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独自幸福快乐什么菜可以晒干吃依依不舍孤独

开场白:

不好意思,才疏学浅,没讲过课有点小紧张。受南屏同学相邀,要我来试讲一课,我说自已懒散惯了,怕讲不好,还有讲什么选题难。南屏老兄说,用不着纠结,随意讲讲读书心得即可。盛情难却。今天是赶鸭子上架,反正是互相交流切蹉,也不管讲好讲坏了。我要讲的题目是:漫谈诗词之乐趣。

在座的都是读书爱好者,也不乏有喜欢诗词的高手。在读书班里讲诗词恐有孔子门前卖文章,关公面前耍大刀之嫌。所以选择这样一个题目,就是泛泛的,散散的,粗浅的漫谈一下自己读诗词的心得体会,说得不对之处,请各位不吝赐教,或当一笑置之大家好。

我粗略地把读诗词归纳了七大乐趣:其一,能增强记忆,灵活头脑,预防老年痴呆;其二,充实生活,丰富知识,最重要是从中获得愉悦和快乐

其三,滋养心灵,陶冶情操,提升内涵修养;其四,有助于表达能力的提高和情商的提升,让作文富有文采,说话富有话采。所谓胸藏文墨怀若谷,腹有诗书气自华,就是这个理;其五,可以为教育下一代积累书香气,让家庭教育增添文化气息,也是当下百姓家庭稀缺的正能量;其六,以文会友,以诚交友。结交同好互相切蹉共同提高,不定会遇上红颜知已,让你生活添上一抹风景;其七,可模仿古人玩飞花令,提高游戏品位,比如风花雪月,酒色财气等等,选择任意一字为题,进行吟诗接龙,答不出受罚,乐趣无穷又锻炼了大脑的敏捷。

乐趣之一:读诗能增强记忆,灵活大脑,预防老年痴呆。

退休以后赋闲在家,喝喝茶读读报,看看电影做做家务少有用脑,不经意间感觉记忆力明显衰退。

曾几何时,说一个人想不起名,说一件事话到嘴边哽,更有甚者,刚做完的事转眼忘无形。自已担心如此下去,岂非老年痴呆要提前光临了?偶然一次看电视节目播放中华好诗词,支持人脱口而出的古诗词似曾相识,而自己却还给了书本,所剩无几。于是乎试着重拾旧好,跟着电视记忆背诵,经过多日修炼,哎,竞能记住几百首了,电视上的考题也能抢答部分了。俗话说手越动越巧,脑越用越灵,不知不觉中记忆力有明显好转。于是就象得到了真传秘笈,兴趣提起来了。

于是勉励自已哪怕每天背一首,日积月累也能积沙成塔沙腋成裘耶。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把读诗当作乐事当成游戏,就会感觉功半事倍了。就如十九世纪尼采所说,若狂也若忘也,若游戏之状态也,若自转之轮也,若万物之源也,若第一之推动也,若神圣之自尊也。一旦培养出兴趣,读诗就会益发不能收。老话说,师傅领进门,修炼靠自身。通过读诗,既增加了诗词的内存,又让记忆得到救赎。现在自已觉得可以信心满满地说,所谓的老年痴呆,已经被抛到九天云外啦!

乐趣之二:能充实生活,丰富知识,最重要的是让你获得愉悦和快乐。

举几个例子。白居易以叙事诗为上品。著名的有《长恨歌》《琵琶行》《卖碳翁》《杜陵叟》《观刈麦》等等。他的诗接地气贴民心,读起来朗朗上口,几近白话。传说他每做一诗,都会先读给老妪听,老妪听不懂就改,直至听懂才罢手,真所谓一诗千改心始安。后人誉他为诗魔,意思是作起诗来象着魔般井喷而出不可抑制。传说他年轻时初次到皇都长安谋生,当时民生凋弊,长安米贵生存艰难。他去拜访一长者顾况,顾况一听他的名字就调侃他,白居易?你的名取得好轻松,年轻人,长安米贵生话不易呵。白居易向长者出示了一首十六岁时作的处女诗《赋得古草原离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老者看了连声道好说,如此长安米再贵,你也不会饿死了。

