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幻

假如报道对象是你的亲人覆盖

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断,除了受众感受,还有对悲剧家庭的尊重和人性化考量。恰恰在这方面,一些媒体表现得有所欠缺

对媒体人来说,某篇报道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在刊登、播出之前就要作出预判。绝大多数时候,预判并不困难。更重要的是,当事人随口对个人所作评价,除了制造矛盾,社会价值又在哪里呢?

媒体报道什么、怎么报,社会价值的考量是第一位的,不取决于报道对象意愿。但在不影响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下,尊重报道对象意愿、考虑其感受,仍是必要的。有所报有所不报,选择最恰当的报道方式,这是媒体的必修课 2月27日,天津市一商场发生两名幼童从高空坠落身亡惨剧,不少媒体第一时间作了报道。提醒带孩子的家长更加谨慎,反思公共设施在防止意外事件方面如何做得更好,报道有价值,但一些媒体配发了现场照片,坠亡的孩子、跪地哭泣的父母,却让人不舒服。也许媒体觉得配发照片有现场感,但个人以为,如果不发这些血腥图片不影响上述报道价值的实现,还是不发为好。

之所以作出上述判断,除了受众感受,还有对悲剧家庭的尊重和人性化考量。恰恰在这方面,一些媒体表现得有所欠缺。

前段时间,《中国青年报》刊发报道 少女作家 的破格战争 。2009年,1 岁的杨玲玲因 六年级写成7万字婚恋小说 一夜成名。中考成绩很差,靠写作特长破格升入高中,但因高校认为其文学才能并不突出,文化课成绩又太差,她破格进入大学的梦想破碎。报道对这些年来父母、学校以及媒体在其成长中扮演的角色,做了充分展示。

没上大学,并不说明她人生是失败的;即便有人从世俗角度认为不太成功,走到这一步的原因也有很多,单纯责怪媒体并不公允,但少数媒体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确实值得反思。

下一个张爱玲 ,这是当时有的媒体对刚出道的杨玲玲的定位,现在看有些言过其实了。作为一种期望,说说似无大碍,但它对一个十几岁孩子的冲击,却不难想见,孩子对自身定位也难免出现偏差。

为了全体美国人的健康和安全 出现偏差不要紧,毕竟是孩子,此时,作为监护人的家长纠偏就非常必要。但有的媒体 死缠烂打 ,让纠偏难以实现。她的父亲强烈反对孩子频繁现身媒体,但媒体直接 杀 到家里取景;他不同意上电视,编导软磨硬泡 你不去就白拍了 ,他也只能无奈接受。

如果说,多数媒体报道是出于好心,结果难以把控,那么,少数媒体的做法却令人气愤。报道披露,杨玲玲亮相某省电视台,节目里 母亲 并非她的母亲,而是安排的演员。

一个孩子写了一篇不错的小说,报道一下未尝不可,但违背监护人意愿的过度报道,对孩子的影响几乎可以肯定是负面的;以孩子为噱头进行炒作,尤其不可原谅。从对孩子负责角度,适可而止是媒体负的选择。

早几年,作家王朔在凤凰卫视录制间隙聊天时,对某名人作了相对负面的评价。闲聊内容凤凰卫视没播,但坐在台下的某报却将其记录下来发在报纸上。之后一个场合,二人相遇,王朔发飙。最近,有人把当时视频翻出来,十几分钟内,王朔一直 骂 ,则不停做着解释。针对对于负面效果 我们也没想到 的解释,王朔回应 你们应该想到 。

我同意王朔的说法。对媒体人来说,某篇报道会产生怎样的效果,在刊登、播出之前就要作出预判。绝大多数时候,预判并不困难。更重要的是,当事人随口对个人所作评价,除了制造矛盾,社会价值又在哪里呢?

回到天津这场悲剧。幸福的一家人眨眼阴阳两隔,令人痛心不已。从家人及其亲友角度,多看一次报道,就多一次心痛,照片带来的伤痛尤甚。从避免伤痛角度,媒体不报道,或是他们最希望的,但有人说了,报道有社会价值,媒体不能沉默,不过,既然报道可能让家人亲友感到痛苦,媒体就有通过报道方式的选择,将可能的痛苦降到最小。这正是我认为不应配发照片的原因。

媒体报道什么、怎么报,社会价值的考量是第一位的,不取决于报道对象意愿。但在不影响社会价值实现的前提下,尊重报道对象意愿、考虑其感受,仍是必要的。有所报有所不报,选择最恰当的报道方式,这是媒体的必修课。我也愿意提供一个可供参考的操作标准:对于某一事件是否报道、是否大张旗鼓报道有疑问时,媒体人不妨问问自己 假如报道对象是我的亲人,我会怎么做 。如果考量的结果是不报道或 低调 报道,那么,照此去做,大抵不会错。

合肥治白癜风哪家医院好
天津医院哪妇科好
儿童胃肠型感冒舌头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