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聊风格艺术随笔
说说风格。
程庆拾 古 生 。
一位画家,能被公众记得,或者说有一定的社会知名度和影响力,主要靠两点,一是创作题材具有独特性,二是技法表达具有属于他自己的风格。齐白石的花鸟小品,甚至为数不多的山水与人物小品,一望而知出自此老之手。黄宾虹是这样,徐悲鸿是这样,还有刘海粟、傅抱石、陈子庄、黄叶村、范增、宋玉麒父子,甚至比他们更年轻的一批当代重量级的书画家,莫不如此。
一位画家,在一定的时期里,其作品总带有统一的特别的“味”或造型,或用笔,或设色,或意趣,让观众一望而知是他的“手段”
动物往往也靠自己身上分泌的特殊气味来区别敌友,标定地盘,宣示发情等等,籍此证明自己的存在。画家的所谓“风格”与此有些类似: 你得有自己的“味”
过去探亲返川,每每在成都胞兄家小住。偶遇有电话找他,人又不在,我接听时便说,我哥不在家。对方常常惊讶,说程教授您开什么玩笑。我说我不是程教授,我真的是他弟弟,对方往往半信半疑,等最后终于搞明白,便会感叹一句: 你们哥俩电话上的声音实在太像了。
其实,我与胞兄声音比较像,仅仅只是表相,来自先天血缘所遗吧。但两个人后天的人生经历,生存环境的不同,彼此的秉赋、为人做事肯定各有各的风格。据说武汉大学曾有一位教授,他有一个双胞胎兄弟,因为当年求学时限于农村家庭条件,只能有一个上大学,另一位只得留下来“修理地球”几十年过去了,原来外貌十分接近的亲哥俩,经不同生存环境与客观条件的打磨,两人越来越不一样,一个儒雅风趣,知识分子意味十足,另一个则朴实木讷如老农,虽然在外在形貌上依稀能看出两个人的双胞胎关系,但也终于养成了各不相同的“风格”
钢笔画也是如此。所有比较知名的钢笔画家,他们正是凭借在创作题材与技法语言上的不同,形成自己的风格类型。有无风格个性,是判断他们是否成熟的标志。
风格的形成,是自然而然、水到渠成的,而非人为强求。
其实扩而大之,人生于世,每个人总会有自己与众不同的处事做人的“风格”或“味道”
现在喜欢钢笔画的朋友,尤其是年轻人越来越多,这当然是好现象。他们出道时间短,就凭着一股朴实的喜欢劲头,跃跃欲试、兴趣盎然地临摹着或写生着。我与大家接触时间不长,但群里帖出来的习作,往往也是一眼就能分辨出来。但是,这显然还说不上有什么风格,只能说有一点自己的走笔用线的个性特征。日后发展得好,当然也有可能真正形成自己的个性与风格。
风格即人。风格即人格。
你的天赋,你的,你的成长环境,你的追求进取的生命状态,可能最终都会作为你自己艺术风格的“底盘”留在作品中。还说齐白石吧,他年轻的务农与木匠的经历,对乡间山野情趣、花花草草有着深刻的印象和美好的情感。等到57岁北漂京城,发出“客死京华,兄等勿怜”的誓言,受了许多困厄与冷眼,也得了一些关爱与,凭着湖南人的吃苦精神和聪明劲,渐渐站稳脚跟,苦尽甘来,等生活稳定下来,又进行了一番衰年变法,他那“一枝一叶总关情”的花花草草,还有虾虾蟹蟹、小鸡老鹰之类,才得以逐渐被世人认可和接受,真正属于齐氏风格的作品也才大行其道。可见人生经历与风格养成之间,的确存在逻辑关系。这就是齐白石之所以是齐白石的原因吧!
笔者儿时在老家,欣逢文革,得以在乡野间自由撒欢,观山望水,情不能禁,对风景画渐渐喜好。大学毕业西出阳关,支边新疆执教,又接触了大西北壮丽雄奇的山川,长期领略“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境界,受此滋养,后来专心致志画钢笔画,这两种风格迥异的景色,不知不觉统统融入自己的画中,甚至开始出现一点属于自己的“风格”和“味道”其间道理应该是相近的。
没有个性风格,一定立不起来。
我自己或许曙光初现,还得继续努力。
2017年9月2日。
于天山下三即斋。
小孩为什么容易呼吸道感染
母乳性的黄疸的症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