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

中医科普常见中药材麻黄永恒

[中医科普]常见中药材——麻黄

麻黄

【别名】华麻黄、木麻黄、山麻黄、蛇麻黄、勃氏麻黄。

【来源】

为麻黄科植物草麻黄、木贼麻黄或中麻黄的草质茎。8~10月间割取绿色细枝,或连根拔起,去净泥土及根部,放通风处晾干或晾至6成干时,再晒干。放置干燥通风处,防潮防霉。

柯维利带了一批米兰的服装、鞋类企业在重庆举办了展示会 【炮制】

麻黄:除去木质茎、残根及杂质,切段。

蜜麻黄:取麻黄段,照蜜炙法炒至不粘手。每100kg麻黄,用炼蜜20kg。

【药性类别】

发散风寒药

【性味】

辛苦,温。

①《本经》:味苦,温。

②《药性论》:味甘,平。

③《医学启原》:《主治秘要》云,性温,味甘辛。

【归经】

入肺、膀胱经。

①《珍珠囊》:入手大阴。

②《汤液本草》:入足太阳经,走手少阴。

③《药品化义》:入肺、大肠、包络、膀胱四经。

【功能主治】

发汗,平喘,利水。治伤寒表实,发热恶寒无汗、头痛鼻塞、骨节疼痛;咳嗽气喘;风水浮肿,小便不利;风邪顽痹,皮肤不仁,风疹瘙痒。

①《本经》:主中风、伤寒头痛,温疟。发表出汗,去邪热气,止咳逆上气,除寒热,破症坚积聚。

②《别录》:主五脏邪气缓急,风胁痛,字乳余疾。止好唾,通腠理,解肌;泄邪恶气,消赤黑斑毒。

③《药性论》:治身上毒风顽痹,皮肉不仁。

④《日华子本草》:通九窍,调血脉,御山岚瘴气。

⑤《珍珠囊》:泄卫中实,去营中寒,发太阳、少阴之汗。

⑥《滇南本草》:治鼻窍闭塞不通、香臭不闻,肺寒咳嗽。

⑦《纲目》:散赤目肿痛,水肿,风肿,产后血滞。

⑧《科学的民间药草》:治气喘,干草热,百日咳,气管支炎等。

⑨《现代实用中药》:对关节疼痛有效。J

⑩《中药形性经验鉴别法》:治腹痛,下痢,疝气,目疾及感冒。

【用法与用量】

一般在1.5到9克。用于入汤剂。炙麻黄2~9g。

【贮藏】

置通风干燥处,防潮。

【临床应用】

1.麻黄汤(《伤寒论》)治太阳病头痛发热,身疼腰痛,骨节疼痛,恶风无汗而喘者:麻黄10g(去节),桂枝6g(去皮),甘草3g(炙),杏仁70个(去皮、尖)。上4味,以水9升,先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5升,去滓,温服8合,覆取微似汗,不须剖啜粥。方中麻黄发散风寒。

2.麻黄杏仁甘草石膏汤(《伤寒论》)治太阳病发汗后,不可更行桂枝汤,汗出而喘,无大热者:麻黄12g(去节),杏仁50个(去皮、尖),甘草6g(炙),石膏25g(碎,棉布囊)。上4味,以水7升,煮麻黄,减2升,去上沫,纳诸药,煮取2升,去滓,温服1升。方用麻黄为君,取其能宣肺而泄邪热。

3.射干麻黄汤(《金匮要略》)主治痰饮咳喘之证。射干6g,麻黄9g,生姜9g,细辛3g,紫菀6g,款冬花6g,大枣3枚,半夏9g,五味子3g。水煎服,每日一剂。方用麻黄合五味子,宣中有敛,有开有合。

【注意】

凡素体虚弱而自汗、盗汗、气喘者,均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厚朴为之使。恶辛夷、石韦。

②《别录》:不可多服,令人虚。

③《蜀本草》:白薇为之使。

④《医学入门》:伤风有汗及阴虚伤食者禁用。

⑤《本草经疏》: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肺虚有热,多痰咳嗽以致鼻塞;疮疤热甚,不因寒邪所郁而自倒靥;虚人伤风,气虚发喘;阴虚火炎,以致眩晕头痛;南方中风瘫痪,及平日阳虚腠理不密之人皆禁用。

济南治疗妇科医院哪好
福州哪家治疗男科医院好
天津医院哪男科好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