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

一首农民劳动精神的赞歌

一首农民劳动精神的赞歌

花开时节取材于中篇小说摘棉状元剧本数易其稿,历经5年精心打磨后,如今终于搬上荧屏。朴实、真挚、接地气是这部现实题材作品的最大特点。

讲述了来自河南兰考的一个年轻副乡长带领一群女农民工前往新疆摘棉花的故事,唱响了一曲壮丽的劳动赞歌。

就这样,一个情场失意的年轻小伙儿,一个坚强实诚的好姑娘,一个任性自我的网红,加上一群各怀梦想的女人们,一起踏上了远赴新疆采棉的劳动之旅。

开往远方的梦想列车!

河南开封兰考县,一年一度的赴新疆采棉又要开始了,实诚倔强的别家大闺女大妮主动请缨,甚至提出要当棉花经纪人。

母亲李大菊打心眼里看不上这个没出息、太实诚的大女儿,却一心一意宠爱漂亮伶俐、能唱会跳的小女儿二妮。二妮是网红,网名安妮,因为在电视比赛中弄虚作假而不得不跟着大妮到新疆躲避。

东乡副乡长蓝文明是一个年轻的文学青年,因为和安妮分手而心灰意冷,决定辞职。但老乡长提出条件,他必须先把摘棉大军送到新疆,回来再批准申请。于是,辞职心切的蓝乡长不情不愿地踏上了开往新疆的火车。

真挚朴实的劳动之歌!

电视剧《花开时节》创作过程中,编剧吕志雄随团队到新疆实地体验生活,当他见到真实采棉工的第一眼时,当场潸然泪下:采棉女工很多是又瘦又小,她们背着的棉花包,几乎是整个身躯的两倍。当采棉女工们往车上运送时,站在背后就看不到人,是巨大的棉花包在移动。

当时的一些场景,至今萦绕在他的脑海:

当采棉工卸下棉花包时,短暂靠在柔软的棉花上,那一瞬间出现在脸庞上的舒服神情,深深击中了吕志雄的心。然而,紧接着,她们就会把背带扯下来,再继续去背下一个。

全剧采用纪实手法拍摄,70%的表演者均为非职业演员,女主角大妮的饰演者孙萍丽是郑州外国语学校的高中英语教师,男主蓝文明的饰演者陈冠英则是事业单位的一名普通,可谓是“根”演“草根”一群“小人物”演绎勤劳致富的“大故事”

总导演、总编剧陈胜利祖籍河南兰考,曾执导过《“九一八”大案纪实》《女子特警队》《黑槐树》等作品。作为一部“河南人写河南人、演河南人”的励志大剧,除了诚实劳动的剧情,地地道道的河南风情也是《花开时节》的一大看点。

陈胜利表示,在创作之初,剧组主创就明确要做一部真正关于劳动的剧,要反映真实的劳动状态,要把摘棉女工最朴实真挚的劳动品质呈现给观众。跟随着剧情,在一幕幕笑中带泪的悲喜剧中,从细微处让人们看到诚实劳动的可贵。

挖掘怎样的农民之美!

十几年前,河南前往新疆摘棉花大军一度达到了十几万人,也曾是兰考实现脱贫的重要路径之一。很多人印象中,摘棉花带来了可观收入背后,每一位摘棉花农民都会有一段心酸故事。“其实并不是!”在拍电视剧之前,导演和制片人赶赴新疆采访了130余位摘棉农民,改变了他们的看法。

我也曾设想他们比较悲情。很快,陈胜利有了新的发现,尽管摘棉花很苦,不过摘棉农民正在变化—从过去他们为了温饱,到现在为了赚钱也为体验不一样的生活,大家挺乐观的,甚至还有人带着孩子来接受教育培养他们的吃苦精神。成就了一种诚实老动能改变人生的世界观!