一次与友人一起游玩骊山华清宫,领略了唐明皇和杨贵妃的故事,回来后即写成长篇叙事诗《长恨歌》,为中华好诗词增添了一枝永不开败的奇葩,也为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点了赞,平了反。自古是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薄情帝王家。文人笔下帝王的爱情大多用的是贬笔,更何况唐玄宗是夺自已儿媳为己有的家丑,更见不得人。就象李白的《妾薄命》:汉皇重阿娇,贮之黄金屋。咳唾落九天,随风生珠玉……昔日芙蓉花,今日断根草。以色事他人,能得几时好。一方面批判陈阿娇的以色事人,一方面是鞭鞑汉武帝的始乱终弃。同样写唐明皇杨贵妃,李商隐有另外的笔调:如何四纪为天子,不及卢家有莫愁。说你帝王的贵妃,不如平民家的女子安定幸福。所以说红颜未老恩先断,最是薄情帝王家。而白居易的一首长恨歌,让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故事成了世间美谈,千古佳话。相伩唐明皇地下有灵,也会对白乐天感激涕淋。

下面一起来欣尝一下《长恨歌》:汉皇重色思倾国,衘宇多年求不得。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天生丽洁最自持,一朝选在君王侧……(分段解读)

后来白居易被贬为江州司马,相当于九江市付市长。离开了皇都长安,看你还能写出什么题材来?哎随后,他听了一席琵琶,照样又写出一首不朽之作《琵琶行》,成为古今中外,倍受推崇的千古佳篇。

下面一起来欣尝一下《琵琶行》:浔阳江头亱送客,忽闻水上琵琶声。寻声暗问弹者谁,移船相近邀相见……(也拟分段解读)。

单看诗中对音乐的描写,时而缓时而急,时而还疏时而密,时而高时而低,抑扬顿错,间关错综,让人似闻其声,如入其境,如见其人。诗中描写音乐的诗句十分精采细腻,比喻形象贴切,从转轴拨弦三二声,未成曲调先有情开始,到东船西舫悄无声,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共22句。须反复咏叹,方知其中真味。同样写音乐,李颀听董大弹葫茄中也有精彩的描写的,诗中有:幽音变调忽飘洒,长风吹林雨坠瓦。把音乐声比作长风吹林的呼啸声,大雨倾在屋顶瓦片上的发出的哗哗声,描写得精致到位。然而他才写了二句,与白居易相比,不可同一而语。白居易变化错纵的琵琶声,其实也是诗人受贬以后极其复杂的心理活动反映。特别是写到最后,琵琶女诉了身世,白居易是: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言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为当地身份特殊的付市长,一下子拉近了与低层平民的距离,表现了诗人对平民的无限同情。这在他其他叙事诗中也有充分的表露,如《卖碳翁》《杜陵叟》《观刈麦》等等,如有兴趣有时间可以分篇解读欣尝。

关于读诗的乐趣,几乎处处有之。再举例:唐代诗人张籍和弟子朱庆馀的唱和诗,朱庆馀科举临考前,担心能不能考上而忐忑不安,因此给老师写了一首诗,想听听老师的意见,这诗题为《近试上张水部》,近试指临近考试前,张籍当时是朝廷管水利的官员,任主考官。诗这么写: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诗的大意很明白,昨夜新婚,天明将拜见公婆,新娘忐忑不安,不知公婆对她如何评价,所以化妆后低声征求新郎,眉毛画得还合适吗?至于这里的舅姑指的是公婆,古时农村有一村唯二姓,世世为婚姻的习俗,所以自已的公婆其实也是自已的舅姑。朱庆馀以此诗作比喻,探测老师对自己的意见。

