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侠

中医科普常见中药材紫苏叶容易

[中医科普]常见中药材——紫苏叶

紫苏叶

概述:本品为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夏季枝叶茂盛时采收,除去杂质,晒干。

别名:赤苏叶、香苏叶、红苏叶、桂苏叶。

【性味】辛,温。

①《别录》:味辛,温。

②《千金食治》:味辛,微温,无毒。

③《本草衍义》:味微辛甘。

【归经】入肺、脾经。

①《滇南本草》:入脾、肺二经。

②《本草经疏》:入手少阴、太阴,足阳明经。

③《本草经解》:入足厥阴肝经,手太阴肺经。

【功能主治】

发表,散寒,理气,和营。治感冒风寒,恶寒发热,咳嗽,气喘,胸腹胀满,胎动不安。并能解鱼蟹毒。

用于感冒风寒,发热恶寒,头痛鼻塞,兼见咳嗽或胸闷不舒者。本品能发散表寒,开宣肺气,可与生姜同用。兼有咳嗽者,常配伍杏仁、前胡等,如杏苏散;若兼有气滞胸闷者,多配伍香附、陈皮等,如苏散。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之证。本品具行气宽中,和胃止呕功效。偏寒者,每与藿香同用;偏热者,可与黄连同用。偏气滞痰结者,常与半夏、厚朴同用。又用于妊娠呕吐,胸腹满闷,常与陈皮、砂仁配伍,以加强其止呕、安胎的效果。用于进食鱼蟹而引起的腹痛、吐泻,单用或配生姜,白芷煎服。

①《别录》:主下气,除寒中。

②孟诜:除寒热,治冷气。

③《日华子本草》:补中益气。治心腹胀满,止霍乱转筋,开胃下食,并(治)一切冷气,止脚气。

④《本草图经》:通心经,益脾胃。

⑤《履巉岩本草》:止金疮出血;疗痔疾,煎汤洗之。

⑥《滇南本草》:发汗,解伤风头痛,消痰,定吼喘。

⑦《纲目》:行气宽中,消痰利肺,和血,温中,止痛,定喘,安胎。

⑧《本草逢原》:能散血脉之邪。

【用法与用量】内服:煎汤,2~3钱。外用:捣敷或煎水洗。

【宜忌】温病及气弱者忌服。

①《本草经疏》:病属阴虚,因发寒热或恶寒及头痛者,慎毋投之,以病宜敛宜补故也。火升作呕者亦不宜。

②《本草通玄》:久服泄人真气。

【贮藏】置阴凉干燥处。

【选方】

①治伤风发热:苏叶、防风、川芎各一钱五分,陈皮一钱,甘草六分。加生姜二片煎服。(《不知医必要》苏叶汤)

②治卒得寒冷上气:干苏叶三两,陈橘皮四两,酒四升煮取一升半,分为再服。(《补缺肘后方》)

③治咳逆短气:紫苏茎叶(锉)一两,人参半两。上二味,粗捣筛,每服三钱匕,水一盏,煎至七分,去滓,温服廊赵佟?《圣济总录》紫苏汤)

④治伤寒啘不止:赤苏一把,水三升,煮取二升,稍稍饮。(《补缺肘后方》)

⑤治胎气不和,凑上心腹,胀满疼痛,谓之子悬:大腹皮、川芎、白芍药、陈皮(去白)、紫苏叶、当归(去芦,酒浸)各一两,人参、甘草(炙)各半两。上细切,每服四钱,水一盏半,生姜五片,葱白七寸,煎至七分,空心温服。(《济生方》紫苏饮)

⑥治乳痈肿痛:紫苏煎汤频服,并捣封之。(《海上仙方》)

⑦治金疮出血:嫩紫苏叶、桑叶,同捣贴之。(《永类钤方》)

⑧治攧扑伤损:紫苏捣敷之,疮口自合。(《谈野翁试验方》)

⑨治蛇虺伤人:紫苏叶捣汁饮之。(《千金方》)

⑩治食蟹中毒:紫苏煮汁饮之。(《金匮要略》)治寒泻紫苏叶15克,水煎加红糖6克冲服。

解食鱼、鳖中毒:紫苏叶60克,煎浓汁当茶饮,或加姜汁十滴调服。

子宫下垂:紫苏叶60克,煎汤熏洗。

往年春节期间自己的宠物狗都放在同事家寄养 治疗慢性气管炎:取干苏叶与少量干姜(10:1),制成25%苏叶药液。每日早晚各服一次,每次100毫升,10天为一疗程。两疗程间隔3天。

治疗寻常疣:将疣周围皮肤消毒(疣体突出者可贴皮剪去),取洗净之鲜紫苏叶摩擦疣部,每次10~15分钟,敷料包扎,每日1次。治疗20例,连续摩擦2~6次皆愈。

杭州男科哪好
南昌治疗前列腺炎费用
杭州不孕不育医院治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