“中国农民群体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农民生活好了,但依然选择艰苦的劳作。”制片认为,他们一到采棉季节依然习惯性地去新疆摘棉花。虽然不再指望拿到这份钱糊口,但是劳动惯性已经浸润到农民的骨子里,还是不自觉地在坚守勤劳的品格。这是中国农民之美—用劳动追求美好生活。

一朵小小的棉花背后反映了社会观念的变迁与冲突。“我不想以怨妇诉苦的腔调讲述她们的故事,也不想装着满怀悲悯可怜作假。她们不需要可怜,她们需要的是温暖和尊重,生活虽然艰辛,但她们并不怨天尤人,干活吃饭不偷不骗,钱挣得干净,人活得硬气,为什么要别人可怜!”这是陈胜利认为中国农民的可爱之处。

给我们劳动人民撑了腰,

争了气,长了脸!

喝着黄河水长大的导演陈胜利,对乡村并不陌生。为了《花开时节》他数次到新疆和河南兰考县,采访了300多位当事者,为130多位摘花工人留存录像。数易其稿后,剧本终于找准了创作方向:一部关于诚实劳动的赞歌—来自兰考的一个年轻副乡长,带领一帮女摘花农民工前往新疆采棉。

于是,我们在镜头里看到了一望无际的棉田,跪着采棉花的女工满手血泡,比身子还高的大棉包压在她们身上,但她们黑红的脸上仍然露着笑容。一位参加审片会的采棉女工说:“这部电视剧真是给我们劳动人民撑了腰,争了气,长了脸!”

花开时节讲的也不仅仅是摘棉花,陈胜利还把近年来新产生的社会现象巧妙地揉合到这个农村生活的题材中,比如,直播、网红、电商…剧中,二妮直播自己摘棉花,越出丑,粉丝越多,还无意中成了网红“棉花妹妹”但最终“明星梦”惨淡收场;大妮带领一帮姐妹成立电商公司,将新疆土特产销往内地,用诚实劳动赢得了大家的尊重…

认认真真对待老百姓。

老百姓才会认认真真对你。

这个年轻的副乡长就是剧中男一号—90后基层乡镇蓝文明的原型。既然描写来自兰考的农民工,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焦裕禄,蓝文明就是一位焦裕禄精神的传承者。听上去有些“高大上”但剧中的蓝文明一点儿也不假。

饰演蓝文明的陈冠英说,蓝文明很年轻,处理基层矛盾没有什么经验,需要别人的帮助,甚至想过做“逃兵”交差了事,这些描写都十分真实,

“这个角色不是拯救者,而是一个被拯救者,他被乡亲们的真诚所感动,逐渐成长为一个好”

在剧中,蓝文明说:

“认认真真对待老百姓,老百姓才会认认真真对你。”

这个简单的道理,懂,农民也懂。

在过去的影视剧中,还从来没有像蓝文明这样的乡镇形象,焦裕禄精神不是硬贴上去的,而是通过蓝乡长这个人物来艺术地表现。他带领一群女采棉工前往新疆摘棉花,克服各种困难,为兰考的脱贫和乡村振兴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焦裕禄精神在他身上也得到了新时代的传承。

锦旗上这让人泪目的“焦书记的好学生—蓝文明”十个字充分表达了农民对这样的好的信任和肯定!

故事结尾,质朴的采棉女工们自发给90后乡长蓝文明送了一面锦旗,锦旗上着“焦书记的好学生—蓝文明”这感人的一幕,是导演陈胜利采访得来的真事儿,而在《花开时节》的创作过程中,让人感动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创作团队在制作完电视剧后,曾经两次奔赴兰考县给当地摘过棉花的农民播放这部电视剧,暗中观察她们的反应。用陈胜利的话来说就是:人民戏,人民演,最后人民是裁判。这些摘棉女工们聚精会神地看着电视剧,跟着剧情哭着笑着,最后说:“这部戏真心演农民生活,演到了心里。”真情完成了一首农民劳动精神的赞歌!

陈胜利担任总导演、总编剧,陈冠英、孙萍丽、琅悦、曹元泰、张煜舒等联袂演绎的电视剧《花开时节》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赞歌

《赞歌》的原曲是内蒙古科尔沁民歌《正月马》,胡松华稍加修改,在20世纪60年代完成了歌曲创作。这首《赞歌》是大型舞蹈史诗《东方红》的作品之一。也是胡松华的代表作之一。蒙古族的青年男歌手齐峰和女歌手乌兰图雅都再次演绎过这首经典歌曲。

大同治疗癫痫病费用
服灯盏花滴丸禁忌
上海锦医堂中医门诊部朱良玉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