张籍看了后回了一首《酬朱庆馀》: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艳更沉吟。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他说的也很明白,你穿的衣服没别人华贵,但是你的诗句才能可以胜过别人,就象越国的采菱女,一曲菱歌可敌万金。后来朱庆馀没有辜负张籍期望,终以出色的文才得中进士。说到张籍,也有不少故事,他平生最佩服杜甫,他把杜甫的诗烧成灰和着蜜糖吞下,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希望让杜甫做诗的灵气传给自已。张籍有首名诗叫《节妇吟》,其实是回应当时的上司陈师道,邀请他去当幕僚的回复,张籍不想去又觉得却之不恭,因此写下这一首诗,以节妇来作比方,表明心迹。此诗写得很有意思,不妨解读一下:君知妾有夫,赠妾双明珠。感君缠绵意,系在红萝襦。妾家高楼连苑起,良人执戟明光里。知君用心如日月,事夫誓拟同生死。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全诗以一名节妇要守住节操的含义,婉转谢绝了陈师道的提拔。宋代的王安石曾评价张籍的诗是: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评价十分中肯。

再如宋代苏轼和张先的唱和诗挺有趣。张先是众多诗人中最长寿的,唐宋以来的诗人大多活到五六十岁,李白活了62岁,杜甫活58岁,白居易活得算长了74岁,李商隐45岁,杜牧49岁。还有英年早逝的李贺,王勃才活到27岁。而张先在80岁的时候还娶了一个18岁的小妾,后来还为他生育了好几个小孩。在成婚的酒宴上,张先调侃自已小妾作一诗:我年八十卿十八,卿是红颜我白发。与卿颠倒本同庚,只隔中间一花甲。看张先这老不死的,老牛吃嫩草风流快活不说,竟然还说若把八十与十八颠倒一下是同岁,只不过中间隔个一个六十岁花甲。何等的轻狂,风趣与诙谐,当然只是调侃取乐之意。同在酒宴上的苏轼听了也乐了,即刻吟出一诗调侃张先:十八新娘八十郎,苍苍白发对红妆。鸳鸯被里成双夜,一枝梨花压海棠。苏轼把满树白花的梨树比拟满头白发的张先,把娇红粉嫩的海棠花比作新娘,恰如其份之余,让人感觉乐趣无穷。

下面再举一些苏轼和其令妹及友人佛印和尚以及秦观的唱和诗,也十分的有趣。苏轼长相是蓄鬚长脸,俗称驴脸,和央视主持李咏脸型相似,而其妹苏小妹长相有点凹脸突脑,两人经常以取笑各人长相为乐。苏小妹调侃兄长:去年一滴相思泪,今年未流到腮边。东坡回敬她:未到中堂三五步,额头已入画堂前。小妹又侃:几回嘴角无觅处,毛里忽闻有声传。东坡又回敬:几番拭泪深不到,留得汪汪二道泉。

一天佛印来访东坡不遇,见苏小妹坐在帐内,隐隐蒙蒙姿态可人,佛印即吟一诗调侃:芙蓉帐里坐美人,烟笼芍药。苏小妹立即反唇相讥一句:清水池塘洗和尚,水浸葫芦。又有一次佛印来访,被苏小妹挡驾。小妹吟出一句:人曾是僧,人弗是佛。意在嘲弄佛印你功德浅薄,只配当一名僧人和尚,休想成佛。佛印也不示弱,出口一联:女卑是婢,女又是奴。其实双方玩的是拆字逰戏以攻击对方,戏谑之中却显高雅。就如一首对联:因火生烟夕夕多,此木为柴山山出。玩的也是拆字游戏。后来苏小妹嫁了苏轼弟子秦观,新婚之夜,小妹关窗时口吟一句:双手推出窗前月……要秦观接下联,不然不让进洞房。秦观一时语塞。东坡见景,捡起一石投于水中,秦观茅塞顿开吟一句:一石击破水中天。这首对联工整对仗,颇见工夫,也足见诗人的过人才华。

