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塘碌碡咯吱响过的岁月散文
摘要:北坡上一块巴掌大小的麦场里,各种杂草野花恣意生长,一尺多高的米蒿蒿花开着米粒大小的黄花,打碗碗花扯开长长的绿蔓儿,白色的曼陀罗花朵也在悄无声息地绽放,几只白色的蝴蝶儿围着这些花朵上下翩飞。在荒芜繁茂的花草丛中,在一方低矮发黑的麦秸垛旁,我看见了被遗忘在角落的碌碡(liù zhou)。望着已经长着一绺一绺苔藓的麻石碌碡,那洗碌碡求雨的场面,那滚着碌碡轧场的日子,那牛拉碌碡咯吱碾场的岁月,一幕幕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北坡上一块巴掌大小的麦场里,一尺多高的米蒿蒿开着米粒大小的黄花,白色的曼陀罗花也在悄无声息地绽放,打碗碗花扯开长长的绿蔓儿,几只粉粉的蝶儿围着这些花草上下翩飞。在这荒芜繁茂的花草丛中,在一方低矮发黑的麦秸垛旁,我看见了被遗忘在角落里的碌碡(liùzhou),麻石碌碡上已经长出了道道黑绿色的苔藓。霎时,儿时洗碌碡求雨的场面,牛拉碌碡咯吱碾场的情景,碌碡旁五奶奶痴痴地等待的身影,一幕幕又清晰地浮现在我的眼前……
(一)春旱求雨洗碌碡
碌碡,又称“碌轴”,是一种石制的圆柱形农具,两端刻有两个小小的窝,用来轧谷物、碾平场地等,在我的家乡陕西农村被大量使用。宋朝的田园诗人范成大说:“系牛莫碍门前路,移系门西碌碡边。”它和石磨盘一起,是农家必不可少的家当。
渭北旱塬春季风沙弥漫,干旱少雨,“春雨贵如油”。等着种瓜点豆的农民,好不容易盼着天上飘来几片云彩,又眼巴巴瞪着它们被西风勾引走。大人们望着瓦蓝瓦蓝的晴朗天忧心忡忡,小孩子却兴高采烈,因为可以热热闹闹求雨了。
女孩子头上戴着柳条编制的帽圈儿走着跳着,柳枝儿柔软,柳叶儿嫩黄,它们随着脚步在头上有节奏地跳跃,柳枝的清香在头上微微荡漾。我们端了几盆清水,光着脚丫,一人拿一束黄色的谷叶扎成的草刷子,草刷子蘸了水去洗碌碡。麻石铲成的碌碡,经历了和场院的无数次热吻,斑斑驳驳的身体上,留下过麦穗的清香,牛粪的气息,汗水的甘苦,岁月的烙痕,今日又被一双双小手洗得干净清爽,沧桑中多了几分俊秀。东边场院上的女孩子边洗边唱:“天大大,地妈妈,下点雨,救娃娃。”西面的女孩子尖细的嗓音应和道:“天苍苍,地茫茫,落下雨来见龙王。大雨落在麦地里,小雨落在菜园里。”洗完碌碡后,丫头军一分为二,一半人将盆中剩下的水顺着崖畔哗啦一声泼下去,另一半站在院子里的人被倾盆而下的水浇了个浑身透。上面的人问:“下雨了吗?”下面的人答道:“下雨了!”干净的黄土院子里,水花四溅,水从天落预示着天降甘霖。那时,崖畔上粉白的杏花被女孩们的笑声惊落,纷纷扬扬在空中飘荡。洗完这家的碌碡,我们又叽叽喳喳奔向下一家。
男孩子阳气太足,因此被挡在求雨活动之外。顽皮的他们,折了柳枝拧几下,柳笛声儿便阵阵响起。细如麦秆的柳笛儿声音清脆,粗如小拇指的柳笛儿声音浑厚,高低起伏的柳笛声,如同一曲和谐欢快的交响乐,回荡在乡村的每个旮旯,湮没了大人们的唉声叹气。父亲是党员,从不相信这些祈雨的迷信活动,扛着锄头皱着眉头下地了。奶奶拄着磨得发红的枣木拐棍说:“不下雨,日子还得过啊,就让娃们耍去吧!”
