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酒家杂文小议绝技

说起“绝技”这个词语,那真是由来已久了啊,一开始的时候,绝技恐怕更多的是指在体能上,或者是技巧上的,比如潘岳在《射雉赋》中提到了“揆悬刀,骋绝技”,光是从字面上来看,就可以理解,这一定是一种与耍刀有关的绝技了,看来,和我们现在的杂技或者是武术,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发展到后来,就不光仅仅指体能方面了,绝技的范围扩展了,只要是独一无二的超群技艺,是别人很难学会的,不管在哪个方面,都可以算作是绝技。比如,在清朝薛福成的《观巴黎油画记》中就有“西人绝技”这样的句子,这里的“绝技”,显然是指西方人那运用了透视法来绘制的栩栩如生的油画了,这种技术在当时的中国属于新鲜玩意,所以,被薛福成誉为是绝技。

绝技这东西,就算是在当代,人们看惯了各种各样的高科技新鲜玩意儿,可是,遇到有真才实学的绝技,还是会赞不绝口的。而绝技的表现形式,在当代也越来越多样化了,普普通通的耍刀之类的杂技,已经算不上是什么惊世骇俗的绝技了,人们更想看到的,是那些平常不容易见到的绝技。

我曾经看见过一段相声视频,是冯照洋与他师父合说的相声《报菜名》。说实话,《报菜名》在相声中属于比较难说好的作品,因为,说过这段相声的人,实在是太多了,人们很容易就会拿你去和那些名家来进行比较了。而冯照洋的这段《报菜名》呢,不仅没有什么新意,而且还有很多包袱都没有抖开,所以,非但不能和当年少马爷的杰作相提并论,就算是和其同辈的师兄弟比,水平也相差很远。

但是,这段相声依然获得了雷鸣般的掌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冯照洋的《报菜名》有一个与众不同的地方,那就是,他非但能够将菜名正过来背,从“蒸羊羔”说到“筒子鸡”,还能够将其倒过来再背一遍,从“筒子鸡”背到“蒸羊羔”。这就是不是普通的相声演员能够做到了吧,这正反向双背报菜名,在我看来,名副其实可以算是一项相声表演中的绝技了。相声中的贯口,要是单单正背,那不稀奇,所有演员都能背得滚瓜烂熟,要单单倒背,恐怕也不算太难,可是,要做到同时正背加倒背,这就比较困难了吧。因为,人的大脑是先入为主的,先记住的次序,要倒过来,真是很困难的,就好像我们每个人都能正背26个字母,可是,若要将它们倒过来背一遍,那就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的吧。

据说,当年相声界有一位高人,能够倒背《报菜名》和《地理图》这两个段子,我阅历浅薄,没能有幸得见那位高人的风采,但是,这位照洋小哥的本事,也足以让我叹为观止、击节叹赏了。

但是,冷静下来想一下,在相声表演中,究竟是一段没有绝技,但是充满包袱,表演完满的相声更精彩呢,还是一段表演得平庸,连包袱都没有抖开,但是却有绝技的相声更吸引人呢?若是能够鱼与熊掌兼得,那自然是再妙不过的了,可是,事实却往往事与愿违的,鱼与熊掌,在通常情况下,是不可兼得的。

那些说相声说得好的名角,怎么不去练这绝技呢?这点我非常理解。要练成绝技,绝非一朝一夕能够成功的,非得有三冬之学不可。已经成名了的演员,每天都忙着表演,走穴,哪里还能有时间练这劳什子呢?更何况,以他们现在的能耐,已经足以逗乐观众了,完全没有必要再去练什么绝技来锦上添花了。万一在表演的时候失手,岂不是坏了自己的名头吗?

