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独处是清欢
文/寂寞中的堕落
趁国庆放假,收拾完行囊,披星戴月的随人潮涌动,千里迢迢回到樟湖坂。站在这片,生于斯长于斯的土地上,闭上眼,感受它的清新隽永,只为能偷浮生几日悠闲!
深秋后,昼短夜长,少了燥热。搬把矮凳,泡壶茶,席天台而坐。星微,云阔,风凉,月淡,气爽。整个樟湖坂,尽收眼底。
正是“夜凉枕簟已知秋,更听寒蛩促机杼”的悠闲,“惆怅东南一枝雪,人生看得几清何?”的清欢,“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洒脱!
过往的岁月,在时间的河,缓缓流淌远逝;偶尔回首,已一别经年,却恍如昨日。
幼小时,因害怕,有妖魔鬼怪,在未知世界里横行。孱弱的自己,躲在大人怀抱中,才觉得踏实。
读书时,朋友是多多益善,可结伴上学,下课,也可耍,总以为地球就踩在脚下,可以浪迹天涯。那时的自己,狂妄任性书生意气,骄横跋扈人定胜天。总觉得一切尽在掌握,可以收放自如。
长大后,总觉得朋友多了路好走,相识满天下。马不停蹄地奔赴,一场又一场的觥筹交错,酩酊酬酢。青春里的自己,风华正茂,激情飞扬,却堕落在,无尽的繁华寂寞,热闹空虚…
随着年岁,日臻渐长,特别在临近不惑,才蓦然发现,自己的世界,和他人毫无关系。与其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增加一些无关痛痒的成年人的等价交换,不如学会独处,感受一个人的清欢。
独处,是岁月沉淀的睿智
独处,是历经沧桑的知足
独处,是洗尽铅华的归真
独处,是寂寞人生的清欢
要承受删繁就简后的孤独,保持清微淡远的生活,必是能和自己,好好相处,内心无比强大,阅历也足够丰富。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的认清自己,做回真实的自己。无需再戴着面具,卸下沉重铠甲,也不用再说着言不由衷。展现出最真实的自己,最终回归灵魂的本真,回归内心的安详。
君子慎独,要做到在磨砺中,淡然处之;在喧嚣中,安然自若;任凭风狂雨怒,我自岿然不动。只有独处,才能不受尘世的琐事牵绊,才能超越自我,被尘埃沾染的心灵,经过涤荡,才能拥有,清淡的寂静的欢愉的那片净土。
人生是一场孤旅,在生命中,会有许多人,和你擦肩而过,也或许会陪你,走过一段长长路程。但天下无不散宴席,终将都会离开,唯剩下自己踽踽独行,走向最后。所以,学会独处,感受孤寂,这是每个人的常态;而能学会享受孤寂,这是一种能力,完全成为真正的自己的能力。
那么,就给平时忙碌的生活,留下一点缝隙。让往后余生的自己,日子过得舒适惬意,宠辱能不惊,闲时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皆无意,漫随望天外云卷云舒。
此刻,夜幕低垂,远处飘叶无声,四周万籁俱寂的美感,浸润心间。这静谧里的独处,何尝不是一种修行;能和孤寂的自己携手并进,享受一个人的浮世清欢;也待余生的某日,暗香浮动,在喧嚣尘世中。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清欢
汉语词语,清雅恬适之乐。唐·冯贽《云仙杂记·少延清欢》:“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湮清欢数日。’”宋·邵雍《名利吟》:“稍近美誉无多取,才近清欢与賸求。美誉既多须有患,清欢虽賸且无忧。”清·黄鷟来《甲戌夏至武威晤张蔚生先生喜而有赋》诗之一:“今夕亦何幸,重复接清欢。”
- 下一页:重生都市之仙界至尊第1334章
- 上一页:武炼巅峰第四百九十六章一个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