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时俱进话祭灶
从小在豫北农村长大,小时候最盼望的事情就是过年,因为过年能吃上好吃的,穿上新衣服,走亲串友还能品尝多家美食,尽管那时候物质生活并不丰裕,但每家都能就地取材,各尽所能,土法炮制,制作出各色美味,勾得我们小孩子直流口水,围着土锅台蹭得一身灰也不肯离开。细细想来,那时候的年其实是从腊月二十三祭灶开始的,因为从这天起,忙碌了一年的农民都会放下农事,开始忙活着置办年货,迎接农历新年的到来。
说起祭灶,鼻息里立马就能闻到妈妈用老式镥圈打的火烧味,还有灶糖的香气。
记得祭灶头一天,妈妈就要用老酵开始活好发面,待到祭灶当天午后做祭灶火烧用。爸爸是负责去乡里的集市上买“灶画”、文香和浑身沾满芝麻的灶糖,而爷爷总会再三叮咛,要说“请灶爷”不能说“买”。爷爷还要清理香炉,打扫香案。
祭灶当天要数妈妈工作量最大,所以我从小就爱围着灶台帮妈妈打下手。说是打下手,实际就是趁机学着妈妈的样子,给鏊子上的火烧翻翻身,移动移动位置,好让受热均匀,然后烙出来的火烧才会焦花均匀,也能显出家里女主人的贤能,而此时妈妈往往也会不失时机地夸我“狗大自咬,女大自巧”,听得心里美滋滋的。忙碌间,我还会像十万个为什么般不停地问这问那,妈妈总能对答如流,令我佩服得五体投地。其实我妈没文化,不识几个字,回答的那些民俗知识也都是《荷马史诗》般上辈子口口相传记下来的。我当时似乎也有一种不负传承的想法,暗暗告诉自己,可得记住了,要不然今后自己的孩子问起来,千万别显得自己一窍不通没文化。妈妈嘴里说着,手上绝不耽误干活。从妈妈嘴里,我知道祭灶火烧要正好十八个,因为灶王爷家里带上鸡狗总共有十八口,要每口一个,不多不少。祭灶火烧之所以不做成现代各式烧饼的样子,是因为灶王爷是古人,他老人家只认识老式火烧(就是不做任何修饰的白板烧饼),我们得供奉灶王节认可的食物才行,要不然他老人家不敢吃,我们岂不是白忙活了。而这十八个火烧也是有讲究的,要有一个里面包有白糖或红糖的糖心大火烧,这是专门给灶王爷吃的,灶王爷吃出甜头,就会在玉帝面前替你家多多美言,来年也就多降福祉到你家。所以这一天,人们会很注意自己的言行,不说粗话不骂人,还要多说吉祥话,省得灶王爷奏自己的本。火烧里还要有一个中间空心的圈饼,这个是给灶王家看家狗吃的,因为狗狗要24小时恪尽职守看家护院,没有专门的吃饭时间,圈饼可以套在脖子上走哪吃哪,不耽误工作。再说灶糖,那更是用来黏灶王爷的嘴的,让灶爷吃得满口香甜,才会替自己说好话。
我们这里的灶画上,占据中心地带位置的是一男一女两个人物,分别是灶王爷和灶王奶奶,穿着古装,典雅威严,四周密密麻麻是灶王爷家里大大小小的晚辈们,下边还真的画有鸡、狗的肖像,左右两边对联位置一般写着“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或是“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横批“灶王府君”。整幅图布局合理,父慈子孝,六畜兴旺,其乐融融,处处体现着灶王家的大家风范。
等到火烧、灶糖、灶画、香炉都准备就绪,往往天也快黑了。爷爷会把灶画小心翼翼地贴在厨灶边的灶爷搁板上的墙面上,再在灶爷搁板上庄重地摆上香炉,灶台上则是妈妈忙活半下午做出来的祭灶火烧和爸爸买来的灶糖,妈妈还不忘撵上一些锡箔纸钱,盛上一碗白水,放上两棵葱,然后点上三支香,烧上纸钱,嘴里还不停地念叨着:一碗凉水两棵葱,打发灶爷上天宫,今天祭灶节,特意给您老人家准备了盘缠、灶糖还有银钱,你老渴了喝口水,饿了火烧配大葱,见到玉皇大帝,千万要多说好话少带灾,保佑咱一家老小平平安安,大吉大利。然后大人们还会在灶画前磕头跪拜,以表诚意。我们小孩子自然是有样学样,双膝跪地连连叩拜。然后是郑重地看着灶王面前冉冉的烟气徐徐升腾,灶王爷腾云驾雾去觐见玉帝,我们才会在大人们的指使下抢着吃灶糖、甜火烧,祭灶节就算是过去了。
长大后读书,才知道灶王早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晋以后则列为督察人间善恶的司命之神。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大约出于清代的《敬灶全书》则称,灶君姓张,名单,字子郭,当属男神。现在民间供奉的多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
而民间一直代代相传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灶王爷,我想应该是玉帝派到每家的监察官,相当于现在的纪检干部,默默的监督着这家人的一言一行,时刻为家人敲敲警钟。到了腊月二十三便要升天去面见玉帝,将对这一家人善恶行径的监察工作进行述职。玉帝听后会综合分析,再将这一家在新的一年应该得到的吉凶祸福交于灶王爷之手。所以在腊月二十三这一天,人们要“祭灶”,陈设供品、香烛,给灶王爷备足干粮盘缠,好让他老人家在前往觐见玉帝的路上不忍饥挨饿,也好在玉帝面前多替自家美言一番,赢得来年福报。可以说,祭灶这一民间习俗,在一定时期,某种程度上是在以神灵的威严督导着老百姓的道德规范,约束着大家的言行举止,也使蛮荒粗鲁的乡间匹夫、无知村妇自觉趋向文明。
