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柳岸走过高高的高坪山散文

从小有人问起我是哪里人,我会说我是榆中人;便有人问,“榆中哪里的?”姑姑教过我,我是高坪的。于是,发问的人便会点点头,重复着“哦,高坪的啊!”看起来,高坪似乎还是个有些知名度的地方呢。

是的,高坪,是我的家乡,那是西北黄土高原叠嶂群峰之间的一个山顶之上的大坪,是我的祖辈,父辈们生长生活过的地方。高坪,有着太多家族的故事和记忆,在黄天厚土之下,格外温暖。

一、高坪的路

据资料显示,高坪所在的山叫做大北山,和南边的兴隆山,马啣山遥遥相望着。那兴隆山可是一方名山宝地,那马啣山也是奇丽无比,两山都是山清水秀,尽显天地灵气。而山泉涧涧,汇集在山下的川里,欢快地奔跳着,高歌着向北而去。只可惜大北山没得这样的天生地养,黄土覆盖之下,显得高冷清俊。

高坪是个独立的山头,后边和左右两边都与群山隔离。从下边的河川上到高坪,共有三条路,可以通到山顶。

第一条路是从川左边的皮家窑出发,先要进入很长很深的山沟里。沟底比河川的平面还要低,沟里有水流出,经过一个窄小的深沟汇入河川。从沟里抬头望去,两侧的山壁仿佛直入云霄,头顶只有一条天,前不见川,后不见村。这沟里的水流有时会比较湍急,人们进出时,都要先脱了鞋袜,卷起裤边,趟着水而行。那水流顽皮地绕着沟里的石头,流过来,淌过去,有时让人觉得有趣,尤其是结伴同行时,可以戏水嬉闹;有时让人觉得心烦,那般小心翼翼,那般提心吊胆。在这深山僻静的小沟里,头顶不时还有红嘴的黑鸦儿“嘎嘎嘎”地尖利地叫唤着,成群结队地飞过,不禁掀起后背许多鸡皮疙瘩。只想快点逃离。

山沟蜿蜒到山脚下,便要走过许多弯弯拐拐的山坡,沿途会经过一个叫做“戴家湾”的村庄,据说那是我奶奶的娘家。奶奶就是从这个半山的穷村落一路攀山而上,嫁到了山顶高坪那个同样的穷地方,之后便有了我们这个家族的繁衍。据说这戴家湾家家都养狗,还都不拴着,就那么追着路人狂吠,也不会轻易扑咬,大抵只是示威罢了。

快步走出戴家湾,沿着通向高坪的岔路,经过戴家平顶,就可以到达山顶。

这是通往高坪最远的一条路。戴家坪在高坪的左边,那条路也是弯弯拐拐地蜿蜒一多公里,才能到高坪。

不过,这沿途有一条捷路,是从山沟的右侧上山,走上一个叫做“误岔坡”的小径,经过老羊嘴豁弦和老羊嘴坪上,就可以到了高坪。只是据说,那路的附近,曾经发生过许多神神怪怪的事情。山里人多少是有些迷信的,便没人敢轻易从这里经过。

第二条路是从川中间的太子营出发,其实也是路分两道,殊途同归。从左面斜着上山,半路就汇合到了误岔坡那里;从右面上山,那条路发牛坡,是一条之字形,比较宽敞的道路,上去就与天池峡上来的小路汇合,再爬上一个叫做塌心坡的小山坡,就到山顶的风嘴坪,左边就是高坪了。这条路是川里通往山里唯一的大路,据说是曾经高坪上的一个大户人家修建的官道,可以抬着官轿自如通过。

第三条路便是从那个叫做天池峡的地方汇去,半途就汇合到塌心坡附近。

山大沟深,挡不住乡民进出的步伐,历经艰辛,开田破土,探径修路,只为了这方家园的美好和宜居。

二、高坪的地

久居高坪的乡民们,依据山形地势给不同的地方起了名字,像什么庙咀子平顶,十四亩平顶等。这些平顶向后延伸,纵横交错着连接形成了许多小平原,有一条约莫四五米宽的小路环绕着小平原。而前山通往后山的小路,经过长久的风吹和踩踏,陷得比地面还低,又比前后坡高,就被称之为“豁弦”,这里有许多豁弦,比如戴家豁弦、老羊嘴豁弦、风嘴坪豁弦、庙咀子豁弦、赵家豁弦、乔家豁弦等。这些豁弦把小平原隔成一大块一大块的耕地,养育着高坪世代而居的乡民们。

