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

渔舟乡关何处散文两则

一、怀念妈妈

从小到大我的妈妈对我们的称谓总是:“崽呀”、“傻崽”的。这样的呼叫听惯了,也就不觉得有什么特别了,直到有一天,再也听不到有人这样地称呼我时。我才觉得它是那么的亲切,那么的让人眷恋。

父亲辞世很早,且印象中不怎么理事,因此感觉只有妈妈含辛茹苦地将我们兄弟七个拉扯成人的。我们大了,先后都有了各自的家。四哥和我参加工作在城里住着,大哥一家搬回库区老家边上了,五哥因为恋爱、亲情之间剪不断理还乱的纠结,成家后迁去了柳山湖吴家门村了,二哥虽然同妈同在一个村子却做了上门女婿。这样一来,除三哥和小弟同妈住一起外,我们几兄弟与妈妈见面的机会就少了许多。每次回家,妈妈都将珍藏了好长时间、我们喜爱吃的板栗呀、腊肉呀、干笋呀之类的山货拿出来,精烹细作,然后端到桌子上,一边看着我们吃饭的样子,一边喋喋不休地跟我们唠叨家里的一些事情。眼睛总是充满无限深情地上下打量着我或哥哥们,好象在欣赏自己的作品似的,总有一种看不够的感觉。有一次,我被妈妈直盯盯地上下打量得很有些不自在,竟有些不高兴地脱口问道:“妈!干嘛老那么瞄着我?”

“傻崽,自己的儿子,还不兴自己多看哈么。你们又不经常回来看看老妈,妈妈都老了,说不准……”多少次听着妈妈的话,望着妈妈眼里噙着的泪花,望着妈妈脸上布满岁月风霜留下的印痕,已经花白了的头发。我一直都没有明白一个作为妈妈的担忧!

……

直到今天我才终有所悟有所明白:一个人,不管你有多大年龄,在妈妈的眼里,你永远都是她一个可爱的孩子。不管你走到哪里,妈妈都在牵挂、惦记着你……

我亲爱的妈妈离开我已经1 年了。2015年疼我、宠我的岳母也辞世了,我再也听不到那一声声“傻崽、傻崽”的呼唤了。我怀念那一声声的呼唤,那是伟大母亲的爱,她包容着母亲对我的无限的、无私的、真诚的、无与伦比的、博大的爱。

妈妈走时,我未能获知噩耗。那年,因为生计,也因为睹气,更因为忽视、背弃了母爱的呵护,以至于妈妈辞世时也未能获知信息及时赶回披麻戴孝!五年后,三哥和小弟告诉我:妈妈上路那天,阴郁的天空一直下着蒙蒙细雨,或者就是因为你没有回的原因!或许是吧!在这样一种心理作用下,妈妈走了十一年后,岳母辞世,妻弟因在外谋生未及亲晤一面,虽然赶上丧事,但很是悔悟兼以嚎啕大哭,以至感动天公出殡上路时倾盆大雨!两位母亲的相继辞世,让我原本感性的情感意识更加敏锐了。逢前辈亲友辞世场面我的泪腺必膨胀发作!

妈妈辞世五年后的一天,表姐联系我时说:“姑妈一生最为疼爱你,一辈子积德行善,走时天都感动哭了,而你却音讯杳无,实在是太不应该了!”五年后我哭倒在妈妈的坟前,禁不住双膝跪地双泪长流一遍又一遍地悼念道:

妈妈上路天也哭,皆因养儿太辛苦,终生积德行善事,劈得儿孙万代福。

跪谢慈母养育恩,黄泉路上告鬼神,我妈生前广积德,哀请呵护西归人。

其时,我真真地感知到了:空旷静寂的山林也在声声应泣,那哭声至今还回荡在我的耳畔,那是我对痛彻心胸的怀念和悔青了肠子的幡悟啊……

清明又将至,因此彻悟:人生百年如白驹过隙,为人子女者不论身在何处,离家或远或近。也不论你多大年纪,有钱无钱有权无权,如果你的妈妈或爸爸还在,那就是你的幸福!常回家陪侍老人家,那骨肉亲情的天伦之乐是任何情怀都无法替代的一种温馨!