而照洋小哥要练这绝技的想法,我也非常理解,他的师父是名角,但是,他自己却并不是名角啊,学了这么长时间的能耐,依然距离名扬天下的梦想甚为遥远,如何能不心焦呢?于是,他便独辟蹊径,想通过练一种别人全都没有涉猎到的项目,来为自己的表演增光添彩。

但是,说实话,就我个人而言的话,我宁愿还是希望看到这样一段相声,它虽然没有绝技,但是段子里到处都有包袱,每个包袱都闪烁着智慧的火花。这样的相声,在我看来,远胜于那些在表演的过程中错漏百出,仅靠最后的贯口绝技来博得大家掌声的段子。因为,绝技,永远都只能是配菜,只能是锦上添花用的,它永远都只是盘子边上的黄瓜,代替不了盘子正中的那块羊排。所以,与其用一两样绝技来取悦观众的话,不如踏踏实实地从基本功“说学逗唱”开始练起,一样一样地练好。一个相声演员,不可能一辈子都只说一段《报菜名》的,不可能真的一招鲜,吃遍天。没错,绝技也属于真才实学,但是,还远远不够,最重要的,还是基本功的修炼。

当然,说句实话,天下间的所有绝技,无一不是从基本功开始练起的。比如那个著名的卖油翁的故事,就证明了这一点。陈尧咨是个擅长射箭的人,天下间独一无二,但是一个卖油的老头却对其嗤之以鼻,十分地看不起的样子。陈尧咨认为对方轻视自己,但是卖油翁却说,这没有什么了不起的,你只不过是练熟了而已。陈尧咨生性骄傲无比,可是,当他看到了卖油翁的绝技之后,却由衷地佩服,因为,那卖油翁将一个葫芦放在地上,用一枚铜钱覆盖在葫芦口上,然后慢慢用勺子将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里注入,但钱币却并未打湿。当陈尧咨赞颂卖油翁乃是绝技的时候,卖油翁却只是淡淡地说:“我亦无他,唯手熟尔。”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那就是熟能生巧。“行百里者半九十”,要想成功,就必须每天坚持,坚持到底,才是胜利。卖油翁每天都卖油,所以,他能够做到这一绝技,一点都不难,就是因为每天练习而已,而对于陈尧咨呢,他是个达官贵人,恐怕连想都没有想到要练这一招吧,所以,对于他来说,要做到这点,就如同登天一样难。可是射箭呢,这却是他每天都要做的事情,所以,他还是比较擅长射箭,可以说,这两个人都是熟能生巧的典型,只不过,“术业有专攻”,两人所涉猎的方面不一样而已。

对于冯照洋也是一样,我相信,他一定也是经过了一番苦练,才掌握了倒背《报菜名》的绝技的。对于他这样一个相声演员来说,要练一样绝技的话,自然不会想到去倒油,也不会想到要射箭,而是想到了要背贯口,这也是他的职业所决定的。

不过,要练成绝技,难道就真的只要傻练,就所有人能够做到吗?恐怕不尽然吧。

说实话,从技术难度来看,往葫芦里头倒油,这是一个相对来说比较简单的动作,经过反复的练习,掌握了一定的技巧之后,是所有人都能够做到的。但是,射箭就不一样了啊,应该说,射箭是一项比较复杂而高难度的动作,它所需要的,不仅仅只是熟能生巧,而是各方面的综合素质。比如说,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书生,要是连弓都拉不开,那又如何能够练好射箭呢。所以,要练好射箭,首先还是要先将自己的体能练好,然后才能再来谈练射箭。否则的话,就只能是缘木求鱼,练再长的时间,也只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所以,要练成绝技,需要“熟能生巧”,但是,又并不是只需要“熟能生巧”,还需要些别的东西。

相比之下,同样是讲如何练习射箭,纪昌学射的故事,就说得更为详细了。射箭名家飞卫在收下纪昌为徒之后,并没有直接就教他学习射箭,而是从其他方面着手。射箭最重要的,就是一双眼睛,于是,纪昌就通过看织布机的踏脚板的方法,来把眼睛练得一眨不眨,锻炼自己的定力,还通过观察小虱子的方法,来锻炼自己的目力,当他能够将一只小小的虱子看得像一只车轮那么大的时候,不需要再做其他的练习了,只要轻轻一射,就能够射断挂着虱子的牛毛,但是,虱子却安然无恙。