长大后读到“月晕而风,础润而雨”,才明白了原来石头湿润象征有雨来临,难怪家乡人洗碌碡求雨。可是,春风早已带走了洗碌碡的快乐岁月。
(二)牛拉碌碡碾小麦
油菜收割后的第一场微雨刚过,老少爷们便一拥而上,赶到场院,滚着碌碡将麦场轧的白光瓷实。收麦黄天,龙口夺食,一切热火朝天的劳作都要在此展开。割回来的一捆捆麦子,威威武武如秦兵马俑一样占领了偌大的场院。碾场时,用木槎把麦子摊开,经过中午毒辣辣的日头暴晒和木杈的几次翻动,干燥的一捏就碎。趁着头上的太阳下火,脚下的麦秸生火,天地之间热浪滚滚,家家的男人就必须趁好这好天气碾麦。给黄牛套上绳索,戴上笼嘴,拉上碌碡,上场碾麦。汉子头戴一顶竹笠,一手拿着细细的木棍,一手拿着一个硕大的竹笊篱,吆喝着黄牛拉了碌碡,顺着摊好的麦场,由内向外,一圈一圈咯吱咯吱地转着。汉子嘴里不停地“嘚求,嘚求”吆喝着黄牛,让碌碡滚动将每处轧到位。黄牛不急不躁,慢悠悠走着。牛尾巴高高翘起,不好,它要拉屎。赶紧拉到麦场外,或者把竹笊篱接到它的屁股下面,接住那冒着热气的圆坨牛粪。
蓬松干燥的麦子碾了一遍,如温柔的妇人一样平展展地贴在场院上。老黄牛终于听得“嗥喻”一声,汉子解了套绳,取了笼嘴,让牛在绿荫如盖的大核桃树底休息一会。穷家惯娃娃,富家惯骡马。出了力的牛,必须照看好了。黄牛卧倒歇息,一如既往地咀嚼反刍,嘴角的白沫一嘟噜一嘟噜。它似乎也知道,白色柔软的麦秸是它冬季的干料,现在干活平时才有饭吃。
牛歇了人却不能休息,赶紧捞起木槎翻场抖擞麦秸,脱落的麦粒换到了底层,没有轧到的麦穗挑上来让太阳晒晒,一会接着碾。汗水顺着男人的黑黝黝的脊背流下,长长短短的白色麦草挂在婆娘们头发上,小孩子赶紧给劳作的爹妈提来晾好的绿豆汤。麦场上人人不得闲,个个尘土满面,只有两个黑眼仁闪烁着丰收的喜悦。
树梢的杏儿早已抹上了好看的胭脂红,劳作的间隙,摘满满的一草帽坑半绿半红的杏儿,放在衣服上擦一擦,一掰两半,咬一口,酸中带甜,满口生津。牙口好的人“咯嘣”一声咬破了杏核,白嫩的杏仁就跳出来了。小孩则提了半截砖,将杏核放在碌碡上砸得啪啪响。
麦秆晒好,接着碾第二遍,第三遍,直至麦粒基本脱落,才能起场,将麦子和麦秸分开。农人清早收割麦子,中午摊场碾麦,下午继续提镰下地。抽空趁着微风把麦粒从麦衣子扬出来,还得提防不期而至的雷雨。白天夜里,不得安歇,十几天的功夫,哪家的男人不是身上晒得蜕皮?哪家女人不掉几斤肉?“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农家的日子,就是一颗汗珠子摔成八瓣换来的。圆圆滚滚的碌碡,在沸腾的打麦场,划下了一个又一个大大小小的圆,告诉我们,生活必须摸爬滚打,站立才是休息。
(三)碌碡旁无尽的等待
我们上小学时总要经过五奶奶门前宽敞的场院,那儿有一株枝繁叶茂的老槐树,脖子上鸡皮蹙成一团的五奶奶总是一年四季坐在槐树下的碌碡旁,或做针线活,或是看着母鸡在场院旁的地里刨食,或是拄着拐棍站在碌碡旁,朝着村东头张望。我们奇怪地问:“五婆,你天天立在这儿干啥呢?”老太太笑一笑,并不作答,手一扬,嘴里“呜——嘻,呜——嘻”地将鸡儿吆走。渐渐长大了,我们才知道:五奶奶在等待三十多年前从这儿走了的五爷爷。
听奶奶说,47年胡宗南军队从淳化出发进犯陕北,正是暮春时节,一大家子人都在轧场。五奶奶挺着个大肚子往场里撒麦衣子,白色的麦衣子随着五奶奶的手在风中轻轻舞动,悠然落下。五爷爷给木框上套粗麻绳,撸起袖子,弓着腰一步一个脚印儿朝前拉,几个闺女撅起屁股在后面推,沉重笨拙的石头碌碡缓缓移动。这时候,场院边大槐树新生的叶子在微风中窸窣作响,他们家两三个月大的小羊羔毛色洁白如雪,敏捷地跳上崖畔稍,脖子伸长了吃树上的嫩叶。轧场是个力气活儿,一会功夫,健壮的五爷爷衣服已经被汗水塌透了,孩子们红通通的脸蛋上细密密的汗珠闪闪发光。碌碡滚过的地方土被轧得结结实实,光滑平整。“多美满的日子啊!”几十年过去了,奶奶就如同在讲述昨日的事情。这一家人过日子讲究,于是反反复复转动碌碡,横着碾,竖着滚,平展展的场院眼看就碾好了。谁知道这时候国民党来了,进村子拉壮丁,不由分说将五爷爷带走了。