乡民们都说高坪是个宝地。大北山再也找不到哪里有这么多平地。尤其是这里的土质特别好,都是挖不到底的松软白土,加上日照时间长,透风性很好,种植出的农作物味道特别不一般。

乡民们都说离开了高坪的水土,同样的面做出的馍馍,味道都不一样,这还真不是夸张,只有亲自品尝过的人才会相信。洋芋(土豆)的口感差别也是特别明显。高坪的洋芋皮白,面饱,味道沙香。

其实,我更宁愿盯着家里的水窖,看着亲人们把雨水蓄积起来,说服着自己这里靠天吃饭的艰辛生活条件,说服着自己这里的贫瘠和苍凉,说服着自己的逃离和解脱。而真正生活在这里的人们,却是那般热爱和依恋这方土地,就如同眷恋着自己的母亲一样。

三、高坪的景

据姑姑说,高坪其实以前并不缺雨,而且是雨水丰盈。她的记忆中,常常有雷声隆隆,还有倾盆大雨,后山沟里的山水的响声混杂在雷声中,像不间断的雷声余音一样在山谷中回荡。

而高坪的山花最是烂漫。家附近的山阳坡上,有许多许多红灿灿的打碗花,看着看着,就忍不住被吸引到花丛中去了。眼前的花儿铺满了大地,简直令人眼花缭乱,简直兴奋、痴迷到无所适从,令人想要纵情高声地大声呐喊;便在花 旋转着,奔跑着;轻摘小花儿,一枝又一枝,再编成长长的花环,套在脑袋上,套在脖子上,感觉自己就是这高天下最美的花仙子。

山阴的坡上则开满了优雅的淡蓝色的草瓜花,花下面有嫩嫩的小草瓜,吃起来香香甜甜的;深蓝色牛角花开在阴洼的湾里,黄灿灿的米黄花却开在阳洼的湾里。

还有许许多多没有名姓的小野花,就那么恣意自在、无拘无束地绽放,卑微,平凡,却又真实,美好。不禁令人猜测,或许曾经的大北山也是山花烂漫、富饶美丽的人间天堂吧。

高坪最让人记忆犹新,甚至是刻骨铭心的,自当是风了。

高坪是风的领地,周围一马平川,终年都有四面八方的风吹来刮去。有的横冲直撞地吼叫着,有的则轻轻拂面而过。姑姑说,春天的风轻轻柔柔,来得格外迟晚,但让人格外亲切和温暖,仿佛带来遥远天际的问候,抚慰着山里人经历漫长寒冬之后已经寒彻的心骨;夏天的风会呜呜地呼啸,驱散人们酷暑里的闷热;而秋天的风飕飕而来,瑟瑟吟唱,与秋雨共缠绵,人们便在这缠缠绵绵中完成着农人的收获。只有冬天的风,是让人们提及就咬牙切齿的。因为,那风总是鬼哭狼嚎般,卷着黄沙尘土冲将而来,把这个黄土高原的山顶小村卷入了漫漫黄尘之中,仿佛世界末日就要到来,不由得人心惶惶。而风的威力远不止这些。它会吹裂人们被冻得麻木的手脚,再呼啸着钻进裂口里去,让人们撕心裂肺地疼!

四、高坪的人

据姑姑讲,高坪其实历代都有人居住,而且曾经还住过显赫大户人家。比如修了官道的赵家,比如占了半个高坪的乔家,比如奶奶的娘家-戴家,还有分布在许多山山弯弯的人家,也不乏地主人家逃来躲着的,不乏无家无业进山讨生计的。人们就那样依着山形,自然地生活着,没有左邻右舍的纠葛,大家见面都很亲热,还常常像亲戚一般互相走动着。