由此可见,这练习射箭的功夫,全在射箭之外啊,要想掌握绝技,光靠着勤学苦练还是不够的,还需要有正确的方法。

无独有偶,据说,当年六小龄童为了演好猴戏,也花了这样的苦功。他的眼睛不好,稍微有些近视,于是,他为了将自己的眼睛,练得像孙悟空那样火眼金睛,便在黑暗的屋子里点燃了香烛,然后,去看那点燃的香头,练习双目的灵动性。工夫不负有心人,他终于将自己的一双眼睛,练得炯炯有神,当人们看到他的双眼的时候,丝毫都不会想到,其实他是有近视的。这样看来,要想练好猴戏,光靠过硬的身手,还是不够的,还必须有一双灵动的双眼,而如何让眼睛烁烁放光呢,还是需要掌握正确的修炼方法啊。

据说,在相声中也是如此,练习贯口,并不是想我们想象的那样,只要背出来就行了,这里头还得掌握一些小窍门。比如说,一开始的时候,不能太快,要慢一些,然后再慢慢加速,这样到了高潮的时候,才会给观众一种快的感觉。还有,在表演贯口的时候,换气不能换得很明显,这样,就会使得整个表演不美了,那么,就要学习偷偷换气的方法,这些,全都是关于贯口的小技巧。据说,当年的老先生们在练习贯口的时候,会在嘴巴前面放上一张纸,练完贯口之后,再看这张纸,上面不能有一点唾沫星子,否则的话,便是功夫不到家。

由此可见,有了坚强的意志,能够花苦功夫来练习,还不够,还必须要有良好的训练方法,不过,这样就够了吗,不,如果这样的话,最多只是将一般的技能练得炉火纯青罢了,要说是绝技的话,还是缺些什么的。

孔子游历到楚国的时候,遇见一个捕蝉的人,他驼背弓腰,但是,用竹竿来捕蝉,就好像是在地上拾取一样,从来都不会失手。孔子询问他是如何练成这绝技的,他便说,我为了练好捕蝉,就在竹竿顶上放两个丸子,用手举着不动,这样练习几个月后,丸子不掉下来,再去捕蝉就很成功了,当我练到五个丸子都顶在竹竿上不动的时候,捕蝉就变得毫无困难了。这捕蝉的老人有坚强的意志,也有正确的练习方法,但是,孔子却认为,这并不是他获得成功的关键,最关键的,是捕蝉人接下来说的那段话,他捕蝉的时候,身子一动不动,把持着自己的手臂,就好像把持着一棵枯木一样,天地之大,除了蝉的翅膀以外,他就什么都看不见了,所有东西,都无法将他的注意力从捕蝉上转移开。孔子认为,这才是事情的关键,用心专一,精神高度集中,才能练成绝技。

没错,就如同孔子所领悟的一样,要练成绝技,除了技术层面的问题,最主要的还是精神层面的问题。

当年的列子,为伯昏无人表演箭术,他把一杯水放在持弓的手臂上,一支支箭连续飞射,前一支才射出,后一支又搭上了弦。列子形神凝聚,如泥塑木雕一般,你说他的箭术好不好?自然是十分高妙的,陈尧咨无法跟他比,就算是纪昌,恐怕也无法跟他比吧。但是,伯昏无人却并不这样以为,他觉得列子是有心为射而射,并未达到无心为射而射的地步。如果列子脚踏危崖,面临几十丈深渊,就不可能达到这样水平了。