五奶奶哭着去拉男人,被人家用枪杆挡回来了。五爷爷一边走,一边回头对在碌碡旁哭天喊地的五奶奶说:“娃他妈,你放心,我很快就回来。你肚子里这次肯定是个带把的,给咱经管好,你要像石头碌碡一样不变心。”谁也没有料到,五爷爷这一去,从此杳无音信。有人说在南方打仗死了,有人说跟着溃败的国民党军队去了台湾。
五爷爷走后一个月,麦子上场时,石头大出生了,五奶奶开始了漫长的守寡生涯。她一个人拉扯着三个闺女、一个儿子艰难度日。五奶奶告诉儿子石头:“你大是条真汉子,长得可体面了,个子大,饭量美。天热的时候,就喜欢圪蹴在咱家的碌碡上,端个老碗,吃我擀的裤带面,那辣子调的红艳艳,香得口水直流……”
我们小学毕业时,当年去了台湾的许多老兵回来探亲,润镇北村姓孙的老汉回来了。五奶奶兴冲冲地让儿子石头去探问消息,白发苍苍的孙老汉一身西装,戴着礼帽,摇摇头,什么也没有说。可怜的五奶奶等啊等,从俊俏的媳妇等成了瘦骨嶙峋的老婆,等到了油干捻子尽,都没有等回她那端着老碗圪蹴在碌碡上咥面的男人。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每次读到《孔雀东南飞》里刘兰芝的对焦仲卿的这段誓言,我眼前不由得浮现出大槐树下的那盘青石碌碡,还有五奶奶朝着村头翘首期盼的样子……
实行联产承包制后日子渐好,个别农户有了红色的四轮拖拉机,胳膊粗的烟囱上突突冒着黑烟,拉上碌碡,风驰电掣般的在场里疯狂转圈圈,窑洞似乎将要被震塌,省了人不少力气。许多人家又添置了脱粒机,麦子填进脱粒机硕大的嘴里,脱粒机钢牙整齐锋利,在阵阵嘶吼中光洁的麦粒就如水般流淌出来,木槎将干净的麦秆轻轻拨走就可以了。而如今,高高的雷沃谷神收割机开到了麦田,农人只需要用蓝色的蹦蹦车往家拉麦粒了。
劳作了几千年的农民,再也不用头顶炎日吆着牛慢悠悠碾麦子了,滚动了几千年的碌碡终于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寿终正寝,静静地歇息在场院的角落里。和它一起进入农具历史博物馆的,还有石磨盘,石牛槽,石头雕刻的拴马桩等。
岁月历久弥新,少女时代洗碌碡的歌谣还在耳边回荡,吆着牛汗流浃背碾麦子好像是昨日的事情,碌碡上砸出的白色杏仁的油香仿佛还停留在齿间,五奶奶似乎一如既往地伫立碌碡旁……那些碌碡咯吱响过的日子,像一帧帧黑白胶片,永远定格在我记忆的深处。
共 65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那些碌碡咯吱的日子,汗流浃背的日子,碌碡上砸杏核的日子,更像一部黑白电影,永远定格在记忆的深处。”读着这样的文章,便不由得想以前农村的时光,碌碡是那个时代农村的符号,碌碡咯吱的日子里有艰辛有充实,农家的日子就是这样真实而有味道。亚亚的文字里透着生活,无论是洗碌碡还是碾场,抑或是碾小麦,那些带着黄土味的日子虽然远去,却深深烙在人们的记忆深处,现在人们的生活越来越好,一些如“碌碡”的东西渐渐淡出人们视线,落在风尘里,只在某个间或引人回忆,但却是一时代的烙印。亚亚的文字从容自如,平缓中有着内敛却深刻的情感。精彩散文,推荐共读!【:一声轻叹】【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2: 6:59 感谢亚亚赐稿荷塘,你的精彩更添荷塘的精彩!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2楼文友: 22: 7:52 一篇勾起人对过往岁月回忆的文章,那段岁月那段情。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回复2楼文友: 09:4 : 8 谢谢你的辛苦,周末愉快!
