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住在保障房里的人们
摘要:保障房是政府为中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所提供的限定标准、限定价格或租金的住房,住在保障房里的人们,他们是怎样生活的呢? 一
阿根是个光棍,五十多岁。年青时因为赌博(在那个年代,几百元的赌资是要判刑的)被判了几年。等到从监狱出来,工作也没有了。于是他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流浪生活(就是在小镇上流浪)。母亲早已过逝,父亲在外地市工作,重新续了弦,阿根的几个弟弟也跟在父亲身边。只剩下他一人在老家。
阿根做过泥瓦匠;只是每当身上有了几百元,他就不干了,到处赌,输完了,身无分文,又去做泥瓦匠了。就这样的生活,过了四十岁后;他干脆什么活也不做了。天天在棋牌室消遣,反正棋牌室是管饭的。有时他的表兄弟给了他点零用钱,他也上牌桌参战。等到输了精光,便下了桌在旁边观战。
原来他也有住房,是他的外祖父留下的。后来城镇改造,老房子也值钱了。于是他的舅舅将房子收了去。这一来他是真正的无家可归了。好在他的人缘很好,于是有老光棍收留了他。
大概在四十几岁时得了一场病;阿根的弟弟从外地市赶了过来,为他办了一张低保卡。这样他每月也有了一百多元的收入。
二0一二年。由于阿根属于低保户,理所当然的分到了六十平米的住房。他是属第二期分配的。此时他已跟在一个第一批分到保障房的老光棍身后,住进了老光棍的家。老光棍身体不好,那时已不能下床。陪住的还有老光棍的妹妹。阿根是以服侍老光根身体的理由住进的,自然,他的生活也就依靠老光棍了。
在二0一二年底,阿根分到了住房,他兴喜若狂,天天与邻居说着他的盘算。计划从某某那儿可以得到多少元支助,又从某某那儿可以借得多少元。房子分到后,又得到了政府对上半年的住房津贴近二千元。其后,一连几天没有见到阿根的身影。
那天,阿根出现了。一早他捧了一个茶杯,坐在阳光下晒太阳。一碰到人,他就说“真晦气,昨天晚了打麻将输了五千多元!”旁人问他,“你那里来这么多钞票?”他说, “住房津贴拿了近二千;我的一个表弟给了我二千买冰箱;表妹给了一千五买床;又从老姑妈那儿拿了五百。姑妈从去年开始买了失地养老保险,每月有一千七百多元,谁知一夜工夫输得精光。后天交房租又要想办法去弄钱了”。“那你空调不装了?”旁人问。阿根说“空调是小表弟负责,钞票不给我了”。
房子很快就分到了,阿根还是住在老光根那儿。房子是有了,可床没有。总不能睡在地上。他还是住在老光棍那儿。
阿根有辆旧电瓶车。这为他到处找饭吃方便了很多。天天在老光棍那儿也不好,虽说老光棍是欢迎的,但终归还有老光根的妹妹在那儿当家。日常的开销是老光棍的妹妹负责的。阿根经常逢人就说“某某某天天叫我去喝酒”或者说“钞票多的很,只要我咳一声”。
过年了。到了年三十那天,他总是赶到外地市父亲那儿。一般过了初三就返回了。缝人就说“真晦气就二三天,又输了多少千,现在身上只有十几元了。”旁人说,“你弟弟给你钱了?”阿根就说“钞票要多少?弟弟总是问我‘你钱够不够’?”“那你为什么不问你弟弟多拿点”旁人说。阿根就会回答“我不想拿,只要开口,随便那儿都有”。类似的谈话,只要阿根在场,那是经常出现的。
保障房里闲人多,打麻将、打扑克的人也很多。阿根很少参与。别人也不喜欢他参加;因为他只能是赢。输了,旁人是拿不到钱的。所以他天天捧着茶杯在旁边观看。有时,有人手气实在太好,也会送他十元,或者递一支烟给他。
阿根是个懒汉。不过有人托他办些小事,他还是很勤快的。也有人介绍他去找份工作,他说“没有一万以上我是不去的”。也不知他凭什么能力有如此的要求。不过奇怪的是他也生活得很好!
二
老王住入保障房时已近六十岁了。离婚多年。一个人生活,经济结据。在朋友的介绍下,每天起早去别人的店铺帮助开门和管理店铺二个小时。月薪五百元,他有一个女儿,有时女儿也会给他几百元。每天早上,他总是骑一辆自行车去街上,大约九点左右就回来了。停放了自行车,马上捧了一个茶杯在小区内找一个坐的地方,大腿跷二腿,坐了下来。如果有人同他聊天,几十米之内都能听到他的嗓音,不过很少有人同他聊天。坐在那儿要好些,如果是站着;被对话者有点受不了。他会对着你的脸说话。而且是近距离的。你转,他会随着你的脸转,受得了么?
