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生网

互联网给小微企业带来了多少幻觉新时代

互联+给小微企业带来了多少幻觉?

前段时间跟一个做玻璃杯生意的小老板聊天,他很兴奋的跟我说:最近上有很多关于互联改变商家命运的案例,通过互联将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的事例数不胜数;还有就是近来政府也大力推广互联+的理念,能够帮助微小企业扩大生意范围。所以我在筹划,设立一个络营销部门,专门通过络的方式进行宣传推广,扩展营销路子,加大销售额度,顺便也沾沾互联的光,名字就叫互联营销部门,说不定就能顺理成章把小公司做大呢?!

营销的迷局

听了他这一番激情盎然、信心满满的话,我就问他:你打算具体怎么实施?有什么步骤吗?

他说:先召集几个络,专门写文章,在上发布我们玻璃杯相关我们一起追过的女孩”。而她却反击:“Mark(赵又廷)是那些年一起追过的男孩才对吧!”各位演员在“私享会”追忆起自己的初恋故事的文章,说白了就是软文,然后开通一个公众号,在朋友圈里大肆宣传,还有微博、聊天群、贴吧里都可以放上我们的文章及链接。另外,我还会要求厂里的每一个员工都要在自己的朋友圈里和微博里转发,他们每转发一次就来我这里领取五块钱的奖励,我就不信销售额提不上去!

我说:这就是你所理解的互联+运作模式?

他说:对啊,、、微博这不都是互联工具吗,我的产品在这些工具上进行宣传销售,这不就是互联 所要达成的最终目的吗?

那你打算每年在互联营销方面投入多少成本,又希望有多少倍的收益?

每年投入十万,收益最起码也得在一百万左右吧!

事实上,站在这位朋友的角度上来看,他说的话并没有错,每一个处在急流勇进商业浪潮中的人都会冥思苦想如何使得自己处于不败之地。但如果仅仅是套用概念、断章取义、盲目实行的话,最后的结果也不会好到哪里去。如果真的像那位朋友说的那种方式来玩互联+的话,我劝他还不如好好的把自己在淘宝上的店铺打理好。其实,这位朋友之所以有这样的想法,主要是因为现在的互联热潮给企业家带来了相互之间的比较和焦虑,看到很多企业通过互联途径最后赚的盆满钵满,他们必定会自危:如果我们不善于互联营销,那这个企业下一步该怎么办呢,按照老套路走?

自互联+概念提出不久以来,尤其是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要制定互联+行动计划为止,互联+几乎一夜之间给很多迷茫中的小微企业业主带来了莫大的希望茅塞顿开,精神焕发,斗志昂扬,像是找到了救命稻草!所以,更多的人误认为在淘宝上开店,或者是通过络销售产品就是在走互联+的道路。殊不知,互联+不是这么玩的。实际上,互联+的营销方式真的可以将举步维艰的小微企业带离困境吗?我觉得这个问题现在还不能盖棺定论,还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

转型与跨界的陷阱

之前创事记作来到罗桂彬的宿舍15栋503室者李智勇分析过,如果把所有公司都抽象为人的组织与待做事情的组合,就可以发现没有历史的组织是创业的,有历史延续性的组织是转型的,有历史无延续性的组织则是跨界的。所以互联大佬们当年是创业,苏宁则是转型,富士康做电商则是跨界。而现在的传统小微企业通过互联+的途径想要继续生存下去而做的互联努力也是转型或跨界的一种。

实际上,转型或跨界要面临的困难并不比延续旧业务少。这对于大公司与小微企业来说都是一样的,唯一的区别就是,大公司在这条路上耗得起时间和金钱,而小公司却是整日的胆战心惊。

海尔就是互联转型大潮中的一个弄潮儿,其对互联转型的探索持续了很长时间,有些经验是值得思考的。也就是在前段时间,海尔集团董事局主席、首席执行官张瑞敏就互联是什么说出了自己的见解,他说互联企业绝不是简单的油水,油很好看,飘在上面闪闪发光,但是水和油是分离的。利用互联技术和手段,与用户零距离接触,才能真正达到水乳交融。他举了一个例子,海尔物流管理车队,以前人工派活,现在改成ERP系统派活,这不是互联,这只是信息化手段,而且也没有互联的成分,海尔需要颠覆整个传统流程,去中心化、去中介化,让用户直接上系统抢单,车队和用户直接沟通。可问题就在于,如何去中心化、去中介化的同时还能保证企业不断地壮大成长。看,海尔这么大的公司在互联面前也忧心忡忡,微小企业急什么啊?