二、乡关何处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1921年1月,鲁迅先生在他的小说《故乡》里,这样写下了对阔别二十年的故乡的纠结。

相比先生所看到的故乡,“苍黄的天底下,萧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这么多年之后,宽阔的马路,整齐的厂房,拥堵的交通,操着各种方言特色普通话来来往往的人群,繁华热闹,是我故乡的时代特色。

我的故乡是进步的,崭新的,是现代中国的一个缩影。

不过,这进步崭新的故乡,也早已不是记忆中的故乡了,而且,它正以游子无法理解的速度,日新月异。对物质生活的追求迅速压过了对古老传统的尊崇,除了游子和老人,越来越多故乡的年轻人欢迎这种变化的到来。

当然,崭新是有代价的。当我站在一桥上,指着污臭呜咽远去的陆水河流,得费劲向孩子解释,我小时候就在上流拐弯处的东洲上往这河里跳跃游泳,清澈的河水渴了就可以喝,这绝不是谎言;我得让孩子相信,我小时候陆水两岸这地里夏天遍地蛙鸣,春天挖口塘,秋冬满塘小鱼虾,也不是神话……

如今的故乡和全国各地一样日新月异,目力所及处,塔吊林立,路和建筑千篇一律,越来越像沿海发达地区或省城,甚至连民风也渐失淳朴,变得与大都市里一样冷漠势利了。

“故乡已然格式化。”我的朋友——在温州打工的赤壁籍诗人欧阳明用了一个电脑用户熟悉的概念,总结了故乡的进步与崭新。

格式化意味着清零,意味着全新的开始,另一面则是与传统的割袍断义。

故乡的人们,他们也有追求现代生活和城市文明的权利。一个自己追求幸福生活远离了故乡且难得回去的人,我们又有什么理由对故乡指手画脚干涉他们的生活?

“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先生沉郁的笔调,或许就是提前对现代化城市化代价的一种无奈的指示。

格式化之后的故乡太新了,新得让人可怕。

“大多数人主要知道一个文化,一个环境,一个家,流亡者至少知道两个。”萨义德这样说。所以,飘泊的人,方知弦断无根之苦;热爱故乡的人,方知失去故乡的痛。格式化的现代化城市,能从物理形态上对故乡作外科式切割,但却无法清除人们情感上对传统依恋。失去故乡之后,每一个人,迟早都会成为精神上的流亡者。

当变化注定无法阻挡的时候,我们所能做的,也只能是提醒故乡的主政建设者,少一点建功立业的追求,不要动辄胸怀国际化大都市的宏梦,多一点为祖上为子孙留一片净土的念想,手下留情,推土机下留情,不要重蹈前辙;不要只顾向前狂奔,也要时不时地停下来,看看来时路,知道自己从何而来,将往何处,对历史和未来多些敬畏。

一位在美国居住,曾多次游历过英国的我初中时班主任老师的儿子告诉我,在英国著名旅游场所伦敦眼售票处和入口处,有一块不大的墓地,墓前竖着一块牌子,上面是伦敦眼管理方的告示,告诉大家,与墓主后人协商,墓主后人不同意迁走,为尊重墓主后人意见,不得已请游客绕道而行。类似的情况如发生在中国,结果不言自明。英国是一个比中国更早进入现代化的国家,也是一个有历史的国家,我们那些游历过四海的地方主政建设者何不借鉴借鉴呢?

每一座祖坟,每一座老的建筑,每一个自然村落的形成,或横卧着祖先的尸骨,或横躺着过去的灵魂。有它们在,香火就会旺盛,宗族就会繁衍,历史就能传承,后世之人,就不会是无根之木,断线风筝。有它们在,那些漂泊的灵魂,回家时也不至于迷失方向。

共 27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母爱是天下最无私的,最伟大的!然而,在好多时候很多人对这份感情是忽略的,甚至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这就是母爱。作者用自己的经历向大家提出了警醒性的提示。故乡是一种记忆,故乡是一中印象,而当你记忆里的故乡已经面目全非的时候,失落的不光是曾经的朴实无华,还有优美的风光,纯净的山水。而那曾经能喝的水呢?文章有一定的警示意义!推荐共赏!【:黑土涛声】

1楼文友: -25 2 : 4: 9 感谢作者赐稿渔舟!祝您在渔舟写作愉快! 用文字让人生成为诗意的婉约。

2楼文友: -25 2 : 8:20 因为你的这两篇文章其中有一篇只有一千三百多字,不符合渔舟(散文1500以上)都要求,所以把你的两篇合并发表。问候作者! 用文字让人生成为诗意的婉约。

怎么调理小儿脾胃虚弱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功效

丁桂薏芽健脾凝胶怎么样

尿路结石排石方法
饭后腹胀治疗方法
云南生物谷药业产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