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天涯散文诗为杜甫而作

【天涯散文】诗为杜甫而作 ——----《“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 00周年海内外诗词楹联大赛”作品集》序

作者: 游戏积分:0 防御:无破坏:无 阅读:2628发表时间: 16:00:59

公元712年,杜甫在巩义笔架山下的一个窑洞里诞生,一个伟大的灵魂和诗歌的精灵来到人间,至今整整1 00周年。

提起杜甫,我们首先想到的是他的伟大情怀。在青少年时代,杜甫也曾意气风发,也有着“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而在经历连绵战火、目睹人民苦难的时候,他以自己如椽的大笔写下了“三吏”、“三别”,记录了民间疾苦,表达了自己忧国忧民的情怀,留下了不朽的“诗史”;在自己颠沛流离、历经磨难的时候,他写下了《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表达了“宁令吾庐独破受冻死,不忍四海赤子寒飕飕”(王安石《子美画像》)的崇高理想,为中国知识分子树立了情操和人格的标尺。应该说,杜甫的关切、杜甫的情怀、杜甫的精神,使他巍然耸立于万峰之巅,成为中国知识分子永远的楷模。他由诗而圣,现在,“诗圣”的称号早已超越诗歌、文学的意义,成为中原文化精神以至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标志,成为世界文化史上一个亮丽的中国符号。

杜甫的情怀与理想是通过其艺术形式精湛的诗作完成表达的。千百年来,一代代国人在为杜甫的伟大情怀所感动的同时,也深深地为他在诗歌艺术形式上无与伦比的伟大成就所折服。杜甫于近体诗特别是七律、七绝,无论在题材的开掘还是艺术形式的完善上,都有着卓越的贡献,所取得的成就可谓空前绝后,甚至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杜甫而后,几乎所有近体诗的写作都难以超越杜甫曾经达到过的高度,都不过是对杜甫的师从和致敬。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七绝通常两联皆不要求对仗,而杜甫的这首七绝,句句对仗,一字难易,堪称千古绝唱,可谓冠绝古今。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七律首尾两联并不要求对仗,而杜甫的这首七律句句看似信手拈来,却句句对仗而且异常工整,代表着七言律诗的最高艺术水平。

诗歌在杜甫那里,已成为一种自然而然的表达方式,凡所思、所想、所见、所闻等无事不能入诗,故宋人胡宗愈在其《成都新刻草堂先生诗碑序》中说:“凡出处去就,动息劳逸,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一见于诗。读之,可以知其世。学士大夫,谓之诗史。”尤为难得的是,杜诗形式精妙,却毫无雕琢痕迹,杜甫似乎总能随手为他要表达的内容找到最为恰当精湛的艺术表达方式。可以说,杜甫的诗歌艺术功力已达到了俯拾即诗、收发由心、炉火纯青的地步。杜甫在诗歌艺术上的巨大成就,是同他转益多师、大胆创新、精益求精的创作态度与创作实践分不开的,惟此他的作品才达到了“律切精深”、“千汇万状”、“浑涵 ”、既“沉郁顿挫”又“典丽淡远”的艺术境界,对后世诗歌的发展产生了广泛和深远的影响。

正因如此,自中唐以后,杜甫在文学史上的地位步步走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敬仰。早在杜甫去世后不久,韩愈就在《调张籍》一诗中写下了“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的名句,将李白与杜甫并列予以称颂;元稹也在《杜工部墓系铭并序》中称杜甫“上薄风骚,下该沈宋,言夺苏李,气吞曹刘,掩颜谢之孤高,杂徐庾之流丽,尽得古今之体势,而兼人人之所独专”,给杜甫以极高的评价;至宋代,苏轼更在《王定国诗集叙》中以一句“古今诗人众矣,而杜子美独为首”,将杜甫推到了古今第一人的高度。一千多年来,吟咏杜甫的诗词、对联更是多不胜数,代有佳作。从唐代白居易的“吟咏流千古,声名动四夷”(《读李杜诗集因题卷后》),到宋代欧阳修的“杜君诗之豪,来者孰比伦。生焉一身穷,死也万世珍”(《子美画像》),到清代张远的“许身稷与契,一饭不忘君。山川之所历,丧乱之所亲。历历载诸笔,落笔真有神。经史任其驱,稗野任其吞。精微混溟涬,氵盎乎淼无津。注者百十家,妙篆谁能伸”(读《杜诗详注》),再到当代郭沫若的“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题成都杜甫草堂联》),这些作品无不见证了历代诗联家对胸怀博大、人品高洁的杜甫的殷殷深情和对杜甫所达到的艺术高度及其开创的优秀传统的敬重。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在外飘泊了大半生,却一直思念、热爱着他的故乡;而故乡人民也一直敬仰、怀念着杜甫这位他们引以为荣的伟大老乡。今年是杜甫诞辰1 00周年,全国各地纷纷举办了多种形式的纪念活动。在杜甫的家乡,河南省文化厅、河南省杜甫研究会、河南诗词学会、河南省楹联学会、河南老年诗词研究会、郑州诗词学会和河南省文学院、巩义市人民政府等单位也共同举办了“纪念诗圣杜甫诞生1 00周年海内外诗词楹联大赛”。活动开展以来,参加者十分踊跃,全国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和境外均有作者投稿,共收到海内外1700多位作者的 600多首应征诗词作品和1428位作者的 00 副应征楹联作品。中华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李文朝将军,副会长刘麒子、赵京战先生,顾问蔡厚示、赵焱森先生,著名老诗人吴北如、伏家芬先生等,都寄来了自己的作品。当代诗词泰斗、中华诗词学会名誉会长霍松林先生和全国诗词界、楹联界不少朋友均对这次大赛和评奖结果给予了积极的评价。霍先生还专门为大赛作品集亲拟和亲题了书名。

