北的娘家。妻跟我说的时候,满眼的思乡之情。是啊,妻嫁到山东因各种原因已四五年没有回家了。看电视时,每看到湖北的一点,那神情就急切切,似乎被牵住一样。终究在她的心里,那是她生长的地方,也是梦里常萦绕的地方。为了满足妻的心愿,到学校为儿子请了半个月的假,一家人就忙碌着为远行作准备。二姐的外甥女听到消息,希望同行,我欣然同意。

已是深秋季节,枯黄的落叶四处飘落,繁花谢尽,初冬的迹象显露。在呼呼的北风中,我们穿着厚厚的衣服从潍坊的火车站启行,奔向湖北的荆沙地区。

经过一天一夜的行程,我们到了湖北时,身上的衣服顿成了多余,这里依然还是满眼的绿,那绿意盎然中,似乎秋的脚步跚跚来迟。第一站,我们先在妻工作的厂址落脚。脱去厚厚的衣服,着一身单衣,就清清爽爽的可以游逛这里的街巷。妻急不可待的先去看看她曾经住过的‘’鸽子楼,这是一幢二层小楼,曾是厂里专门提供单人宿舍的地方。记得与妻笫一次就是在这里见的面,并在此结识了她的好多朋友。当初为了我这个北方人,她们买菜割肉的学包饺子。那时没有擀面杖,就找来个啤酒瓶擀面皮,在手忙脚乱大家嬉闹中,饺子包好了,放到水里去煮,少时,揭开锅盖看时,却成了一锅粥。虽然过去了这么多年,鸽子楼依然还在,但却物是人非,整幢鸽子楼里已碰不到熟悉的面孔。当时妻许多衣服和物品都寄在了这里,走时只带了些书藉和部分信件,如今屋舍几易其人,东西早已不存在。妻有点遗憾的说,早知这样,当初一块带到山东去该多好。我安慰说:物品丢了可以再买,书信丢了,可是难以买回的。

妻带着惆怅留恋不舍的离开鸽子楼时,已近中午。我们到街上吃饭,选了一家雅静的面条馆。在店家煮面条时,我走过去特意叮嘱留一碗面条不要加辣椒。这是照顾外甥女,她是地道的北方人,对辣吃不得。我虽也是北方人,在南方呆过多年,早已适应。妻呢,在她的家乡,已是如鱼得水了。儿子虽小,却是天生的吃辣,对海鲜不感兴趣,唯嗜好辣,我常说他生在北方却长了一副南方人的胃。面条上来了,我们浇上调料刚准备吃,外甥女却第一口就吐了出来,并辣的涨红了脸。我把店家叫过来,问她:这一碗不是说好不放辣椒吗?店家一脸迷惑的说:没有啊,没放辣椒啊!就是放了些辣椒油。我登时哑然失笑,这或许就是南北方人对辣的认识差别吧。

吃过饭,妻买了许多烧纸,说要去给父母扫墓。我明白妻的心思,她是想让岳父岳母看看他们的外甥,以慰籍他们的在天之灵。顺着一条弯弯曲曲的小径,来到一片坟地,在杂草茂密中,找到了一个坟头,妻说:就这儿。说着挽袖清除坟上的杂草,我赶紧帮忙。这时草丛中飞起两只蓝莹莹的蝴蝶,绕在坟头上翩然起舞。调皮儿子见了,张了手就扑,妻忙制止。那两只蝴蝶盘旋了一阵,象两只蓝精灵升到空中,慢慢飞去。妻静静看着,看着它们翩然起舞后的离去,眼里蓄满着泪水。

在此停留几天后,我们转车到妻妹家。妻妹家在一片山水之间,还未到,先闻流水声。在一片竹林掩映中,我们到了目的地。妻妹和她的丈夫早在门口相迎。几年不见,那长长的思念化作了无语的热情。在堂屋喝茶聊天时,儿子坐不住,跑了出来。为防意外,我起身尾随其后。这时外甥女也跟了出来,她是听不懂当地方言,坐着也觉枯燥。

我们三人就在房前屋后的溜达。这里的民居不像北方,北方人喜欢聚居,房屋也是整齐划一,大街小巷笔直畅通。或许这是平原的因故,是聚在一起更好的抵御冬日寒冷的因素。南方的屋舍多散开着,依山因地而造,没有院落,只有正房,也不坐北朝南,只随心而起。这与北方正正规规的四合院有着截然不同的构式(当然楼房除外)。

儿子是第一次见到苍翠而直立的成片竹林,撒欢蹦高的跑在里面,象一只刚出笼的小鸡。玩够了,要我给他砍了一根拇指粗的竹子,足有两三米,去掉竹叶,擎在手里,便柔软的抖颤。儿子扛在肩上,说要带回家当钓鱼竿的。再向前走,来到一条河边。河水清澈,两边水草茂盛,并托出朵朵粉白的小花。我们都脱了鞋,赤脚踩在水里,水特别的清凉。在清凉之中有种浸润肌肤的舒适感。水中有小鱼游动,摇摆着灵巧的尾巴,不远不近的与我们保一持距离。儿子兴奋起来,用手中的竹杆奋力的抽打。水花四溅,那群小鱼倏地不见了踪影,儿子依然兴奋不减,用力乱拍乱打,那蹦起的水珠就落在了我和外甥女的身上。我和外甥女躲闪着向上游走去。突然,外甥女指着不远处说:看,有芋头!我顺着望去,在河水两边散缀着许多野芋茎叶。我过去试着去拔,却很难 。这时儿子跑过来,扔掉手里的青竹,伸小手就拔,谁知把叶茎拽断,自己一屁股跌进水里。幸亏我在旁边,一把将其拎起来,才不致呛水,把外甥女逗得直乐。