要是理解了这点,我们就能够知道那《卖油翁》中的卖油翁究竟哪点比陈尧咨高妙了。当卖油翁面对一个像陈尧咨这样执法严厉的大官,丝毫都没有害怕的意思,还是一如既往地为他的葫芦灌油,就冲着这种将他人都视若无物,一心只做好自己要做的事情的专心,就足以和孔子遇见的那位捕蝉人,相提并论了。而陈尧咨呢,他只是在院子里射箭而已,要他像伯昏无人说的那样,站在深渊边上射箭,或者是要他在战场上,和敌人真刀真枪拼杀的时候射箭,他还能做到这样得心应手吗?恐怕,这就是绝技和非绝技之间的最根本区别吧。

所以,相声演员有一句俗话,叫做:“状元才,英雄胆,城墙厚的一张脸。”除了这“状元才”说的是演员得有真材实料,得懂得很多东西以外,那后两句,说的其实都是精神和意志方面的问题了。当一个演员站在舞台上的时候,不管台下是只有一个观众,还是有成千上万的观众,他都得沉得下气来,要是看见人一多,心里就发怵了,就想着,哎呀,怎么这么多人啊,我还是说完了,赶紧下去吧,这样的话,就说不好相声了。

人们练绝技做什么,也许有人会说,那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让别人由衷地赞赏,没错,这的确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可是,这却不是练习绝技的全部目的。练习绝技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别人看到,而是因为自己要用到。

就好像刚才的卖油翁吧,他练习那倒油的绝技,目的很明显,就是为了在倒油的时候,不至于倒到外面,造成浪费,这油的价格不菲,要是糟蹋掉了,他的损失可就大了。所以,他练习绝技,不是为了炫耀自己的才能,而是因为,那是生活中,真真切切需要的。那个捕蝉的老头也是一样,都是为了生计。相比之下,陈尧咨的射箭之功之所以算不上绝技,主要就是由于,他只是射来消遣的,并非真的有什么大用途。没有用处的绝技,学来毫无用处,那么,还有谁要学它呢,难怪那传说之中的“屠龙之技”,现在早就失传了,因为,这世上根本就没有龙,所以,学它来做什么呢?

相声演员练习贯口的目的是什么呢?目的很明显,自然就是要让自己的相声说得更好。好的相声演员,必须贯口本领过硬,可是,光是练好了贯口,还不足以成为一个优秀的相声演员。不要忘了,相声中可并不是只有贯口啊,往小了说“说学逗唱”四门功课,可要是细说的话,这里头有十几门功课呢。必须每门功课都练好了,才是一个合格的相声演员啊。

所以说,对于冯照洋也是一样,他的倒背《报菜名》,的确是已经将相声中的贯 练到了炉火纯青的地步了,可是,光会《报菜名》,是不够的,看一个相声演员是不是优秀,并不是光看他其中一门功课好到怎样水平,而是要看综合实力的。所以说,我宁愿去看一个各方面都很出色,但是,没有绝技的演员表演,也不会想看一个只有一样绝技,而其他方面都平平常常,甚至是不及格的演员表演。

绝技,的确是可以给一个人增光添彩,但是,绝技并不代表一切。

共 5150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源源流长,创造了举世注目的灿烂文化。“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在某一项工作中,做得最顶尖的,就产生了绝技之称。所谓绝技,即是在某一行业或领域做出了非同寻常的业绩,一般人可望不可及。作者从刀剑绝技、相声绝活、画技、卖油翁倒油等典故谈起,来说明绝技的产生和意义。绝技的掌握一是熟能生巧,二是技术关键的掌握。绝技的意义看似在于美观欣赏,实则在于实践运用。欣赏作者结论:掌握了绝技,并不代表掌握了一切的观点和看法。引据精彩,说理有趣,虽是议论说理,读来引人入胜,毫无生晦无趣之感。推荐。【:蓝婷】【江山部精品推荐】

心绞痛要注意些什么

心绞痛吃什么药缓解

心绞痛要注意哪些

男士尿路结石的原因
肾炎综合征的临床表现
孕期缺钙手关节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