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行业A股进入商誉排雷期投资者避雷指南

A股进入商誉“排雷”期 投资者“避雷”指南

很多上市公司在收购过程中产生超高溢价,除了为报表呈上可观的商誉,并不能改善上市公司的实际业绩,有些甚至成为业绩的严重拖累

商誉的确认涉及到并购资产的评估,而中国当前评估市场仍存在诸多不健全之处,因此企业的商誉从初始计量就存在很大的操作空间。A股市场已经出现多起因巨额商誉减值重创企业业绩的“故今年4月5日0时至4月7日24时清明节假期事”

截至2018年一季度末,在上市公司净资产中,商誉所占比例平均达8.1%,商誉/净资产比例超过50%的有120家,其中紫光学大占比最高,达到2264.9%

如果持有的上市公司报表中躺着高额商誉,投资者不妨关注被并购企业所处的行业环境、产品价格、竞争对手动向、管理层动向等相关信息变化,以预防商誉“爆雷”

近期,很多投资者注意到,公告对外并购项目的上市公司中,不少公司都会收到交易所的问询函或关注函;而这些问询函或关注函中,十有八九是将目光对准了收购标的估值。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据专业人士分析,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近几年来,A股公司的并购活动越来越频繁

,上市公司财务报表中商誉越来越多,涉及金额越来越大,占公司总资产的比例也越来越高。部分上市公司的商誉占总资产比例超过半刘顺达在讲话中指出数甚至数倍于净资产,由此也带来了较高的减值风险,从而引起监管层的高度关注。

那么,“商誉”对上市公司来说到底是好是坏?对于广大投资者来说,这个存在于会计报表中的名词到底意味着什么?又该如何根据一家公司的商誉情况去选择投资标的或规避投资风险?

痔疮药
惠州好的白癜风医院
苏州有专业白癜风医院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