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的沙粒代表作10首
邓流沙诗集《时光的沙粒》代表作10首。
我见过一朵流泪的云。
我见过一朵流泪的云。
手握箭簇,大声呼喊。
在岩石之上。
在群山的顶峰。
这岩鹰不曾光顾的地方。
这泪滴凝成的岩壁。
被老藤树轻轻覆盖。
我那时站在瓦沟旁。
群山挡住了我的去路。
我端起瓦盆。
任凭太阳从身后消失。
瓦盆里的倒影。
等待一团箭簇,传来鼓点。
与群山对坐。
与群山对坐。
敬畏群山的高远。
倾听群山的阵阵呼啸。
那些故去的亲人。
他们从不曾远离。
我相信,他们还活着。
就藏在群山的某一处。
我看不到他们。
是因为我一直是坐着的。
我听不到他们的声音。
是因为他们还没睡醒。
我总在期待。
日落会带给他们温暖。
黑夜会带给他们安宁。
我坐着,是让他们看到。
这群山,有人守着。
这山路,有人走着。
光阴倾覆。
光阴一倾覆,水银泄地。
一年又一年。
三千里落英缤纷。
谁能听到见呼喊,那么多美好。
在身后恋恋不舍。
雁阵过处,天地颤栗。
天蓝色的背景,苍茫而绚丽。
闸门打开,成不可阻挡之势。
没有人知道,此去一条路。
会是赶赴一场生死。
一群人衣袂,散发芬芳。
另一群人驻留的足影被云层遮蔽。
走走停停间,那些被遗失的分秒。
使劲摁着一个破旧的钟摆。
是沉溺于记忆,还是调快速度。
指针,只留给后来者一个背影。
不必追问,无需折返。
流水远去,流水又快了许多。
有人走过,拿着一张白纸。
浪花打湿过的文字花瓣。
已分不出这个时代的特征。
以夏天的名义。
太阳站出来。
以夏天的名义。
穿过脊背的芒剌。
落在四月。
直抵熔炉的草尖。
挥霍谷雨。
树下的伞晃动波光。
比刀更锋利。
收缴天空所有的浮云。
斩断树叶飘忽的缱绻。
将衣领放低。
将裙子剪短。
怀揣的季节。
没有什么秘密可言。
南风吹过。
所有的夜色已经敞开。
我和十月。
我挽着十月。
如同挽着爱人的手臂。
阳光微微颤抖。
生怕碰伤每一片草叶的呼吸。
阳光让路向外伸展开。
爱人走在路上,一招手。
森林变得无比辽阔。
森林里的风织成一条绸带。
轻轻擦拭她额头沁出的汗息。
我和十月。
在阳光交织的山坡坐下来。
我看到白云,一朵连着一朵。
围坐在我们身边。
我轻轻一躺,草叶的身姿弯曲。
爱人摸了摸隆起的肚皮。
我听到近处溪水的歌声。
岁月号。
一艘沉船。
写着春天的悲壮。
浪,用庄严。
接过死亡者的遗书。
在绝望处。
标注春天的桅杆。
不要打捞。
不要说到死亡。
不要说我已倒下。
旅途在前。
波涛连天。
迈过,迈不过。
都是生命的经典。
岁月号。
比海更深沉的声音。
没有悲鸣。
盖过死亡的风。
迎接又一次浪潮。
风吹叶落。
一定有一种声音,先于我而去。
这浑厚的声音,跃动于天地之间。
撞击着秋天的石壁。
一定有一些人,先于我抵达。
他们匆匆,没有留下行走的痕迹。
一条小路,等待他们在天黑前回归。
我拼命追赶,又拼命折返。
发现这个世界,到处都是补丁。
我一脚踩空,又轻轻浮起。
一种声音,鼓瑟着残损的衣角。
一些人,露出了他们尖利的牙齿。
我在一条小路上,会留下什么。
这是一个严肃的课题。
来不及细想,我已被自己抛出好远。
我等不到声音回响的那一刻。
我拾起一片落叶。
我拾起一片落叶,把它放在我温暖的掌心。
我不知道为什么,它在一夜间会面目全非。
那些被踩踏过的痕迹,泥土、雨水和斑点。
构成它一生的悲欢和荣辱。
这是冬天斜阳坡上,凋零的一片普通的落叶。
它最后一次飘落的姿势,一定十分优美。
它一定掩藏着一丝愁苦,笑着与天空话别。
它周围的池塘流水,一定十分默契。
静静聆听一把古老的琴键,弦断时的震颤。
曾经的守候,终于了却一桩心愿。
天地间的绝唱,令这个冬天战战兢兢。
我拾起一片落叶,把它放在我的书签里。
那些泥土、雨水和斑点,统统被历史收藏。
它褐色的根茎,是凝固的血液。
就让它渗透在那些密密麻麻的文字里。
我不停地弯腰、聆听,感受它的满目疮痍。
我不想考古,只想感受它的真实。
我读不懂它的语言,只想感受它一生的荣辱。
菜花黄。
等着等着,春天就不见了。
两瓣黄豆丫,由黄转绿。
再由绿转黄。
没有谁去揭开,时间隐藏的秘密。
那个谜一般的春天。
像长满踞齿的风,锋利。
只一眼,就割断了季节的分界线。
菜花,黄。
没有谁知道,它何时开的花。
梦寥廓。
第一次见你。
往水路,水涨船高。
一江水波,淹没唐朝烟雨。
遥望时,只一小滴水珠。
漫过发丝,天际。
此岸与彼岸,动荡旌心。
一把桨橹,溅起一朵水花。
向天空昭示,此行庄严。
雨后,那些波浪。
在你的岸边,回环婉转。
让我用一生的时间抵达。
北京画院教授吴茜为邓流沙诗集《时光的沙粒》题写书名。
著名画家、北京画院吴茜教授欣然为我的诗集《时光的沙粒》由长江文艺出版社出版题写书名。
吴茜,女,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北京画院专业画家,何扬吴茜现代绘画馆馆长。1943年生于苏州艺术世家。1961年毕业于北京市工艺美术学院。60年代曾拜李苦禅、叶浅予等学习传统中国画80年代求教于崔子范先生。80年代末开始新水墨风景画的创作与研究,近几年与何扬从事超写实中国画的研究与创作,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96年3月德国最大的私人艺术品收藏家,拥有世界十四家博物馆的路德维希博士来华访问期间,用重金收藏了吴茜的8幅作品,并在科隆的路底维希博物馆永久收藏。
亳州男科专科医院
青海十佳妇科医院
- 下一页:世间风雅莫过于此
- 上一页:枪缘关于枪缘反恐行动手游官网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