时代变迁之中,高坪的人家也于变换之中繁衍生息。

爷爷那代人,经历了分家夺产的心伤,毅然登上高坪,在那些艰难的岁月里,依靠自己的手脚,与天地斗争,开田扩土,挖窑建屋,养儿育女,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家园。于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耕种,牧羊;走十几里山路,去山下的集市卖猪卖羊卖鸡蛋,换回生活所需;然后送儿女去山下的学校读书,再送去远方的城市,再到首都,到国外。那便是老人家最为荣耀的成就,便是蹲在黄土墙下,叼着旱烟袋,聊天拉话的有力谈资;便是乡里县里领导们不辞辛劳,上山来拜访的对象。爷爷说,无论哪朝哪代,都不能小瞧了知识人,那是一个国家的命脉。

父辈秉承着老辈们不畏艰难,辛劳执着的本性,努力分担着父母的重担,热情于兄弟姐妹间的互助于关爱。尽管缺吃少穿,尽管受了许多委屈,但是大家都不畏艰苦,齐心协力地共同成长。当然,孩子的眼睛里,世界总归有更多美好的色彩。

比如父亲,就会常常讲述他小时候满山坡放羊的经历,无拘无束,追赶着羊群,吆喝着,奔跑着,快乐着,低头拣起石块,扬脚踢起土尘,满脸满头顿时灰蒙,孩子却笑脸飞扬。高天下,蓝天红日,那是一种自由的美,有些野性的美。也会想起奶奶讲述的,会有前来偷鸡的狐狸被奶奶用棍棒打出院落后,一路仓皇地沿着土路蹿下山去的狼狈的样子,也会想起爷爷讲述的,全家人一起满山追赶着前来叼羊的灰狼,大家又喊又叫,用石子追打着,直到赶到山崖边……却不曾想,不久之后,父亲孤身一人在放羊的路上,遇到了狼群来复仇,父亲只好使劲挥舞着手中的棍棒,声嘶力竭地吆喝着,力图吓退群狼……直到现在,父亲讲述这些经历的时候,依然会激动得瞪着眼睛,双拳紧握,额旁的青筋暴立出来,仿佛那只咬过他的狼就在他对面,我们也会听得汗毛都竖起来。

比如姑姑也会讲起,每每看到同宗的姐妹冬日里连一件完整的棉衣都没有,只穿着敞着领口的夹衣,都能露出里边的肚兜时,自己便觉得穿着二姐淘汰下来的细布棉衣是怎样的幸福,虽然那棉衣也早已破旧不堪;还会讲起和姐妹们躺在山阳的花地里,轻声诉说着心事,憧憬着未来;一起嗅着野花的清香,在花 追逐玩闹,互相编着花环,仿佛蓝天白云下,一群自由自在,无忧无虑的花雀儿,生活简单又明丽。

对于我而言,高坪或许更多的是一种与生俱来的属于生命的烙印,真实的高坪,我却知之甚少。小时候也跟爷爷奶奶一起生活过,跟爷爷一起在阳光明媚的午后,靠着一堵黄土墙,爷爷吸着烟袋,我望着远方发呆,可能想念过父母,可能想念过山下的富足生活,可能,我只是困倦了。也记得和奶奶在山壁的窑洞厨房里,帮助奶奶拉风箱,好沉好沉的风箱,只拉一下,我就差点贴在炉灶边。突然身后跑过一只大老鼠,在昏黄的灯光下,墙上映出长长的影子,我被吓地站在小凳上,不敢下地。奶奶便站了起来,拐着小脚,走去老鼠钻进的墙洞边,用扫帚敲着墙壁,大声地训斥着,以安慰我被惊吓的小心灵,院里的大白狗便大声地狂吠起来。又看到奶奶端了一碗水出来,唤着我喝水,并且一再重复着,那水是放了糖的,不苦了。想着,我不禁笑了,依稀看到了那个小小的我,以及那个家。

如今偶尔回去看看。家,已是破败。老屋子的房梁都塌了下来,透过破了的格窗,看到土炕,看到屋子里轻尘飞扬,在亮光里起舞。桌上依然有许多年前祭拜用过的碗和盘,都落了厚厚的尘土。抬头看看,山体上凿的那个小窑洞还在,破旧的木门,破旧的格窗,据说那是小叔叔的书房,他就是从这个小窑洞里,昏黄的煤油灯下走出,走去城里,走去北京大学。不禁感慨,人的命运,真的不可量,不可量啊。