老王对自已的一生很满意。“我也够了,官也当过了,你们谁也比不过我。”这是老王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如果说起年青的时候,老王更是骄傲。“我那个时候经济条件是一等一的,你不相信?去问问XX,他知道的,我在那个时候是多少的风光。”
老王年青的时候,曾在一家食品厂当过车间主任。虽然也是一家地方国营企业,但职工不多,大约七八十人。改革开放后,由于他有一个舅舅解放前去了台湾,也就理所当然的当上了县政协委员。他口中的“官”也就是这二个小“官”而已。不过老王自已很自傲。有一次,小区内住户为了住房补偿金事,集体去县政府请愿。大家拉了老王一起去。到了办公室门口,老王死活不肯进办公室。“我不进去,以前认识的,现在去找他们难为情”。回来后大家很奇怪,现在的办事员都很年青,只有个别的有五十多岁;老王怎么会认识他们?不过,奇怪归奇怪;也不会有人去一探究竟。
老王结婚很迟。找的对象比他大五六岁,不过相貌很漂亮,是小镇上有名的美人,是个个体服装加工者。离过婚,老王算是入赘女方家的。改革开放后,女的与一个体建筑承包商搭上了关系,于是将老王赶出了家门,二人也离了婚。再加上原来的企业倒闭,老王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生活的来源。靠政府的低保和女儿有限的支助总算艰苦的渡过了近十年。因为去私人企业打工他不肯。他总说“我原来是干部”。
老王不抽烟,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打麻将。别人打牌打麻将,他看都不去看一看。他也想再成家;成家必须再找一个老伴。也有人为他介绍过。双方见了一次面,最后就不了而了之了。什么原因,也没有人知道。
现在,老王退休了。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四千多。还是住在保障房里,原来早晨二小时的打工也不去了。除了吃饭的时间,总见他在走来走去。而且不会忘记的是手上捧一个茶杯。现在的六十岁老人,外表是看不出老的。老王也是,他走起路来是雄纠纠的。一只手举茶杯,另一只手,随着他自已的步伐一挥一挥的。在小区的人行道上,在公园的人行道上。总能看到他一个人在走,手上举着一个茶杯。
三
发发只有五十多岁。他家在一高档小区内有两套房子。面积近三百个平方。一套给了儿子作新房,一套空在那儿。
“现在的社会,一户人家没有百把万的家产算什么人家”?这是发发天天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因为他的两套房子值一百五十多万元。他享受保障房是因为家中有一个残疾的妻弟。
发发原来是水产品公司职工。企业改制后承包了原公司的场地,仍旧经营水产品。生意很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到年底的生意就能收入三四万元。不过,发发是个藏不住钱的人。不要几个月,钱就没有了。他喜欢赌博,当然不是大赌,是小赌 。几万元很快就被人骗走了。“钞票,算什么东西?同我不搭界。”这是发发在赌博时的口头禅。所以尽管那个时代一个正式职工的年收入也不过一千元不到,发发的年收入对比之下确实是高,但是没有用,这“高”的收入都到别人的口袋里去了。
本来,发发的日子很好过;一年有那么些收入!谁知到了上世纪未,城市扩建。发发所处的营业地带被拆迁了;这一来他的生意就没法做了。之后连续几年,就是靠他的妻子贩卖一些零星的小水产过日子。日子一下子就变得艰难了。
不过,发发的命运好,生意不好做了,紧接着他所住的公房拆迁了,赔了七八万元。此时,他的儿子也到了成婚的年龄。也没有婚房。按说,发发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命运就是如此。人们经常说,一个人要积阴德。发发就是如此。
发发的妻子姐妹几个,只有一个男丁,而且是个二级残废,发发的岳父母临终前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残疾的儿子。发发没有办法,于是收留了这个残疾的妻弟。同时也接收了岳父母的唯一遗产——七十多平米的草屋。在九十年代,这房子是不值钱的,发发继承过来当作生意上用的仓库。谁知,就是收留了大家都不要的残疾妻弟这一善举,却反而帮发发解决了大问题。这一破草房在拆迁中赔了一百多万。
事物的发展总是很奇怪,人的运气来了也是如此。发发得到了赔偿。马上就购置了二套小高层住房。也只化了七八十万元;原已陷入窘境的发发又高枕无忧了。好事不断,发发的妻弟又分到了残疾人应得的保障房。他和妻子也随着妻弟住到了保障房。他的妻弟是不会独立生活的。
发发很会享受,早上要睡到九点钟以后起床,有时妻子没有为他准备早饭,他就电瓶车到街上去吃面条,有时也带着他的妻弟,他一个人的早餐就要化 5元钱。因为他会享受。
他喝酒、抽烟,他抽的烟是高档烟;三五十元一包的,每天下午电瓶车出去打牌。他的牌技很好,十场有九场赢。按理说,他的零用钱是别人供的。不过他最终还是输,打牌结束得早,旁边有人会哄他推牌九。而他在这方面是十场有九场半输,不过没关系,钱输完了,只要他开口,边上就会有人借给他。每到月底,他总要厚着脸皮向儿子开口要钱还账。他妻子是不理他的,每次他向妻子拿了钱,妻子就会在日历页面上记下。为此,发发经常说“等我自已拿退休工资就好了,跟她拿钱,好比是割她的肉,儿子那儿不要紧,但总还有个媳妇在那儿,也不方便”。
发发经常盘算着退休后的生活。“有钞票就要享受,没有事,去洗脚馆泡泡脚,上饭店喝喝酒。我不同于别人,有了钞票就是要享受”。“身体好不享受,这钞票有什么用。”
四
保障房里光棍比较多。阿林也是光棍。不过他不是保障对像,属于拆迁户。自有的房屋拆迁了,他没有去购房,而是要求分一套公租房,怀里揣了三四十万元养老够了。反正也没有下一代,要房子也没有用,落得舒服,反正也有五十多岁了;这几十万用完也差不多了。再说还患有糖尿病,什么时候死也不知道。不如吃光用光!