类似这样有趣的诗句枚不胜举,下面再换种形式。说说数字诗,古人常以从一到十的数字按顺序嵌入一首诗句内,读来别有趣味。如宋代邵雍的诗:一去二三里,烟村四五家,亭台六七个,八九十枝花。

清代四川有个叫李调元的才子,有一次来杭州游春,西湖边遇上江南七才子,七人拦住他要他作诗,并要求将数字嵌入一首绝句。李调元无奈,想了想吟出一首:一名大乔二小乔,三寸金莲四寸腰,买得五六七包粉,打扮八九十分妖。七人一听叫好,并难为他倒回去,从十到一再作一首。李才子看了看当时的场景,正是二月十九的凌晨光景,月亮挂在天上已成大半圆,于是吟出一首:十九月亮八分圆,七个才子六个赖,五更四点鸡三鸣,怀抱二月一枕眠。七人听了五体投地,才放了他。

再比如说十七言诗,也很有题。以前有个电影叫《胭脂》,说的是几个秀才路遇贫家女胭脂,美貌出众,引得秀才们的喜爱,而胭脂仅对其中的一个秀才叫霍丘榫有意,而霍却全然不觉,于是众秀才调侃他:岸边小杨柳,潇洒又风流,仔细看一看,木头。剧情往后出了命案,阴差阳错把一个叫宿介的秀士抓进去拷问,宿介在堂上吟出一首:宿介上公堂,白布落染缸,有口难争辨,冤枉。

说到十七言诗,还有一小故事。话说以前有个穷秀才,看到当地县衙为天旱而求雨,组织乡里百姓吹吹打打乞求龙王,好生热闹。秀才当晚看看天象,吟出一首十七言诗:鼓乐震天响,县令求雨忙,抬头望星空,满月。满月天气即为晴朗气象。秀才把诗贴到县衙门口,被县令看到,认为是讥讽他。于是抓来公堂先是四十大板伺候。秀才被打皮开肉绽,于是吟出一首:作诗字十七,挨打板四十,若作万言诗,打杀!县令夫人听说抓了一名秀才,出堂来想一睹秀才风采。秀才跪在堂前,听到裙珮响声低头往后一瞄,看到夫人一双脚,于是吟出一诗:瑶环响叮当,夫人出华堂,金莲三寸长,横量。意思说县令太太是个大脚婆,古时有三寸金莲,四寸银莲,五寸不要脸面之说,秀才当众羞辱夫人,那还了得,县令大怒,判了一个充军罪。叫差衙解押着去远地充军。半道上遇上亲娘舅,甥舅抱头痛哭,秀才又出一诗:充军到他乡,见舅如见娘,泪落衣襟湿,一行。差役不得其解问,一行是何意?秀才回答:你没见到我娘舅是独眼龙么?这仅是一个插科打浑的小故事。但读起来也蛮有趣味。关于读诗乐趣其二,到此打住。下面讲其三。

共 1 998 字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文章把作者阅读古典诗词的乐趣分作多个方便,写得条理清楚,观点明确。在对每一方面的妙处解读中,文章列举了大量的诗词对联,并进行了风趣的解读。在诗词列举中,还有大量古人的诗词故事。这些内容,都把古诗词的阅读魅力很好地展示了出来。这篇文章内容广泛,涉及的诗词作品多,涉及的诗人也多,在引导读者品味诗词妙趣的同时,也丰富了读者的文史知识。【:春雨阳光】

1楼文友: 21:04:06 读这篇文章,如同跟随作者一起品味了一道道古典诗词大餐。文章写出了阅读乐趣魅力的丰富,写出了阅读的快乐。 语文教师

2楼文友: 18:01: 5 谢谢老师的评语,还给一个的殊荣。原以为洋洋洒洒一篇幅,读来会味同嚼腊青涩难耐,给老师带辛苦来啦。由此为老师您的热忱和敬业精神致敬。

女性妇科疾病
秦皇岛白斑疯医院
阳江治疗白斑病费用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