成家后,因为在县城工作,城里有专门卖烧饼的,到了祭灶这天,烧饼铺子就要改做老式火烧,午饭后便开始营业,直到很晚了还供不应求。刚开始我还是沿袭小时候妈妈的做法,要买够18个火烧上供。可连续几年,都是把祭灶火烧放过了年也吃不完,只得丢掉。后来见人家都是买上六个或是八个,有个意思就算了,说现在条件好了,副食品多的是,我们都不吃那么多主食了,也别亏待了咱家灶王爷。想想也是,于是也就随波逐流,少买几个意思意思。但再少也要有一个甜心的,一个圈饼,一来为了甜灶爷的嘴,二来为了让家狗不擅离职守,好好工作。灶糖还是要有的,芝麻越多越好,因为香啊,灶爷肯定喜欢。又因为城里人很少贴灶画,所以我也就省了,但灶爷始终如影随形地活在我们心中。祭灶当晚,照样燃烛焚香,摆上买来的火烧,但仪式上做了大胆改革,把磕头改成鞠躬,把一碗凉水两棵葱水换成各色水果和饮料,把纸钱换成冥用的金条。祭典结束,孩子们对灶糖和水果还略感兴趣,对火烧还是不闻不问,火烧还是连年剩余。去年,单位一位大姐改革的步子迈得更大,干脆不买火烧,买成奥利奥,摆上十八个供上,没两天孩子们就吃光了。我听了不禁拍手叫绝,既不用早早地顶着寒风排长队上街买火烧,也不怕放过了年还吃不完,还能让灶王爷紧跟时代尝尝鲜,这是几全其美的大好事,何乐而不为呢?
如今年关临近,祭灶节立时三刻就来到跟前,为了紧扣时代脉搏,改革的步子迈得大点再大点,鸡年撸起袖子好好干,今年我家的祭灶节一定是这样的:厨房桌台上灶王爷化身为一缕青烟,看着我精心置办的各色贡品如芝麻糖、喔喔佳佳奶糖、桔子、苹果,还有奥利奥,虔诚的点亮大红的蜡烛,燃上三支香,凝重的三鞠躬,默默地嘱咐灶王爷述职报告一定要把握时代脉搏,汇报好的家风家训,你满意的请告诉玉帝,你不满意的请提醒我和家人,我们一定做到没有最好只有更好……
然后命令孩子们开吃!
共 2857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篇文章是一篇感人的民俗文化文章。文章以每年祭灶神为内容,清楚具体地描写了整个活动的准备和具体的仪式过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民俗活动的全貌。值得注意的是,作者没有枯燥地说明,而是以作者家人的活动故事作为内容,让该文具有了故事性,具有了鲜活的人物言行,让民俗活动生动形象了,让文章生动起来了。我们还应该注意的是,作者对这类民俗活动的深刻理解:这不是所谓的迷信活动,它已经成为了传承、延续我们良好的传统道德的一种形式,一种力量。作者也说了这类活动的改进问题:既要传承,但是,活动也要节俭,不能浪费。这也是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的。值得阅读的文章!【:春雨阳光】【江山部精品推荐 1】
1楼文友: 20:44:26 贺喜友友精品,期待你更多佳作!
2楼文友: 21:01:01 民俗活动是百姓生活的一部分,其中蕴含着人们的信念和希望。
楼文友: 21:08:16 恭喜获得精品,继续精彩辉煌! 与江山作者共同成长!
4楼文友: 21:44: 6 祝贺精品再现江山文学。写的太好了,让人想起那个令人难以忘怀的节日。
5楼文友: 2 : 2: 0 拙文喜获精品推荐,不胜欣喜,感谢抬爱,我会更加努力,创作更多佳品,致谢文友,共同进步! 人到贤良品自高
灯盏花龙头企业经营产品
灯盏花龙头企业官网
灯盏花领军企业有哪些产品
生物谷灯盏花药业如何预防水土不服
灯盏花领军企业怎么样
- 下一页:军警戎涯青春别样风采散文
- 上一页:许又声调研长沙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
- 06月21日现实称职犬主在爱犬需要时出手位置
- 06月21日现实科普母猫不孕不发情的五大原因位置
- 06月21日现实秋田犬为什么不能养野性是主要原因位置
- 06月21日现实研究称狗祖先来自中国南方或通过丝绸之路迁位置
- 06月21日现实科学家带你一起揭开猫喝水的秘密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可卡犬左眼有很多黄色的眼屎该怎么办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可卡吃什么对毛好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可以给贵宾犬喝牛奶吗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可以导致吉娃娃死亡的一些原因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可以和宠物狗睡觉吗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可卡犬什么时候注射疫苗才好位置
- 06月20日现实可卡犬不慎误食异物怎么办知识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