楼文友: 22: 8:27 问好作者,期待更多精彩,祝创作愉快1 听风起,看月明,雪惹窗棂…… ——一声轻叹
4楼文友: 16:24:41 朴实的语言,熟悉的生活场面,感觉回到了很多年前,感谢作者!
5楼文友: 19:58:11 古老的磨米磨面技术,是一张张老照片,有生活的古朴于艰辛,其中有一种生活的滋味。
6楼文友: 19:59: 8 女孩子头上戴着柳条编制的帽圈儿,柳叶儿嫩黄,柳枝柔软,走着跳着,柳叶随着脚步在头上有节奏的跳跃,柳枝的清香在头上荡漾。
这个好玩,原来都会,呵呵。
7楼文友: 07:02:57 亚亚文章越写越好啊!尤其是开头,一下把我的眼睛攫住!问候!
回复7楼文友: 08:58:51 谢谢鼓励,一起努力!
8楼文友: 14:50:42 祝贺佳作斩获精品,顺祝签约顺利成功!!
9楼文友: 21:22:56 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一坛浓淳的陈年老酒。没有半点浮华虚假。感佩作者将生活的积淀酿成醉人的美酒。赞赏!
10楼文友: 10:55:15 亚亚的文字朴实中带着灵动的文笔,喜欢这样的文字,给人温暖的感觉。一幅优美的田园图画,把人带回那段岁月,那段情感之中,全篇文字,素淡清雅,没有半点矫揉造作之感。赞赏! 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日暮诗成天又雪,与梅并作十分春。
红河灯盏花有什么特点
红河灯盏花作用
弥勒灯盏花药企如何
小腹痛不腹泻有声怎么回事儿童干咳的厉害什么原因引起的
月经后期如何排淤血
- 下一页:柳岸赖皮父子二三事散文
- 上一页:良心系列专著近日出版发行
- 06月21日武侠秦岚为某杂志拍摄封面宝贝泰迪犬S位置
- 06月21日武侠科普小知识狗狗如何用鼻子看世界位置
- 06月21日武侠秋田犬严重掉毛怎么办是什么原因位置
- 06月21日武侠研究称喜欢跟宠物对话并不是发疯反而是聪明位置
- 06月21日武侠科学喂养马犬的方法健康喂养比利时马里努阿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可卡幼犬作揖怎么训练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可卡冬季易患病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可以给萨摩耶一直喂钙胃能吗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可以大白熊犬吃海鲜吗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可以同时喂养猫和狗吗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可卡犬什么时候打疫苗和驱虫最好位置
- 06月20日武侠可卡犬不小心把我咬伤了有危险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