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红字存天理

《【红字】存天理,灭人欲的道德悲剧》|兰逸

初读霍桑的《红字》是在多年前,前段时间,我将这本书又读了一遍,依然被它感人的故事深深吸引。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和审美情趣也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但是,《红字》的魅力依然不减,这就是经典的力量。

每个人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在人生不同阶段读同一本书,感受会有很大的不同。随着社会的发展,个人思想的成熟,以前的观点甚至会被颠覆。二十年前我读《红字》略倾向于人的社会属性,现在则更倾向人的自然属性,思考问题也会从人性的角度着眼。随着年龄的增长,思想的成熟,能从多方位的角度分析问题。再读《红字》我更能理解海丝特.白兰,同情她和敬佩她对爱情的执着;也能理解丁梅斯特的怯懦。

红字讲述了主人公海丝特.白兰与年轻牧师丁梅斯德缠绵悱恻的越轨爱情故事,以及各自对灵魂的救赎。但霍桑在讲这个动人的爱情故事同时,更深刻的揭露了十九世纪资本主义发展时代美国社会法典的残酷。牛虻和德伯家的苔丝同样也揭露了政教合一的政体下,的欺骗性和虚伪性。神父蒙泰尼利的私生子亚瑟,从一个神学院的学生、虔诚的徒到一个无神论的者,最终他彻底背叛了自己的信仰,因为许多困扰他的问题,并不能给出答案,他发自心灵的忏悔也被自己的忏悔牧师出卖。党人亚瑟被捕后,红衣大主教蒙泰尼利也救不了自己的儿子,亚瑟最后被处以死刑。德伯家的苔丝中的苔丝,这个纯洁美丽的姑娘,出生在一个贫穷的家庭,父母让她去攀富亲戚,结果被少爷。新婚之夜苔丝向丈夫克莱尔坦白失身之事,没有得到丈夫原谅,丈夫愤而出走巴西。亚克力又来纠缠,在家境窘迫下不得不与仇人同居。几年后当丈夫克莱尔回来并原谅她时,苔丝已经无法面对这一切,愤怒的苔丝把亚力克杀死,最后她也被势力处以绞刑。正如托尔斯泰在复活里所说:“这个世界对她所犯的罪行要远远大过她对这个世界所犯的罪。”在政教合一的专制下,人性和自由遭受残忍摧残和扼杀。

红字中的女主人公海丝特.白兰,是个年轻美貌的女人,却不幸的嫁给了年衰又畸形的齐灵渥斯,他们在渡海去美洲时,齐灵渥斯无故失踪,两年多杳无音讯。这时,青年牧师丁梅斯德闯入了海丝特寂寞寡欢的生活里。牧师博学多识,立志献身,做一名虔诚的布道者。但是,当他遇到秀外慧中的海丝特时,他那一度被清苦的教会生活禁锢了心扉却悄然开启,久抑的“人性”苏醒过来,并且最终战胜了“神性”与容姿焕发的海斯特珠联璧合。他们就像伊甸园的亚当和夏娃,一度共享了偷吃禁果的欢愉,随后便陷入了漫长的“道德救赎”之中。

红字指的是红色字母A,它是英文Adultery(通奸)一词的首字母。海丝特偷情事情败露之后,她为了保护自己心爱的人丁梅斯特,拒不交代同犯。按照法规,要在刑台示众。最后她被判终身佩戴一个大大的红色A字,作为劝诫他人的活标本,受到人们长期的鄙视和唾弃。

海丝特为了这份真情,不恤流言和羞辱,为了情人的名声,独自承担了全部的罪责和耻辱。她不仅不肯远离牧师的教区,就是在情人死后,毅然放弃与女儿共享优渥的天伦生活。她佩戴着红字重返故地,直至自己死后也安葬在他的身边。

历览海丝特含辛茹苦又无怨无悔的一生,我们可以看到,她根本就不承认强加给她的罪名,从来就没认为这样的爱是耻辱。她自己精心绣制佩戴的红字,已不再是耻辱的徽记,而是成了她对伪道德无声的抗议和对伪道德的嘲讽。她用自己生命的历程,诠释着什么是真正的道德。

与海丝特相比,丁美斯特怯懦,缺乏了生命的坦诚,缺乏对追求爱情的勇敢。他并非不想公开忏悔自己的所谓罪孽,但囿于伦理观念,他既受着内心的痛苦煎熬,又防范着外界的窥测;他分明深爱着海丝特,却又把这种感情视同邪魔。这种天理和人欲的纠结让他痛苦万分。

失踪两年多后,又重新归来的海丝特丈夫齐灵渥斯,利用牧师的怯懦和矛盾,无情的折磨着丁美斯特的灵魂。丁梅斯特在极度痛苦中煎熬了整整七年,终于在即将升为主教前夕,他斡弃了自己的职业前程,毅然把自己胸衣扯开,向周围的人们袒露了自己烙在胸膛的A字,完成了道德净化与灵魂的飞升。

红字是一部思想深邃的名著,也是美国文学史上一座丰碑。凡是经典,都是能直面人性的根本存在,也就是直面人性的自然属性。霍桑在红字里对伪道德进行了深刻的讽刺。海丝特在丈夫失踪两年多以后,与年轻牧师丁美斯特擦出火花并越轨,随后经历了苦难的一生,死后她葬在她所爱的人身边,这种越轨道德不道德?给海丝特终身佩字,让所有人唾弃她、鄙视她、羞辱她,这样道德不道德?什么才是真正的道德?直至今天,我们对道德标准的理解还有很大的偏差。一部分人对道德的解读倾向于传统戒律清规,一部分人对道德的解读倾向于人的自然属性。我认为真正的道德是尊重人性,保护人性;反之,那些压抑和禁锢人性、牺牲人性则是对人性的摧残,是不道德的。

欲,被我们认定为一种动物性;而爱,则是对这种动物性经过抑制、权衡、牺牲等人为精加工之后,相对稳定和宽广得多的感情。欲是本能,而爱要自律;欲,是放纵,而爱是尊重。

再读《红字》更加深了对这部书的理解,加深了对人性的同情和尊重,加深了对西方人权进程的了解。所谓人权,简单的说,就是给每一个人以充分的人性自由。可以这么说,西方的文学,在思想上对民主和人权做了决定性的贡献,它引导人们尊重个体,尊重每一个生命的平等,砸碎了禁锢在人民头上的伪道德的枷锁,使每一个人都成为珍贵!这就是我再读《红字》的体会。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道德

道德是道和德的合成词,道是方向、方法、技术的总称;德是素养、品性、品质。道德双修是人生的哲学。道德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人们共同生活及其行为的准则与规范。道德往往代表着社会的正面价值取向,起判断行为正当与否的作用。道德是指以善恶为标准,通过社会舆论、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来评价人的行为,调整人与人之间以及个人与社会之间相互关系的行动规范的总和。道德作用的发挥有待于道德功能的全面实施。道德具有调节、认识、教育、导向等功能。与政治、法律、艺术等意识形式有密切的关系。中华传统文化中,形成了以仁义为基础的道德。

藤黄健骨丸什么牌子好
工作常备腹泻用药有什么
女人经常健忘怎么办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