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

总有那么一些人

总有那么一些人,他们没有丝毫的奴颜婢膝,没有丝毫的蝇营狗苟,他们是被人看做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狷介之士,他们总会有那一副傲骨,总显得有些异类,总显得有一些狂狷。

他们本性孤僻,正直,有血有肉有交情,亦狂亦侠亦温文。他们于浮生俗世、天地苍茫间总会有两三个志同道合的朋友去畅叙幽情,任高山流水,客答春江;任五湖相依,梅鹤作伴;任明月古松,俯仰长啸。他们彼此青眼以加,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他们常看浮生若梦,惟吾侪辈独醒,他们知道人生如寄,逢三春而行乐,他们是一群狷介之士!

因为有了他们才有了那中华民族屹立千年的傲骨,他们的一腔孤傲使得中国坚挺的脊梁从未坍塌!在他们眼中没有自己不敢骂的人,只有他们不屑骂的人。他们看不惯社会中的不平等,看不惯社会的黑暗,他们将一双冷眼直刺社会中可笑之处,笑天、笑地、笑可笑之人;骂事、骂物、骂可骂之人。他们眼中不知道什么是名,什么是利,他们只知道忧时伤国之悃,并常怀香草美人之思。

古有竹林七贤清谈、饮酒、佯狂的林下之风,今有侪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恰同学少年之时!竹林七贤相聚于竹林,虽或癫或狂,或醉或痴,但绝不谄媚权贵,不汲汲富贵,不戚戚贫贱。他们于浮生俗世,滚滚红尘外转身相视,会心而笑,笑得让魏晋多了份风骨,狷得让世人咋舌,狂得让后人惊讶!龚自珍亦曾负尽狂名十五年,繁华金榜题名谈及恩师时竟狂言曰:“居然上是无名小辈王植!”何其狂!何其狷!连授业恩师也不放于眼中!也许正因为有此类人,我们中国文人从古至今没有丧失那份傲骨,也从未因贫困潦倒而抛却清高与孤傲,这种风骨传承了千年并深深植根于文人心中。那狷介之士刘文典尝说:“天下懂庄子的共两个半,一个是庄子,一个是我,余下半个大伙共抢。”那李敖说:“五十年和五百年内,中国写白话文的前三名是:李敖!李敖!李敖!嘴上骂我吹牛皮的,心里都为我供了排牌位。”这些人都是狂人啊,这些都是狷介之士啊,他们是一群孤傲的异类啊。他们的狂狷是一种实力派的傲慢与孤勇,他们狂得可以,狷得可以,他们构建了屹立的傲骨,构建了民族的脊梁。他们不崇洋、不媚外,于家事国事事事关心;他们不求名、不求利,于本心只求坚定不移!还有人说:“不恨古人吾不见,只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诚然!若论风流人物,当数今朝,古人狂者能有几?真正狷者莫如己。一人一生,有血有肉有交情,亦狂亦侠亦温文,天地间,懂我者,二三子便足矣,而又何羡乎?又有何求哉?今之众人亦若此也,生活中总有那么一些人让你不得不去尊重,不得不去仰视,不得不去佩服,因为那份狂狷!因为那份孤傲!他们因何而狷?因何而狂?因何而傲?因为豪放不羁,因为豪情疏狂,因为本性正直,因为顶天立地,因为为人浩然,因为才高八斗,因为……

子曰:“不得中行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叹!诚如斯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共 1164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人生立世原则各有不同,但是,文章论述的“狂”气却是我们不应该丢的,这不仅是人的傲骨,不仅是人的脊梁骨髓,也是我们民族的脊梁骨髓。文章从古人说到今人,把古代文人身上的“狂”诠释得形象具体。我们的“狂”该如何用呢?这却是一门值得继续研究的学问。【:春雨阳光】

老人晚上腿抽筋怎么办

老人半夜腿抽筋怎么办

老年人腿抽筋怎么办

小孩咳嗽吃什么
术后腹胀便秘吃什么好
老人心肌缺血怎么办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