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菊韵教师的心理领悟随笔

教育能否成功,孩子能否在教师的引导下自由健康快乐发展,很多情况下取决于教师的心态。就如一个孩子,一开始就被教师锁定为是坏学生,孩子在这位教师眼里就没有希望了。假如一开始就锁定为是个优秀的学生,那这个孩子肯定能有所发展。教师的心理领悟决定着教育的成功。教师要抱定,所有孩子都是能教好的,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教育行为的不当,这样的态度来进行自己的工作。拥有良好的心态,即便是寒冷的冬日也能感受到阳关的温暖。不少教师总是埋怨环境、埋怨自己的学生太调皮,不可教。其实关键还是教师的自身认识。

这里有一个小故事:宋代大词人苏东坡为了学佛,曾经和寺庙里的一个小和尚交情甚好。一次,苏东坡问小和尚:“我在你心里,应该像什么?”小和尚笑着回答:“你在我心里,像佛。”苏东坡打趣地给小和尚说:“你在我心里像牛粪。”苏东坡觉得奚落了小和尚。回家以后,洋洋自得地对苏小妹说了这一段对话。苏小妹也笑着对苏东坡说:“你错了。学佛的人要心中有佛。其实要笑话的是你自己。因为小和尚心里有佛,所以看你也像佛。而你心里没有佛,有牛粪,所以看别人也像牛粪。”听了这个故事以后,作为教师的我们难道没有任何启示吗?我们眼中的孩子是什么:是“佛”还是“牛粪”,这取决于教师。我想,只要学生不是弱智,那他(她)就是“才”。天生我才必有用,前人早已给世人以警钟。教师只要抱着孩子都是“才”这样的理念进行我们的教育行为,我们的教育思路就会越走越宽。

【想教好,还是一定要教好!】

想教好,还是一定要教好,这是两种不同的教育态度。心态决定一切,教育的态度决定着教师的教育行为。想教好这是每一个老师的美好愿望,而一定要教好则体现了一个教师的决心、执着与追求。想教好的教师充其量是一个把教书匠,他只是把教师作为谋求薪水,养家糊口的职业。一定要教好的教师则视教育为终生奋斗的事业,孩子是他们追求事业成功过程中的项目工程。为了成功,为了完成项目工程,他们会为之千方百计,想尽一切策略。谁都希望自己能把学生教好,想教好的教师一旦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一些挫折,或是说学生屡教不改,他们就会放弃,就会任其发展。一定要教好的教师,则具有强烈的教好学生的欲望,挫折对于他们来说那是资源,是教好孩子的奠基石。他们遇到问题不是回避,而是积极面对,努力探索出解决问题的办法。在他们的心理,会认为教好一个优等生不算教育的成功,而是把有问题有缺点的学生引导健康成长、成才,这才是教育的正真成功。这也是他们界定教育成功的标尺。

孩子能否教好,很多时候是取决教育的态度。老教育家陈鹤琴说:“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我不去论说它的对于错,但表明了一种教育态度。如果教师抱定一定要教好的决心,难道还有什么学生会教不好吗?滴水也能让石穿,铁杵也能磨成绣花针,愚公尚且也能将大山移,只要我们决心已定还有什么不能改变。

一定要教好,是心的高度体现,是对教育事业、对学校、对家庭、对学生、对教师自己的高度负责。,常常能使我们的命运激发出许多抗击苦难和坎坷的有力抗体;是我们命运汩汩流动的血液;是我们人生的唯一起搏器。一个真正对自己负责的人,必能对自己所从事的事业负责,必能是一个信守承诺,具有明确的结果导向,永不言败,而且具有强大的执行力。一定要教好,教师拥有这样一种强烈的欲望,在教育的过程中遇到一切问题就能迎刃而解。情急生智,因为教师的教育智慧会因为欲望和过程的撞击而诞生。

【没有热情就没有教育】

热情是一种精神状态,一种对工作、对事业、对所追求目标的炽热感情。爱默生曾经指出:“缺乏热情,就无法成就任何一件大事。”同样没有热情也就没有教育的成功。巴浦洛夫指出:“当你工作和研究的时候,必须具有强烈的热情。”法国作家沃韦纳戈也曾说:“智慧的最大成就,也许要归功于 。”热情是鼓满船帆的风,风有时会把桅杆吹断,但没有风,帆船就永远不能前行。

教师要打动学生的感情,就必须有百分之百的热情。一位教师如果缺乏热情,面无表情、冷冰冰犹如生铁、毫无生机犹如机器人一般,那么谁愿意去接近他,更不用说接受他的教育。教师必须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充满热情。热情是教育教学成功的基础,热爱自己的职业,才能发挥出自己的潜能,从而做好自己的工作。尤其是教师面对是灵动的、富有生机与情感的人,更需要满腔热情。教师有热情,以情染情,学生才有热情,学习的积极性才能高。课堂中,如果教师满脸愁容,情绪低落,那么学生学习的情绪肯定不高,教育教学的效果就可想而知。课堂就成了徒耗师生时间的阵营。

