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实

低风险暴利样本过桥机构淘金信托类股权质押哈

今年年初至今,由银行、等金融机构主导的上市公司股权质押融资业务开展得如火如荼,涉及的股份规模同比增加了5.2倍。

其中,过桥资金在信托股权质押业务中发现了巨大的淘金机会。据证券时报调查获知,由于上市公司股东在股权质押融资到期后,需要还款并重新质押,因此养肥了大量提供过桥资金的机构,这些过桥机构甚至可获得月息10%的低风险暴利。

市场火爆

证券时报信息中心统计的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已发生702宗上市公司股权质押案例,比去年上半年高出23宗;质押总股份数达到1281亿股,比去年上半年的206亿股增长了5.2倍。

可以带领他的装甲旅在北非战场随意驰骋 在上述702宗案例中,有近九成质押给银行和信托公司,其中324宗质押给银行,301宗质押给信托公司,其余质押承接方还有公司、证券公司和个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以来部分热衷于进行股权质押融资的上市公司大股东方更是陷入“无股可质”的尴尬境地。包括(,)、(,)、(,)、(,)等4家房企的大股东将其所持上市公司股权,对外质押的比例均在99%以上,(,)也达到96%。

据证券时报从信托公司人士处了解,股权融资的成本并不低。目前上市房企股权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的,融资成本为13%左右,期限越长,成本也越高。据中原信托一位不愿具名人士表示,最终融资成本的确立,要看交易对手方而定。但若股价持续走低,信托公司将要求对方追加股份质押数量。

此外,股权的质押率决定着融资方的融资效率。上述中原信托人士表示,该公司对于沪深两市主板上市流通股的质押率定在五成以内,中小板和上市流通股的质押率略低于主板,而如果是限售股,质押率则要降低不少。

中原信托这位人士认为,股权质押现象的增加,反映出受宏观经济下行影响,不少公司营收下滑、资金回笼变慢,“大小非”在经营流动性方面不甚乐观。

暴利诱惑

股权质押交易在火热开展的同时,也意外地催热了短期过桥资金借贷市场。

据获悉,上市公司股东在资金周转不畅的情况下,采用了“拆东墙补西墙”方式,频繁进行股份解除质押与质押交易,从而达到从金融机构处拆借出运营资金的目的。

以(,)为例,该公司仅在今年前4个月就已经发布了近10期关于其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张康黎股权质押与解除质押的公告,分别从、江西信托等机构处解除股票质押,随后又将股票质押到中原信托、厦门信托等机构。

但是股票质押和解除质押的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据了解,信托公司不会直接以接盘资金的形式,替融资方归还贷款,解除其股票质押;而是需要引入第三方机构,由第三方提供借贷资金为融资方从A信托或银行处解除其股票质押,B信托再以解除质押后的股票发行产品,募集资金。

从股票解除质押到重新质押,这当中往往需要一周左右的时间。在这个过程中,第三方机构以3天为一个借贷周期,索取1%左右的利息,折算后月息可高达10%。

据广州某信托公司人士表示,目前这类过桥资金颇为盛行,其丰厚的收益甚至引起诸如保险公司这类大机构的青睐;保险公司在信托公司承诺后期接盘的情况下,收费会略低于民间资金。

南宁治疗宫颈糜烂多少钱
昆明白癜风
南昌治疗盆腔炎医院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