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br付骞一夜没有合眼


付骞一夜没有合眼。今晚天上的星星有多少,他不知道,但窗前的这块,他算彻底数清了。白天的一个电话,让他在床上翻来覆去烙了一晚上的饼。即将天亮,郊外的鸡鸣,开始远一阵近一阵的敲打着门窗。他再也躺不下去了,翻身下床。和疑惑的妻子交代一句:今天我要下乡,就一头扎进了深秋的晨雾中。
付骞是镇扶贫办的主任,刚任职一年半,还在考察期。这几天,镇政府要督导检查包靠单位的蹲点落实情况。文书小于,早在几天前,就开始着手备战。村里的包靠户,今年破天荒的被着实“慰问”了一次,送去了大米白面,还有精装花生油,礼品虽然不是很多,但也足以封住他们多事的口。况且,小于准备的蹲点日记,顺应民意,情感动人,可谓上乘佳作。那到底出了啥问题呢?付骞一路急匆匆的走,一路飞快的在想白天打进办公室的那个电话。
镇政府离家不远,为响应上级节能减排的号召,自己价值不菲的爱车,只能忍疼割爱的封进了自家的车库。一年来,上下班都是安步当车,难得一路逍遥。“付主任,您早!”付骞闻声一愣,原来不知不觉来到了镇政府大门前。“早,老张。”付骞边答边走,并未停留。走出去没多远,他又转身折了回来。“张师傅,今早有没有人来过?”“呵呵,没呢!您是第一个。”门卫老张一脸笑意的回答。“付主任,扶贫办工作效率就是高,看看离上班这么早,领导就来了。呵呵!表率就是表率。”付骞咂么不出老张这是恭维还是调侃,但他心里至少明白,老张误会了要问的这个早来的人。这个人就是昨天白天电话里要“举报你,投诉我”的那个人。付骞自知事情深浅,事关自己前程的大事,怎好向嘴上欠个把门儿的老张头儿去问。
扶贫办在一楼,面积不大,前面有一座仓库挡着,里面黑漆漆的,挤满了三张办公桌。靠窗的那张是付骞的,东墙是副主任郑浩的,西墙是文书于霞的。推开办公室的门,付骞就盯着桌上的电话看,生怕那个胆战心惊的电话,不知什么时候再打进来。还好,幸亏昨天老郑替自己去县里开会,文书小于去扶贫点“慰问”,这事儿就他一个人知道。
办公室的桌面上井井有条,地面光亮照人。文书小于倒是个勤快人,活泼开朗,善解人意。每天都是第一个早早地来,开水提好,桌面理整齐,每天该办的事项都一一列出清单,压在电话底下。最重要的就是那些烦人的学习心得,总结报告,或者什么蹲点日记呀,他都没白没黑的慷慨包圆儿,这倒让付骞清静不少。副主任老郑这个人,倒也挑不出多少毛病,五十大几,看看也该退了,也没必要对人家横鼻子竖眼睛的。就是有一点让付骞不舒服的,每次外出,接待的人一口一口地叫他郑主任,是人家看他长得高大帅,还是怎样,反正自己心里老感觉别扭。自己干了近两年的主任了,让人家不知道的,还是一个副主任。尴尬过几次之后,老郑识趣,常对付骞调侃:“付正主任,今天又是三顿清汤面,该减肥该减肥!”
办公室里,付骞踱来踱去,不大功夫,地面上就有一些凌乱的鞋印刺眼的晃在那里。抬头看看墙上的表,离上班时间尚早。付骞掂量再三,拨通了文书小于的手机。“喂!小于,我老付。你安排一下,今天上午去上庄!"“主任,蹲点的事儿,昨天我都安排好了,今天还去!”“要去!还有别的事儿,我要亲自安排!”“行!主任,我这就安排!”小于挂断手机,联系上政府办公室主任要了车。风风火火的赶到了镇政府。
临上车前,文书小于瞥了司机一眼,轻拽了一下付骞的衣角,付骞会意,两人走到离车远一点的地方。“主任,蹲点的事儿,我都安排周到了。”小于低低的说到:"包靠户那家人老实,村里人都称他二百五。私下里听人们说,有一年,村里为方便管理,给每家每户按门牌。按来按去,就剩下了一个二百五十号,没人愿要。给谁呢?就给这家吧。听说这家过去成分不好,被划过地主。”付骞似听非听地嗯嗯着,有些心不在焉,他现在关心的不是这个。“走吧,小于!”文书于霞不明就里,不好多说,车子驶往上庄的泥土路。
上庄地处丘陵,土地薄,水源差。层层叠叠的旱田横在那里,就像一个不怎么高明的理发匠推出的头,高高低低,很是扎眼。要不是远处还有零零散散的这么一片红,还真以为误入了渺无人烟的荒原。付骞眼神有些游离地看着窗外,随着车子的不断晃荡,不时的调整着坐姿,前行的路况越来越差,付骞的眉头越来越皱。上庄,就像一块鸡肋。弃之可惜,食之无味。当年,若不是为了竞争扶贫办主任这个位置,我付骞绝不会傻儿巴叽的拍着胸脯去争别人推来推去的包靠点。扶贫办,扶贫办,这些年还真扶了不少“贫”,但他妈的这些“政绩”,你敢到处宣扬么?