站在院前,放眼远眺,那些黄土覆盖的高山,那些土坯房屋,那些水窖,那些因干旱土质而只能种植土豆的田地,那些干枯的树杈,地面枯黄的草芽,远处青灰的院落,满目黄蒙的无际的山野,那些趴在地上挖甘草和地皮菜的孩子,那些伫立苍茫山头慷慨又悲凉的家乡情怀,一切的一切,都那么熟识,都不曾改变过。

有时会觉得父亲的羊和高坪的山是一个时代,一个远去而遥不可及的时代,逃离了那个环境,貌似逃离了那个时代,貌似这世间不复存在那种贫苦,那种苍凉。而今蓦然间意识到这不是时代问题,是生存环境问题。环境的贫瘠,不因外部时代的变革而变化。

很欣慰地听到家乡的来人向我们讲述,那些关于高坪的变化,自来水已经引到了山上,曾经九曲十八弯的崎岖山路也已经平坦了许多,贫瘠生活着的乡亲们,该是看到了新生的希望,父亲便深深地靠近躺椅里,紧闭双眼,双手在肚子上合十,脸上,写满了欣慰。

于是,很想再次回到高坪,再次站在高高的高坪山上,放歌一曲:“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

我的祖辈用辛苦劳作来满足生活所需,我的父辈用知识改变了命运,走向了天南地北。记得这份苦难,努力地创造新的生活,珍惜每一种美好和幸福,我也是其中一个!

高高的高坪山,会永远矗立在我们每个高坪儿女的心中!挺拔,坚毅!

共 45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高高的高坪山》一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在作者笔下,一幅完整的高坪山画卷在眼前徐徐展开:一、高坪的路,高坪是个独立的山头,后边和左右两边都与群山隔离。从下边的河川上到高坪山顶,共有三条路,山大沟深,挡不住乡民进出的步伐,历经艰辛,开田破土,探径修路,只为了这方家园的美好和宜居;二、高坪的地,土质特别好,都是挖不到底的松软白土,加上日照时间长,透风性很好,种植出的农作物味道特别不一般。高坪的人们那般热爱和依恋这方土地,就如同眷恋着自己的母亲一样;三、高坪的景,雨水丰盈、山花烂漫、风刻骨铭心;四、高坪的人,爷爷那代人,经历了分家夺产的心伤,毅然登上高坪,依靠自己的手脚,与天地斗争,终于拥有了自己的家园。父辈秉承着老辈们不畏艰难、辛劳的品性,在高坪在时代变迁中繁衍生息。故乡,那个盛满自己儿时或美好或忧伤回忆的地方总是令人难忘。很想再次回到高坪,再次站在高高的高坪山上,放歌一曲:“连绵的青山百里长呀,巍巍耸起像屏障;青青的山岭穿云霄呀,白云片片天苍苍。”散文朴实的语言流露出对家乡的无比怀念,深情感人。欣赏!力荐阅读!【:异乡的默默】【江山部·精品推荐F 】

1楼文友: 11:41: 9 欣赏茉莉精彩散文,家乡总是那么令人怀念,读来心有戚戚。写作快乐!秋安!

2楼文友: 15:42:09 欣赏茉莉佳作,为佳作点赞!期待更多佳作点缀柳岸,展示您的风采! 刘柳琴,邯郸市作家协会会员。自幼喜爱文学,笔耕不辍,全国第二届职工文学创作班学员。2012年荣登草根名博文化新人榜。已在多家站发表作品近百万字。

楼文友: 21: 8:47 祝福茉莉金香的家乡越来越好

4楼文友: 2 :2 :25 故乡总有一些触动心弦的旧物,在腐朽之前还来得及铭记、怀念。怕那些远去的记忆越来越模糊,跟着前行的时光老去 终怕 却无力阻止,文字,或许能抚慰消失的伤感 捕捉幻影,与文字耳鬓厮磨。

孩子咳嗽吃什么好

小孩咳嗽吃什么好

小孩子咳嗽吃什么好

生物谷灯盏花产业发展
新生儿咳嗽是怎么回事
怎样治疗腰酸背痛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