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在母亲盼过年(1)
母亲盼过年。
今年春节是暖晴,阳光暖着新春,阳光暖红了窗户上的窗花,阳光给家门前的大红对联抹上了一层金色,大红的烫金福字贴的正正,新年来我家敲门啦!
兄弟姊妹们,乘着高铁,搭上公汽,开启小车,他们背着,提着,拎着年货往家赶;家里的三只大冰箱存满了食材,厨房弥漫着年的味道。
母亲早早起床,从客厅转到厨房,自言自语地说:这鱼糕蒸得发,鱼丸做得发,肉丸和珍珠丸做得更发。这八宝饭看起来甜,南瓜饼也甜,我们的生活比蜜糖还甜…。
母亲年纪越大,越是像孩子一样盼着过年,她总是从冬至节开始,掰着手指头数日子,到了二十四过小年,她就不停地念叨着:快放假了,该回来了!
她每天到小区的门前望一望,望见别人家的孩提着年货回家,她会悄悄地对自己说:我的小儿子和小女儿,也会带年货回家!
她每天都要打开手机,看一看每个孩子的朋友圈,认真地翻看他们的每一张图片,说的每一句话,这样时光打发得也更快一些,她时常自言自语地说:我不打电话吵他们,他们太忙了。放假了,自然会回家过年!
二十八这个日子,对于这个家庭来说,是一个大团圆的日子,不管是在身边的,还是在外地的子女和孙子辈的孩子们都会赶回家,除了有特殊情况,比如,嫁到远方的女子,不能每年回家过年。但是,母亲总是有一个不成文的规定,那就是轮流回各家过年。
她内心想着,不自觉地露出了微笑。有时候也会提着布包包,跟在大女儿后面去菜市场,看见大女儿买东西不还价,她就会拉大女儿的衣袖,悄悄地说:货比三家不吃亏!
大女儿说:哦!知道了!
其实大女儿心里有谱,但也没办法,只要母亲跟在后面,一上午的时间就泡汤了。因为菜市场里的人太多,母亲走路也不稳当,总是摇摇晃晃,还要去扶她,有时走在半路上还要小坐一会儿,母女俩就这样,看路上来来往往的行人。
母亲跟大女儿去菜市场买菜总是很开心,觉得是一件特别幸福的事情,每逢遇到熟人就说:大女儿买菜,我不买菜,只是去菜场看一看。
大女儿在厨房里做鱼丸时,她也会凑热闹,还喜欢指点一二,见大女儿剔鱼肉的方法,还不太满意,自己操起菜刀去干活。因此,有时两人观点不一致,还会发生争论,最后,总是母亲争赢而告终。
母亲虽然知道孩子们放假就会回来,但是没有回来之前,她总是忐忑不安,晚上睡不好觉。
腊月二十五,大孙子带孙媳妇回来了,她笑眯眯地打量着,拿出手机请教一些问题,孙子给她介绍出国旅游的美景,她不出门就能领略到异国风情,开心的像孩子一样手舞足蹈。
腊月二十六,小女儿带着孩子回来了,母亲笑得满脸盛开了菊花。拉着小女儿和外孙的手,问她们工作的情况,生活情况,还问她婆婆好不好。
腊月二十七的夜里,小儿子一家人从外地赶回来。母亲从知道这一起,就一直坐在沙上等。小儿媳买回来的海鲜太多,无处存放,她还帮忙腾出冰箱的一点空间,却是越帮越忙。还是小儿子招呼她坐下拉家常,她开心地问小孙子:考试成绩怎么样?你过年的压岁钱奶奶准备了!