要想教育教学有效,需要教师创设一种亲切和谐的气氛,如果教师自己就是个闷葫芦,在遇到学生一言不发,那教育就无法进行?相反,教师性情开朗、笑容亲切与自然、语言风趣幽默,师生之间的距离自然就会拉近。这样课没有开始就已经是成功了一半。学生是有血有肉、有情感、有思想、有需要,如果教师只是把书本的知识强加在学生的身上、或是把学生当作容器加以灌输。学生所获得的是有限的,其教学效果也是浅显的。

教育泰斗陶行知老先生说:“真正的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的,才能达到人心灵深处。”课堂中,教师深挖教材内容,带领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走进学生内心世界的课堂。把 灌注到整个课堂,使课堂像一条奔腾向前的大河,时而蓄势待发,时而汹涌澎湃,时而舒缓有致。教师和孩子们一起登上 之船,开始 之旅,观赏和领略到一派 风光。置身其中,让人忘却了时空!忘却了自我!有的是满眼的欣喜、兴奋与收获。师生 投入、妙语点拨,教与学双方都沉醉在一种轻松愉快气氛中的课堂。学生时而紧锁双眉,沉思不语;时而各抒己见,主动质疑;师生交流发自肺腑、真诚感人。教学过程跌宕起伏,忽而满目荆棘,紧张得令人透不过气来;忽而又曲径通幽,豁然开朗,让人置身于“柳暗花明又一村”的境界。

教师的教学不是简单的知识给予,而是在尊重学生人格的同时,关注、满足并提升每一位学生学习心理的需要,用教师的 唤起学生的热情,让学生感受到教师的真爱。

课堂教学如果单靠教师方面的积极性,没有学生积极的参与、热情的释放,课堂就没有了生气,学生就没有了收获,正如美国教育家杜威所言:“使教育过程成为真正的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成为真正合作的相互作用的过程。”教与学才能真正融为一体,相得益彰。例如,有为教师在上老舍的名篇《猫》这课文时,发现小猫满月这部分内容中的有关小猫可爱、淘气的词语很准确,是学生积累语言的好材料。课堂上,教师让学生各自选择适合自己的内容进行仿写。写完后后,教师让学生念自己的作文。学生一个个跃跃欲试,课堂成了他们展示自我的舞台。个人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个人发言后,教师采用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同学们再将他们所述动物的可爱、顽皮的样子进行补充。这一活动的开展更调动了学生写作的乐趣,使他们由知识的接受者转变成学习的小主人。

总之,热情是一种振奋剂,它使师生积极主动参与课堂,对学习充满了乐趣,保持旺盛的学习精力。热情可以创造和谐的学习氛围,赢得孩子们的信任与好感,创造出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先感动自己,再感动孩子】

教育是心与心的交流,教师应该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如果在教育的过程中,我们连自己都没有感动,又拿什么来感动孩子,感动学生呢?文字是死板的,汉字是方块的,这是中国文字的形状。假如我们赋予了文字与意义,那么文字就是有情有谊,就能让人兴高采烈、手舞足蹈,就能让人痛苦流泪、伤心难过。语言是声音,鸟有鸟语、动物有动物的语言,人类把语言发展到最高境界。教师的语言更要讲究艺术性。如果教师的语言、文字不能感动自己,也就不能感动孩子,调动学生。

毋庸自疑,今天的学生难教,教师难做,师生之间关系不和谐,教学活动不能有效开展,这是教育中普遍存在的问题。尤其是农村中学,有不少学生学习素质和心理素质较差,厌学情绪较为严重,思想品质存在一定问题,组织纪律松散,对老师的批评往往不放在眼里,与老师关系紧张,导致老师不愿到班上课,或以上课敷衍来惩罚学生。而学生或逃离课堂,或变本加厉,在课堂上随意讲话、搞恶作剧,顶撞老师,甚至辱骂老师,直接妨碍了教学活动的开展。教育教学活动顺利开展的前提是和谐的师生关系,因为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是一种平等、理解、双向的人与人的关系。教师的言行只有先感动了自己,才能真正有效地感动学生,感染学生,良好的师生关系就会因为相互感动而建立。

感情是人心灵中最隐秘、最脆弱,也是最容易激发的区域。教师投资真诚,将收获真诚;投资真爱,将收获感恩;投资谎言,则收获欺骗;投资惩罚,将收获憎恨。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只有发自内心地关爱学生,才能感动学生的心灵,赢得学生的尊重和信任,才能换来学生爱的回报。

有一位教师,接受一个新班。到教室的第一天,说的第一句话是:我感谢上天,是它让我们三十七颗心聚在一起,从此刻起,我们将共同走过新一轮的春夏秋冬。我们来自不同的村庄,既然有缘份走到了一起,组成了一个大家庭,就要相互团结,相互关心,相互帮助,相互谅解。第二句话是:人都会有犯错误,教师也不例外,正因为如此,我们才需要学习,我会容忍你们当中的每一人犯八次错误。话语不多,文情感人。就这样师生开始了,新学年的学习与生活。此后的所有教育教学活动中,教师从来没有责骂、没有体罚过任何一个同学,总是抱以宽容、真诚、尊重、等待。孩子们在教师的引导下,在教师的等待中,学会了宽容,学会了尊重,学会了真诚。有人问这位教师,您是怎样带班教孩子的,他只说了一句话:教师是做教育的,我们的言行举止皆是教育,假使连自己都不能感动,又安然感动学生。