付骞时断时续地想着,就上庄目前这路况来说,我不觉得违心。自己求爹爹告奶奶,争取来的资金,被自己的上司挪用了。说什么,你们扶贫办门路广,可以再争取嘛!狗屁!扶贫办,向来就是要钱的多,送钱的少。修路钱没了,泥土路依旧尘土飞扬,上庄人不干了。怎么办呢?分管领导主动找上门来:“小付,听说你主动请缨,包靠了上庄。好嘛!年轻人嘛,就得有点魄力,敢想敢为,才是年轻干部的作风嘛!”“王书记,我……”“小付,听我说嘛!我知道你目前遇到了点麻烦,这不,还有我给你出点子嘛!”在王书记一番思想洗礼之后,付骞信誓旦旦地第二次来到上庄,许诺给上庄继续争取修路资金,年底到位。不但如此,还给乡亲们争取到了一个致富项目,开荒种树。据多方考证,山楂,易栽易管,产量高,销路广,产出附加值大。无论怎样劝说,上庄人并没有多少热情。上庄人这几年算是被果树坑苦了。先是栽苹果,苹果滞销,砍了;再是栽核桃,收入低廉,伐了。我们上庄的田地,不是你们的试验田,要栽,你们到别处去吧。上庄人,有家有口,老婆孩子还得吃饭,我们不是神仙!
解铃还须系铃人,付骞找到了分管的王书记。“小付,好事多磨嘛!年轻人得有点耐性,大浪淘金嘛!前些日子,我还在政府办公会上点名表扬了你,说你工作扎实,点子多,有干劲,有韧劲。继续加油干,再说你扶正的时间也快到了。”“这样,这次栽山楂的事儿,我陪你去上庄,我就不信啃不下这块硬骨头。”上庄人缺钱,上庄人更缺信任。一看镇上的大领导都来了,况且承诺帮着乡亲们一块购置优质树苗,那就放开心栽吧。王书记不是说:“不怕栽得多,就怕没好货么。”
山楂树终于落地生根,上庄人没白没黑地管理着树苗,就像抚养自己的孩子。用大把大把的汗,硬是把一棵棵山楂树培育的根深叶茂,硕果满枝头。
山楂丰产了,却不算丰收。这几年,果树面积盲目扩大,深加工企业遭遇寒流,山楂也面临着销售难的困境。何况上庄的山楂光有产量,却没有质量,销售商不肯上门收购。付骞,这下海口夸大了!
车子像花轿一样,在泥路上哐当了一个多小时,付骞想得脑袋都大了,村子还不见踪影。车上的小于,则心无旁骛地翻看着手机,那上面有她替自己蹲点时拍的一些风景照和上庄人工作时的场景。付骞瞥了一眼,内心里多了些感激。还别说这小丫头,要不是她给自己的一番捣鼓,蹲点的这些场面恐怕就露馅了。
“主任,到了!”小于轻轻提醒身旁还在沉思的付骞。在一片“主任好”声中,付骞有些凝重地走下车。“刘支书,先领我到包靠户家里去走走。”村书记老刘刚要说什么,付骞一摆手打断:“你领到大门口就行了,不用进去。”接着转身向身后的于霞吩咐道:“小于,你去蹲点办公室等我。”说完,村支书老刘就和付骞一前一后的向包靠户家中走去。
来到包靠户的家门口,玉米秸扎成的篱笆墙后,一棵低矮的榆树上,拴着一只上蹿下跳的狗。见有陌生人来,狂吠不已。老刘厉声呵斥着狗,解开拴在榆树上的门链,向北屋高声喊道:“老鞠,扶贫办领导来看你来了!”老鞠夫妇闻声开门,付骞侧着身躲避着吠叫的狗,向院门口的老刘摆了摆手,径自向北屋走去。
进屋,付骞四周仔细打量了一下。门后,有一座土坯灶台,灶下凌乱的堆着尚未燃尽的柴草。脱皮的北墙中央,贴着一幅伟人画像,北墙西侧,自上而下,贴满了大大小小的奖状。付骞尚未落座,就嘘寒问暖起来。“老鞠,今年日子过得怎么样?”“托领导的福,过得挺好!”付骞见老鞠说话低声下气,不太自然,就转向老鞠妻子,“老嫂子,家里几个孩子,孩子都还出息吧?”老鞠妻子一听付骞问到孩子,话匣子可打开了。“家里两个孩子可出息着呢!见年发奖状,上学不收钱,还发给俺钱,可好着呢。”付骞见老鞠妻子唠叨个没完,又不便打断,看着老鞠倒上的茶,端起又放下。“那村里有没有照顾?”付骞抬眼向老鞠问到。“有有有,每年年底都给俺送来一袋子白面,一桶花生油。村里说,上年困难指标不够,没办上。今年给俺争取。”付骞边听心里边堵得慌,这老刘净出幺蛾子,困难指标不知又送谁人情了。“老鞠,这些日子,我光顾着工作忙了,也没常常来看看你,今天特意抽空来,就是想听听你们对扶贫办工作有啥意见和建议。”