腊月二十八发财,这是家族老辈人留下的传统,这个家庭自然是延续这个习惯。这个日子,对于这个家庭来说很重要,大女儿从冬至节开始腌制腊货开始,一直在做过年的准备工作。
农历腊月二十八,这天的上午,母亲拿着手机坐在沙发上,给故乡的弟弟妹妹打电话。她最小的弟弟也是八十多岁的老人了,所以打电话时声音很大,都快压过了厨房里叮叮咚咚的声音,她是怕对方听不见。
她的主要话题,总是一个模式,问候家乡今年的收成;过年的准备情况;孩子们回家了没有;最后是家乡天气情况。虽然,这些她早知道了,总是觉着多问几遍才放心,比如天气情况,她早就听了天气预报,但是从亲人那里听到的更准确,也更放心一些。
母亲最自豪的事情是,家里人不管男女都下得厨房,他们都有自然的分工,做发财团年饭的工作,是一件集体制作美食的活动。大女婿今天也放假了,从头天晚上就开始卤菜,早早起床就把鸡汤炖上,他是今天的主厨师傅。
大女儿是主厨的助理,她从早晨七点,就开始做准备工作。她的工作最繁重,事无巨细全部要安排,所有人找东西都要问她,因此她总是楼上楼下的跑,取东西,这一天下来,就是一至两万步。
小儿媳起的比较晚,一来就霸占了厨房的水池,开始清洗海鲜。大女儿只好去卫生间清洗一些东西。
小女儿远道回家。虽然,主要任务是陪母亲讲话,但还是要把米饭蒸上,偶尔也进厨房看一眼。
大儿子主管煎炸食物的工作,今天主要是炸春卷、羊肉串和南瓜饼。
大儿媳一般来的比较晚,她主要负责摆碗筷,端菜和盛饭的工作,还有洗碗的工作。
小儿子除了负责母亲的培训工作,一进门继续教母亲使用手机,还要准备照相器材,支撑好三角架,准备记录吃团年饭这一重要时刻。
团年饭就在紧张的准备中,主厨师傅问助手,今年的团年饭菜单呢?
大女儿就拿出早拟定的菜单递给他。主厨师看着菜单,再进行删减,或者修改,拿给助手看。
助手就按新菜单,把所需的食材和半成品摆在客厅的大圆桌上。主厨开始切菜,他的刀工极好,助手就负责装盘,还要拍照,记录主厨的创新工艺。
厨房里只能呆三个人,主厨和三个助手轮换着进厨房工作。十点钟准时开火,蒸锅、高压锅、电砂锅、炒锅和两个电饭宝都在冒着蒸气,散发着不同的香味,香味从厨房飘出来,弥漫在整个屋里,打开窗户和门,外面的春风吹进来,就混和成了年的味道。
时光就是这样,在被柴米油盐的浸染中,变成了团年饭桌上的一大桌丰盛的菜肴。激动的时刻就要到了,以往是要放鞭炮,告诉邻居,告诉年,我们家团年啦!
现在所有的人都围拢在桌前,有的站在椅子上举着手机,有的站在桌前用手机对着一个菜,有的站在三角架后面,开始拍照。闪光灯不停地闪烁着,等吃完饭就可以朋友圈了,这是过年快乐的新元素,也是放鞭炮的替代品吧。
母亲换上了新衣服,围上了孙女买的新围巾,帅领众人入席,招呼厨师和助手们都脱掉工作服,做回自己本来的身份,坐在自己的位置上,小儿子调整好相机,坐到自己的位置上,大声说:一、二、三!茄子!
所有的人都高声齐喊:茄子!
闪光灯照亮了每个人的笑脸。孩子们给母亲敬酒,欢乐的气氛在吃喝中,在互相的问候中,年的味道围绕着圆桌转,这就是合家欢乐的时刻,幸福吉祥如意的时刻,也是母亲最快乐的时刻。
新年就这样带着沁人心肺缕缕香味,从遥远的古代,从历史的长河,从过去的时光,从昨天的日子,深情款款走来,将所有放逐远方的心灵收回到家里来,带着相亲相爱的一家人,相互扶持,笑盈盈地行走在人世间。
在新年到来之即,愿我的每一个文字,每一张图片,每一道美食,都像是一朵温暖的火花,融化和温暖各位亲朋好友,各位美友们,愿我的每一声祝福,都给你们带来吉祥如意!新春快乐!
祝你们年年有鱼增富贵,岁岁平安添吉祥。
- 下一页:p今时今日(1)
- 上一页:本活动是北京市委宣传部主办的北京市全民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