教育是触及心灵、塑造心灵的活动,要成功,就要先感动自己,再去感动学生;就要先塑造自己,再塑造孩子。

【自信将催产出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基石,是走向成功的法宝,是一切行动的原动力。教师充满了自信,就能把每一个孩子引导好,就会对每一个孩子充满信心,就会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有潜能。因为自信是一种很好的自我心理激励,它能使教师产生克服工作中遇到的种种困难和挫折的力量。相信自己行,在教育教学的活动中,就能找到开启学生心灵的钥匙,就能用爱心和耐心帮助孩子走出生活和学习中困境。即便是在活动的过程中遇到了问题的学生,也会主动争取机会,引导孩子,让孩子对学习与生活也充满自信。相反,教师如果没有信心将学生教好,学生对自己又怎么会有信心呢?要知道,自信只有在自信的催产下才能产生。

办公室里有两位教六年级的教师在交流班上的学生,一位教师说:“唉,真倒霉今年接手了这样一个班,居然有学生连三年级的应用题都不会做,这叫我从何教起,我对他们真是没有一点信心。”另外一个教师则蛮有信心地说:“今年,还好,我们这个班,最不理想的学生也能做三年级的应用题。我相信能把孩子们带好。”

这一天,有信心的教师把那位后进生叫到跟前说:“孩子,我看过你的作业,你做得比全班谁都认真,凡是会做的你一个也没有错,其他同学都有因粗心而造成错误,而你没有,你拥有世界上最宝贵的东西——认真,将来有一天你一定会很优秀。”那天孩子在老师的怀里流泪了,这是他上学以来第一次得到老师表扬。在走出教师办公室那一刻,他下定决心要好好学习。

同一天,那个对班中学生,失去信心的老师,也把一个后进生叫到办公室,并对说:“你是我做教师以来遇到的最差的学生,在读书方面你是没有前途了。”孩子听了老师的话,伤心地离开了办公室。三个月之后这个孩子再也没有来学校读书了。

然而,那个对孩子充满信心的教师,因为相信孩子有能力学好,所以总是想方设法引导孩子寻找良好的学习方法,并且引导该孩子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一年后,孩子以优异的成绩考上初中。三年后,该学生又以全县第三的成绩考入县重点高中。

有信心就有成功,教育的智慧就在于引导孩子树立信心,使孩子对生活、对学习、对人生充满信心。而信心是在信心的催产下才能孕育而生。

【主动思考,积极行动】

教育有法,但无定法。教育的智慧不是与生俱来,是在教师的不断实践、不断思考、不断探索中逐渐形成。教师只有在工作的过程中,主动思考,积极行动,才能捕捉到教育的契机,才能构建起属于自己的教育智慧。教师工作事无均细皆是教育,如何灵动思考,巧妙行动,在孩子毫无觉察到这是在教育他们时,学生自己就已经受到了教育,这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共 8162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一篇不错的教育论文。作者能引经据典,从不同的方面来谈对于教育的新认识和新举措。认识到位,观点明确,分析比较透彻。欢迎朋友投稿菊韵!推荐赏读!【:绿藤】

1楼文友: 21:54: 4 菊韵是大家共同的家,希望朋友投稿菊韵,繁荣我们的家园。 中学一级教师

回复1楼文友: 22:26:46 绿老师,您辛苦了。谢谢您,这是多年前写得一些有关教师教育的感悟,一直留存到现在才见阳光,写得粗浅,请老师们见凉。

2楼文友: 20:52:20 教育是一件大事,尤其是眼下,教育改革势在必行。作者的文章很有建树,读了,受益匪浅!问候,祝福!

回复2楼文友: 07:01: 4 启辰感谢您的评阅,希望能听到您更多的声音。启辰在此谢了。

楼文友: 20:56:05 我始终以为 教师不是万能的,没有教师是万万不能的! 感觉很矛盾,很纠结。看了启辰老师的感悟受益匪浅。

回复 楼文友: 07:07:42 味精,感谢您的来访及评论,我不知您为何安叫味精,我想如果在文字中,在生活中,在工作我们都能添上一点味精,那一切就会更鲜味,你说了朋友。遥祝。

4楼文友: 17:11:56 心血浇开桃李花,很有感的教师论文!赞! 情动便近断肠崖 无情真乃大丈夫

回复4楼文友: 19:12:4 谢谢老师关注我的文字,遥祝您幸福。

5楼文友: 10:54: 4 身为同行,对文中的一些真知灼见感同身受,问好文友!

回复5楼文友: 21:42:07 理论虽然说来源实践,但两者之间终归是有距离。遥祝安好!

一天中吃钙片最佳时间

类风湿性关节炎疼痛怎么办

如何确诊类风湿性关节炎

灯盏花药业经营产品
尿路感染热淋清颗粒
热淋清颗粒多少钱一盒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