五四以来,现代小说及新文学其他诸文体成为主流文学样式,而诗词、楹联等传统文学样式则处于相对边缘的位置。但事实证明,诗词、楹联作为中国传统文学的奇葩,仍然有其特殊的魅力和恒久的生命力,仍然有着数量庞大的读者群和作者群,因而也是现当代不可忽略的文学研究对象。正因如此,我这次受邀参与了纪念杜甫诞生1 00周年诗词楹联大赛的组织和评选工作,得以集中阅读了大量参赛作品。我认为,本次参赛的诗词楹联作品的总体水平还是相当高的。从形式方面看,由于参赛者是在以自身承续传统的行动,表达对杜甫、对中国诗歌传统的敬重,因而其中大多数作品都能严守诗词格律和联律;从内容方面看,参赛作品在表达对杜甫纪念之情、赞美之意的同时,又表现出了深切关怀现实的情怀,这更是对杜甫精神的最好传承。

这次获得诗词类一等奖的七言歌行体长诗《辛卯岁末念杜甫》,是一首很有份量的厚重之作。全诗长达88句,气韵生动,气势恢宏,全面概括了杜甫的一生,表达了对杜甫的颂扬和崇敬之情。获得诗词类二等将的《诗圣引》同样是一首七言长诗,作品步杜甫《丹青引》原韵相和,不仅是咏杜诗,更是极具杜诗神韵之诗。另两首获诗词类二等奖的词《水龙吟》和《鹧鸪天》,一沉郁顿挫,一清新可人,均堪称佳作。长诗之外,精短的绝句也不乏佳作,如获得诗词类三等奖的五绝《诗圣颂》:“笔蘸苍生泪,诗燃赤子心。一生无顺境,千古有知音。”以短短20字,很好地写出了杜甫的境遇、杜甫的精神、杜诗的境界以及对杜甫的理解和怀念。获得楹联类一等奖的长联“盛世当歌,不吟茅屋秋风,天下已经寒士少;诗翁倘返,怒挞城狐社鼠,笔端依旧鲠言多”,既是杜甫精神的颂歌,也是太平盛世的赞歌,同时也有对现实弊端的批判,实属难得。获得二等奖的两副长联也都是颂扬、怀念杜甫的优秀之作。长联之外,短联也有精彩之作,如获得二等奖的“虽凄风凄雨,难摧瘦骨;非忧国忧民,不作诗人”与获得三等奖的“诗成每有惊人语;家破犹怀报国心”两联,一九言,一七言,均言简而意丰,是对杜甫、杜诗特质精练的概括。获奖的其他诗词和楹联作品,甚至某些入围作品,也都各具特色,各有韵味。

忧国忧民、胸怀天下苍生的伟大情怀和对待诗歌“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认真态度,是杜甫留给我们的伟大遗产。其实,从事思想新、感情新、语言新的传统形式的当代诗词与楹联创作,并以此关注现实和天下苍生,正是对杜甫精神的一种直接继承和纪念,也是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举办诗词楹联大赛、参加诗词楹联大赛,更是以实际行动向诗圣杜甫致敬,向诗圣杜甫所代表的伟大诗歌传统和文化精神致敬。应当说,当此金钱至上、信仰缺失之世,纪念杜甫,弘扬杜甫精神,于现实、于未来都是功莫大焉的善举。

共 21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于人物的历史里感悟人物的精神,于现实的继承里传承人物的精神,这是作者的独到之处.作者对诗人是了如指掌的,作者对人物精神的感知也是透彻深刻的.作者高屋建瓴,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事实的解读,为我们再塑的杜甫的伟大,叫我们再次受到诗人伟大精神的洗礼.推荐欣赏.----玉树临风

1楼文友: 16:0 : 0 于人物的历史里感悟人物的精神,于现实的继承里传承人物的精神,这是作者的独到之处.作者对诗人是了如指掌的,作者对人物精神的感知也是透彻深刻的.作者高屋建瓴,站在一定的理论高度和事实的解读,为我们再塑的杜甫的伟大,叫我们再次受到诗人伟大精神的洗礼.推荐欣赏.----玉树临风

上火小便黄怎么办

下尿路结石怎么治疗方法

小便发黄吃什么水果

宝宝咳痰的妙招
怎样做微商城销量
灯盏花龙头企业有哪些产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