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晚秋同行散文
走出屋门,一凛寒流迎风拂面。天空中几只落叶枯竭凋零,秃萎的枝条也在风中无奈地摇曳。浅秋已尽,晚秋乍到,叶落枝枯,已是秋色将暮,便觉风寒侵身。
从家到单位大约三公里的路程,索性弃车徒步,与晚秋同行。
伴随着晨雾,天际边闪现出几丝缕缕的光亮,那是大地和远方新日的邂逅。一股秋风拂过,行人的脸上便多了些寒意,瞬间心头泛起杂绪的涟漪。
脚下是通往单位的一条蜿蜒曲曲的小路。大约行了半刻钟,暮色渐褪,路慢慢多起来,路旁枝头几只枯黄的叶片懒散地随风飘落,悄无声息地铺满狭窄的路面,半绿半黄的容颜充盈着人的视觉。于是慨叹窦然涌出,落叶般的人生仿佛清晰呈现,落寞的倜伥瞬间油然而生。
风虽还不够刺骨,可那一排排队伍般苍白齐整的树干却已在瑟瑟中颤动,根似乎忘却了对叶深沉的眷恋,任由叶随风洒落,飘进了人的心际。此时叶似乎也背叛了滋长它生命的根,心思早已情系天穹,身子亦已植入大地,仅留下几处凄美和空憾,那静寂的沉默仿佛是叶对根的生离死别。
秋风似乎大些了,耳廓中竟听得见行人的步履声,急切而执着,匆忙而焦灼。
四季轮回,岁月更叠。晚秋似乎已度过了自己纯真浪漫的童年,告别了中年的执著与坚韧,正惜惜地与浅秋作灵魂的诀别。深秋还未完全剥离秋天的躯壳,于是初冬的凛冽便悄然而至。
倏然间天地宽阔起来,天边的霞光像熟透的苹果,红润且略显羞涩。光晕犹如波纹变化,缓缓地变作了硕大的动画般的圆圈,向着天宇蔓延,把无限的苍穹和空旷静寂的田野染成了一幅精美绝伦的水墨画。
离单位还有些路程,偶尔有路人并肩而行,身旁汽车的鸣笛声充斥于耳,我仿佛窥视出人们心底的惶忙与匆行,是为了收获倾洒汗水的春华秋实?抑或是追逐冬日的那份素白与安静?这时我倒吸了口气,思绪伴随凉意渐入心境,我依然踽踽独行。
刹那间苍穹掠过一排排远飞的鸿雁,它们变换着身姿,时儿振翅,时儿回旋,优雅而坚定。伴随着轻缓而低微的哀鸣,箭一般地冲向天际。
我仿佛看到了群雁的执着与追求,心中便滋生出许些莫名的震憾,我的心便也义无反顾地追向飞雁,与它们一同触摸深秋的凄凉与落寞。
晚秋将尽,冬寒已临,四季轮回就像生命中的喜悦与收获,磨难与艰辛,充满沧桑和曲折。古往今来,人世间谁也逃不出时光的洗涤和流年逝去的宿命。
一阵秋风掠过,天空竟然飘起些丝绦般的凉物,是雨?是雪?抑或是雨雪交融,两者相间。“秋意绵绵已将尽,雨雪落干便晴天。”此时,心绪也随之悦动起来,脚步也不自觉地快些了。
透过远眺的视线,不远处单位的楼宇隐约可见。快了,快到了。心地蓦然涌卷起一阵阵快意,脚下的路恍惚变短变直了许多。回头一望,家乡的房屋已变得模糊起来,身后走过的路也变作了一条绵延细长的曲线。
终于到了,脚底顿时涌起一股热流,心却欢畅了许多。别了晚秋,越了寒冬,充满希望和新生的春还会远吗?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散文
“散文”的概念最早出自中国的佛教徒之口,而“散文”一词大概出现在太平兴国(976年十二月—984年十一月)时期。《辞海》认为:中国六朝以来,为区别于韵文和骈文,把凡不押韵、不重排偶的散体文章,包括经传史书在内,概称‘散文’。后又泛指诗歌以外的所有文学体裁。随着时间发展,散文的概念由广义向狭义转变,并受到西方文化的影响。
希爱力5mg价格
厌食症是什么原因
- 下一页:经典名言警句扶摇直上九万里
- 上一页:风吹麦浪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