返回妻妹家,饭菜已做好了。我想起带来的家乡人爱吃的小蚕蛹,于是亲自下厨炒了一盘。端上来,外甥女和儿子是大嚼大吃,而妻妹一家却是吓得连尝也不敢尝。傍晚,斜阳夕照。密密的竹林突然喧闹起来,各种鸟儿集在里面,叽叽喳喳,拥挤成一团团。这景象从未见过,我们都饶有兴趣的观看,儿子要拿石块投掷,我伸手拦下。妻妹说:每年的这个时候,都会有鸟聚集了在这儿过夜。我问:有人打吗?答:没有。

吃晚饭时,妹丈特为我们做了一盘菜,端上时,外甥女和儿子登时傻了眼。外甥女跑到门外,几欲呕吐,而儿子则跳着脚喊:赖蛤蟆,赖蛤蟆!其实这是南方的牛蛙,很富营养的一道菜。不过,我也是浅尝辄止。妹丈摇摇头说:可惜了,这可是纯野生的。

天亮后,儿子吵着要爬山,外甥女也举双手赞成,当然我也正有此意,妻则留了下来。于是三人沿弯弯曲曲的稻田小径向西行。一路流水潺潺,鸟啼悠悠。折到盘山小路,两边树木青翠,不时有树上挂满柔软的爬藤植物,缀了无数的果子,那果实花生米般大小,红亮亮的令人馋涎欲滴。外甥女忙不迭的用拍照,儿子则跑过跳着脚去摘,我告诉他这不能吃。饶是这样他还是摘了几颗,攥在手里把玩。逾上行,道逾窄。边上有一丛一丛的毛草,毛穗杆高大,足有两米。外甥女折下一根在手中摇玩,儿子见状,嚷着也要,我也折下一根递给他。儿子高兴的乱摇乱晃,不时与外甥女的那根缠绕在一起,于是两人对打的舞弄起来,那绒絮就飘起,如朵朵轻盈的雪花。站在一处崖边,望着远处重重叠叠的山峦翠林,心中有感,便说:用首诗表达一下此时的情景吧。于是在脑中搜索,外甥女也在考虑。这时儿子脱口而出道: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我一怔,看看儿子一脸童真样,登感羞愧。也许成人的思想里掺和了太多的杂乱,面对纯净的山林,已没有了纯净的感应。

山还未爬到一半,儿子却喊累了。为了不耽误时间,我只好背起儿子前行,外甥女给我做了一根手杖,还能管用。来到一处山凹,忽然一道瀑布如银练出现。儿子顿时兴奋起来,也不用我背了,撒脚Y子向前跑。瀑布不大,却飞珠溅玉,极尽幽致。站在瀑布前,儿子伸手接水玩耍,我忙着拍下这精美的画面,外甥女在一边采集红艳艳的鲜花。突然,儿子跳着脚喊:爸爸!爸爸!我吓了一跳,跑过去,正看见一只螃蟹高举了双螯,在儿子脚下来回游动着,向儿子示威。那威猛霸气样,还真有点来惹不惧。我把儿子抱到一边,那螃蟹则乘机潜进瀑布下的水潭里。我朝水潭里望去,潭水不深,清澈中映衬着潭底的一层绒绒水草,似一块绿莹莹的玉而缓慢溢流,潭里数不清的螃蟹,大大小小分散着。儿子靠过来,看到这种情形,竟忘了刚才的惊吓,兴奋的又喊又叫,惹得外甥女忙跑过来观看。看过之后,便有了一种不满足,在儿子央求下,我和外甥女动手捉蟹。蟹在水里没了威风,只一味躲逃,忙活了没多久,就捉了一方便袋。离了水的蟹在方便袋里叠积在一起,互相抓挠着,发出刷拉,刷拉声,儿子在一旁不时用手戳一下,又迅速回撤,一副欲近又怕的样。有了收获,时间已近中午,我们便回返。顺着另一条道下山,半山腰处,两边树丛忽映入眼帘的是:满树的红艳艳的如豆的果实,一树挨一树,果实累累,象两条红色的布幔向路的远处延伸,真是一道火红的风景。儿子又兴奋异常,在知道不能吃之后,拿一根小棍,一阵乱舞,嘴里还念念有词:吃不着葡萄也不让葡萄酸。那果实如雨,散乱下一地,显一幅哀艳。

回到妹丈家,将螃蟹放进大盆里,灌上水,蟹们立即散开,舒服的吐出一串串泡泡。妹丈看后说:这里没人捉,也不吃的。原来如此,怪不得有这么多螃蟹,还以为是一个大收获。妹丈又看了外甥女顺手折回的几枝野果,欣喜说:这野果不但能吃,还可泡酒入药。儿子听后马上冲洗下口,我也尝了一个,酸酸甜甜,很是可口。呵呵,不该捉的捉了,该吃的却没吃到。所谓有得有所失吧!

一晃半月将至,在湖北该走访的亲戚也差不多了。在回程时,妻接到她以前工友的,又返回了厂址。我则与儿子外甥女,坐车返回山东……

共 45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散文主要以叙述为主,展开全文,那深深的记忆,吐露出了作者内心深深的情感,似乎那鸽子楼也带着深深的回忆!整篇小说条理清晰,故事情节到位,在标点的运用上“”和‘’,应该注意一下!问候作者,欣赏阅读!期待更多佳投来!!!推荐![:两岸春]

如何补充人的精气神

人的精气神如何产生

人为什么会精气神不足

阴部潮湿吃什么药来调理呢
5个月宝宝发烧
肌束颤动怎么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