往事悠悠捡谷子
1965年秋天,一场暴风雨过后。学校接到上级指示:这场暴风雨夹杂着大粒冰雹,将已经成熟还未收割的稻谷打落地上。瑞滇公社的两个大队,遭受冰雹灾害严重,粮食生产损失巨大。要求学校立即停课,组织师生赶赴,“抗雹救灾,虎口夺粮”
第二天清晨,老师带领我们,步行十四五里,越过一道山梁,到达瑞滇公社东南端的。眼前的瑞滇坝子(山间盆地)像一颗珍藏在群山怀抱中的璀璨明珠。中央一抹金黄,是成熟了的稻子在向人们传递着丰收的希望;周边台地上,绿树翠竹掩映着村庄农舍,从中冒出的一缕缕炊烟,告诉我们,乡亲们出工劳作的时间快到了。
来到田间,没的稻杆顶端挂满沉掂掂的稻穗,低着头,弓着腰。像待嫁新娘,用红盖头把姣美的容颜掩藏。微风拂过,轻摆羞涩的腰肢,就像依门框而立的新嫁娘,在焦急地盼望着新郎官的迎娶。
距新嫁娘一步之遥的田里,受了灾的稻谷,断了头,折了腰。拖着残肢剩体,伫立在那里,向人们控诉着冰雹恶魔的罪行。的田块,细细长长,是遭受恶龙蹂躏的案发第一现场。区域横跨云峰、胜利两个生产大队,殃及六七个村寨。
农谚:“水灾淹一片,雹灾打一线”在田间课堂,不用老师教,同学们都理解了这个农业气象知识点。
乡亲们也来到了田里,出工劳动开始。生产队长布置任务:队里的全劳力,抢收没的稻谷;老幼妇女半劳力,和师生一起,把被冰雹打落的谷子捡起来,要求颗粒归仓。同学们一听,这任务很简单,信心满满,保证完成任务,没商量。
把散落的东西捡起来,谁没做过?打扫卫生,扫垃圾,用扫帚轻轻一扫,归笼一处,再撮起,完成任务,就OK啦!同学们用稻杆扎成小刷把,用竹梢扎成大扫帚。自制的工具带到田里,试一试,不灵光!
刚放了水的稻田,泥质松软。落在上面的谷子,你去扫,力度不大,扫不动;加大力度,就会把谷子摁到泥土里找不见。用打扫卫生,扫垃圾的办法行不通。
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同学们和乡亲一起想办法,根据不同田块的泥质软硬程度和谷子散落的情况,制定相应的策略,谷子总是要捡起来的,只是这任务比先前想像的要繁重了许多。
选好,配备工具,分配位置,同学们各人占据一个方位。像工兵排除地雷一般,先清除干净身边的谷子,再往前推进。这是一项精细活,身边的谷粒没清除干净,不能向前进。否则,你的大脚丫又会将谷粒踩到泥土里,后果象工兵踩到地雷一样严重。
不干不知道,一干才晓得,这捡谷子的活儿,实在是太难太繁重。十四五岁的初中生,淘气贪玩是天性。面前再重的任务,也要忙里偷闲玩一会。眼尖的同学看见,稻田低洼处的积水里有小鱼在游动;手快的同学奔过来,赤手捉鱼。附近的同学知道了,也都围过来,你争我夺,展开了捉鱼大战,乱成一团。
“别闹了,现在的功课是:捡-谷-子!”老师发话,就像在课堂上唤醒听课分心走神的同学一般,声色严厉。同学们乖乖回到各自的位置,专心致志地排地雷,小心翼翼地向前推进。
单调的动作,重复万千次,疲倦感阵阵袭来,昏昏欲睡。突然,不知是谁,高声朗诵他的新作:“低头捡稻谷,腰酸扭。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逗得大家哈哈大笑。这笑声赶走了疲倦,驱逐了瞌睡虫。抖擞精神,重振士气,再投入到新一轮你追我赶的劳动竞赛之中去。
连续几天的辛苦奋战,生产队的稻子收割完了,被冰雹打落的谷子也捡起来,淘洗干净,晒干,装入了生产队的集体粮仓。“抗雹救灾,虎口夺粮”的任务完成。
离开农村的头一天晚上,生产大队从公社借来了两盏煤油气灯(当时没有电灯)明晃晃的气灯灯光,吸引来四邻八村的乡亲。乡亲和同学们举行了一场别开生面的联欢晚会。没有排练,没有化妆,即兴登场,各自发挥特长。有合唱、有独唱,有单舞、有群舞,有伴奏、有独奏。二胡声、竹笛声、口琴声,声声悦耳。
同学和乡亲们共聚一堂,其乐融融,欢声笑语溢满会场,彰显着在生产劳动中结下的深情厚谊。DQY同学独唱流行歌曲《不忘阶级苦》深沉哀婉的旋律、紧扣时代主题的歌词、声情并茂的演唱,感动观众流下时兴的泪水,将晚会推向了高潮。
这件事已经过去五十多年了。前不久,老同学聚会,聊起来,还个个记忆犹新,仿佛就在昨天。
---- END ----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谷子
粟:俗称小米(学名:Setariaitalica),中国古称“稷”。脱壳制成的粮食,因其粒小,直径2毫米左右,故名。原产于中国北方黄河流域,中国古代的主要粮食作物,所以夏代和商代属于“粟文化”。粟生长耐旱,品种繁多,俗称“粟有五彩”,有白、红、黄、黑、橙、紫各种颜色的小米,也有粘性小米。中国最早的酒也是用小米酿造的。粟适合在干旱而缺乏灌溉的地区生长。其茎、叶较坚硬,可以作饲料,一般只有牛能消化。粟在中国北方俗称谷子。西方语言一般对粟、黍、御谷和其他一些粒小的杂粮有统称,非农业专家一般不分,如英语均称“millet”。现在人们也用小米做早点,稀饭。
冠状动脉斑块能吃通心络吗
安阳治疗癫痫病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