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幻

上海曹杨新村经验重塑花园城市社区.源泉

“曹杨新村好风光哦,白墙壁,红屋顶,石子路铺得平,哎哟走路真称心……”当年一曲杨柳青小调曾传唱上海。中国第一个工人新村——曹杨新村,经历了整整65年的岁月变迁,从规划设计,到建设五角星型社区布局的曹杨一村,再到多次加建、扩建和改建,从一村、二村到五村……八村,乃至2010年代建造的商品房,各种富有年代感的住宅汇聚曹杨环浜周遭。

当岁月进入2016年,曹杨新村更新项目已列入上海中心城区城市更新试点,打通环浜绿地岸线,整体改造开发曹杨一村等方案,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上海历史建筑研究专家娄承浩告诉优房客:“住宅街坊设计,过去积累了许多经验,有成功实例,那就是‘大开放,小封闭’,当然局部有围墙,比如曹杨新村。”

老曹杨焕发新活力

取曹家渡到杨家桥之间的一片农田,打造属于工人阶级的宜居新村,这是新中国成立以后,上海市市长陈毅做出的一个重大决定。

于是,1951年,曹杨一村开始兴建。在具体规划之前,有关方面曾邀请即将入住的居民——普陀区工人代表座谈,充分听取意见,确定建筑式样和设备标准。

曹杨新村首期工程完工时,共建成楼房48幢,计167个单元,建筑面积 2 66平方米。从市区的曹家渡到郊区杨家桥的公路称作曹杨路。因为这个大型社区靠近曹杨路,所以定名为曹杨新村,首期完工的住宅,就称为曹杨一村。根据当时的住宅分配标准,新建住宅总共可安排1002户居民,所以也被人称为“1002户工程”。

之后,除了在曹杨地区继续建造工人新村外,上海市政府还分别安排在江湾、浦东、徐家汇等地,分九个基地建造大型社区,我们今日所见的杨浦区的凤城、鞍山、控江、长白新村,浦东新区的崂山新村,徐汇区的日晖等新村,都是继曹杨新村之后建造的。独特的新村文化也就此在上海形成并开始兴盛。

同济大学城规学院副教授朱晓明曾无数次在曹杨新村徜徉,令朱晓明讶异的是,当年百废待兴的上海,竟未采用苏联的轴线对称、空间围合,纪念性强的大街坊布局,而是运用美国上世纪20年代提出的“邻里单元”理念:至少10%的社区土地为公共开放空间或公园;最多每隔 栋楼,必有一处敞阔的公共空间。曹杨一村以小学为核心,以600米的服务半径布置街坊,五六分钟步行范围内即可享受各种公共配套设施。这是如今许多新开发楼盘所罕见的。

然而,岁月变迁,曹杨新村老了,旧了,特别是一村,即便曾经翻修特别是在外墙立面等处做了粉饰,却难掩岁月沧桑。当那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大媳妇成为了中老年人,上海工人阶级心目中曾经的住房标杆,显得似乎与时代接不上轨了。

也就是申请OICQ的界面2015年下半年,媒体披露,对于曹杨新村,普陀区提出4项更新策略。第一,将在历史保护建筑曹杨一村改造过程中,借鉴静安区东斯文里等经验,通过“整体开发”模式进行功能置换;第二,将完善公交线路,在曹杨五村、桂巷新村等居住区入口设置站点,接驳医院等公共服务设施,满足老龄化需求;第三,将提升住宅品质,在一村、七村,计划采取加层、扩建改造等方式,推进住宅成套化;第四,将设计之初是开放式后来封闭了的环浜通道重新打通,将连续开放岸线增加到约1500米长,在居住小区内部打造亲水平台,拆除违章建筑,并分时段开放门禁,保持通达,而对于环浜边的单位,也准备打通围墙,设置步道或慢行步道,还将搬迁一部分单位。

此规划来自之前的摸底。从曹杨新村目前的状况来看,现总用地2.14平方公里,居住人口超过1 万人。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调查的结果显示,从曹杨新村老年人分布年龄特征来看,其中最多的是60岁到65岁的老年人。从入住的人群结构分析,当年的劳模、先进工作者已所剩无几,大量城市困难户、外来打工者来到这里。同时,区域内缺乏开放空间,住房改造及设施增配挤占原有开放空间,建筑密度高。三是居住环境品质不高,老式居住小区内人均住宅面积低于20平方米,存在部分违章建筑。城区道路也被停车占据,导致高峰时段拥堵严重。“从居民调查结果来看,居住建筑满意度和居住环境满意度最低,分别为 1%和27%,是居民改造呼声较为迫切的两大类矛盾。”曹杨新村街道办事处相关人士指出。

如需供稿、商务洽谈、机构合作,请拨打优房客1 6

重庆治白癜风医院
35岁以上如何避孕
能同时用丁桂儿脐贴和妈咪爱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