最近我在一个论坛上看到这样的话:

敬爱的总理:您好!我是一家小微企业负责人,面临传统经济向互联经济转型的大浪潮,我代表成千上万的微小企业以及弱势低收群体向您提出如下困惑,期待本届政府能尽释民疑。

一:政府扶持中小微企业生存发展的专项资金扶持对象指的是什么?资金具体流向又有哪些?

二:本届政府,实事求是,反腐倡廉,倾心聆听底层所发心声,深受国民拥戴。但在具体逐级施行过程中,有多少弱势微众、低收群体实际获益?

三:对于地方传统行业的个体零售终端店铺及小微企业在面临互联带来的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时刻,我们面临的问题很棘手。如我就遇到过这样的麻烦,由于对互联专业知识条款不是很精通,结果就上了那些本已先机占尽、玩弄文字游戏的技术服务提供商的当。对于这一点,我不知道本届政府在提出互联之前有没有考虑过如何处理此类法律纠纷,杜绝新的商业欺诈行为?

估计上述的话道出了绝大多数中国小微企业业主的心声和担忧。与大中型企业不同,小微企业具有与众不同的商业模式和管理方法,充满进取精神、创新意愿,但它也是有短板的健康指数依然偏低,抗风险能力依然偏弱。小微企业信息化需求强烈,但人力、财力和被关注度都还不够,他们需要一个更周全的互联+方案。

微小传统企业能从互联里面获得什么?或者说互联能给企业带来什么?企业做出改变的驱动力来自于消费者,而互联已经改变了消费者的个体行为习惯,从而也改变了企业的运作管理方式与服务模式。这一点最有力的证据就是互联的BAT三巨头,他们的势力已经渗透到了第一二三整个产业,这就是他们的野心。这主要依靠的是强大的历史积淀、企业文化内涵、内部智库的出谋划策、财务上的支持以及先见的洞察力。这些可以说是先天条件上的优势,要是让文章开头的那家玻璃杯厂商转型去做智能自行车,你不觉得很可笑吗?或许他自己都会觉得是一个天大的玩笑。没有历史积淀和雄厚资本的企业要想转型或开设跨界业务,其实就相当于一只脚站在问号上面,一只脚站在倒闭的门内。

BAT这些巨头所做的才是互联+的大脉络,而目前传统小企业利用互联的途径只不过是+互联他们与互联没发生化学反应,而是物理反应。这不会给企业带来质的变化。

人才泡沫

另外还有一点让小企业很头痛,互联+时代是资本运作的时代、是快速更迭的时代,人才市场在大环境下也跟着变得躁动、冒进、浮夸。尤其是在互联专业技术人才方面供不应求,技术工程师人才市场的薪酬泡沫显现,高薪未必高能力。年薪20万仅仅能聘到有一个项目经历的产品经理。而当人才遇到互联金融时,薪酬泡沫更是诱人,年薪30万可能仅仅是起步价。

某互联金融公司总裁感叹,在互联金融领域,泡沫已经显现。我就知道一个员工,最初在一家线下金融机构做业务员,月薪3000左右。后来他往互联金融企业的运营岗位转,平均每一个半月就跳一次槽,跳了三、四次,每次都要求薪资翻番,最后他要到了月薪25000元。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或归属感降低,要么趋向于为兴趣奋斗,要么一心追逐物质资本。你说,现在的这种互联人才的成本利用,是小微企业能够支付得起的吗,就算这些小企业只是招一些缺乏经验、成本投入少的大学生,他们能给企业带来多大的效益呢?

写在最后

拥抱互联+新规则只是转型的开始。不管是大企业还是小企业,都不希望成为大浪淘沙过程留下来的沙砾,但是作为一个旁观者,我觉得就算想要在互联盛宴上分一杯羹,也要实事求是、量力而行。传统小微企业的守护者应该把眼光放长远点,我们要做的是用最好的产品与顾客发生连接,明白自己需要的才是最重要的,千万别逐末忘本!

关注ITBear科技资讯公众号(itbear365 ),每天推送你感兴趣的科技内容。

特别提醒:本内容转载自其他媒体,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赞同其观点。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本站不承担此类作品侵权行为的直接及连带。如若本有任何内容侵犯您的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本站将会在24小时内处理完毕。

阳痿一般治疗多久可以好
一岁多的宝宝不爱吃饭怎么办
灰指甲怎么样治疗
腰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