老鞠夫妇早就得到村支书老刘的嘱咐,领导面前切不可随便乱说。“没有意见,没有意见!”老鞠夫妇异口同声的答道。“老鞠呀,咱们不是外人,家里边就咱三人,还有什么话不便说。再者说,您看我小付是那样的人?”付骞深知走访幕前幕后的规则,今天自己如果不单刀直入,事情就挑明不了。“老鞠啊,你看我工作经验少,有些不足的地方,我们可以开诚布公地谈一谈,只要合理,我会尽力改正。有什么大事非得去举报我,投诉我?”老鞠闻听付骞此话,倒茶的手抖了抖,茶水洒满了茶桌。老鞠的妻子,张大了嘴巴,刚要恭维的话儿,凉在了舌尖上。
“老鞠呀,说说吧,昨天那个电话是怎么回事?”付骞继续向发愣的老鞠夫妇追问。一听昨天的电话,老鞠夫妇缓过神来。“哎呀!您说是昨天的那个电话啊。昨天不是村支书老刘领着镇上的女领导来看俺,拿来那么多东西。你看这不年不节的,俺过意不去,就寻思着怎么着也得感谢感谢领导。老鞠就问老刘要来了您的电话。不知怎么回事,电话一通,那头儿接电话的人,刚问你是谁,就挂断了。俺寻思着许是打错了,又问老刘,老刘说是,俺嫌老鞠说话不利落,干脆俺自个儿打吧,刚好支书也托俺问问卖山楂的事儿。支书老刘就是干部,这几年的山楂,就他家的最好,长得又大又亮。谁知那头接电话的那个人,一问俺是谁,一声没说,就又把电话给挂了。”付骞听老鞠妻子提到山楂,事情的来龙去脉似乎终于有了点眉目。山楂卖不出去,可以反映问题,如果我解决不了,可以再找上级领导帮着想办法,况且,私下里讲,这山楂树苗,全他妈的是王书记亲戚倒腾来的,就算出了啥问题,有王书记等着呢。你赚得瓢满盆满的,一张购物卡就把我打发了?想到这,付骞轻松了不少。“老鞠啊,关于山楂的事儿,谁也不想看到今天这个局面,政府也想着给乡亲们办件好事,有谁会想到市场就是这么无情。不过,这事儿,我回去向王书记汇报一下,尽力帮乡亲们再想想办法。话说回来,如果你们真想举报,投诉,那是你们的权力,没人拦得住。”付骞说话的间隙,观察着老鞠夫妇的举动。“领导啊,说哪里话啊,俺鞠宝义窦素娥两口子,一辈子老老实实的,你们对俺照顾得这么周到,俺去举报你投诉你,那不是让人背后戳脊梁骨的!”老鞠妻子边解释边流泪。付骞闻听一愣,“老鞠,您老两口叫啥?!”“俺叫鞠宝义,老伴儿叫窦素娥。村里人背地里叫俺二百五。”鞠宝义(举报你),窦素娥(投诉我)!付骞随口嘟囔,低头琢磨,若有所思的浅笑。那笑,老鞠夫妇恐怕一辈子也不会懂得。
临出门,付骞紧握了握老鞠夫妇的手,抽手从上衣口袋里摸出一张购物卡,在老鞠夫妇再三推让下,少有的温暖,握紧在老鞠的粗糙大手里。
返程,泥土依旧肆无忌惮的飞扬。车上付骞接过小于递过来的山楂,这是临走村支书老刘送的。轻咬一口,顿觉甜甜酸酸的,那不是一般的滋味,他是在品果,也是在品人。
老刘这家伙,他的山楂树苗,是从哪儿弄得呢?
付骞颠簸一路狡黠的笑。

共 4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还在考察期的镇扶贫主任付骞,因为突然接到一个出乎意外的电话一夜没睡,第二天急急忙忙地到扶贫户家里走访,当弄清来龙去脉后才明白,原来是虚惊一场。小说开头巧妙地设下一个悬念,勾起读者的阅读欲望,接着由一个“举报你,投诉我”的电话引起下文。不做亏心事,不怕鬼叫门,扶贫干部被帮扶户的一个电话吓得胆颤心惊,这背后自然有难言之隐。作品结构严谨,思路清晰,主题寓意深厚。欣赏,荐读!【编辑:海淼】
1 楼 文友: 2017-11-07 10:59:20 欢迎时浩然文友到江山文学网安家发文,细赏佳作,祝创作愉快!
2 楼 文友: 2017-11-07 10:59:57 感谢投稿支持短篇栏目,期待精彩继续!冠心病发作死亡症状是什么
孩子晚上咳嗽有痰咳不出怎么办
小儿厌食挑食不吃饭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