他是镇上的农民,从他到了成年后,国家已开放了。镇上的农民相比乡下的农民日子要好过的多。村和队每年都有一些土地补偿款发放,不做活,日子苦一点,也能过得去。所以他从来没有做过活。按他的说法,他这样已是很好了,同别人不能比,同他自已的父亲比,也不知要好了多少倍。
阿林的祖上是大户人家,到了他父亲一代已开始破落了。从他父亲开始,他们家就不做活了,吃光用光,赌光。“我父亲那时因为没钱了,借又借不到,怎么办,我父亲后来想到去盗我公公的坟墓,谁知坟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最后,我父亲将坟砖掘了去卖了一元多钱”阿林是如此说他的父亲。因为他毕竟没有去盗祖坟。再说,祖坟已被他父亲掘了,他要盗也没有了。
阿林口袋里总装着二包烟。一包是二十元的,另一包是三十多元的。一天二包烟。走在路上,总能看到他在抽烟,很少有人同他聊天。有时别人坐在那儿,他也凑上去坐在边上,不过很快那人就走开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一班人坐在那儿,他站在边上。听人家聊天,偶而也搭上几句。看到别人带着小孩,他凑上去想抱一下,别人马上会躲开。因为只要不是换季,你看到他天天穿的就是那一套衣服,很少换洗。
为了不寂寞,阿林置了一台机器麻将机。每天下午从街上会来几个人,陪他搓麻将。搓不了几天,阿林就不搓了,“天天送钞票,有什么意思?”所以更多的时候,阿林还是在小区的各个聚众的地方踱着。在大家用餐或休息的时候,他就在河边的树下踱步。早上,人们都已用过了早餐。在阳光下闲散,这时,他捧着一大碗面条,一边吃一边走。
五
林风是个不善言语的人。也有五十多岁了。一个儿子,妻子已退休,儿子还没有成婚。一直以来,林风总是在等待房价的回落,可是等来的却是房价的不断上涨。无奈之下,只得住进了保障房。妻子退休后仍在打工,林风自已也在一家大企业打工。算是半个白领吧,年薪也有六万左右。
林风的命运也是坎坷不平,分配工作没有几年,开革开始了,他的工作是供销社职工。开革的浪潮供销社是首当其冲。当时他的妻子在深圳工作,于是他也到了深圳,跟着一班老乡游荡在几个服装公司间跑单(服装加工的业务)。游荡了几年,没有什么成效。又返回了家乡。与朋友合办过工厂,也打过工。林风有点狡黠,喜欢耍小聪明。合作可以,他只是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合作遇到困难时他早就逃之夭夭了。林风的个性是明哲保身。他不作弄别人,但求自保。
林风的皮包生意很多。他的信息库里都是那些大生意,一些摸不着边际的大生意。有人向他传达,他会接受,同时他也会向别人传达这些摸不着边际的大信息。他的原则性很强,说说而已,不化时间,不化钞票。如果有用,岂不是很好?皆大欢喜!
林风平常生活节简。这是多年的习惯了,再说他还有个儿子在那儿,没有成婚,也没有婚房。在整个小区内,他全家的收入是最高一档的。不过,他很低调,从来不张扬。生活在默默无闻中。
林风有时也会谈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位乡党委书记,在文革中被迫害之死。林风总想为自已的父亲做点什么。可是时过境迁;几十年前的事了,许多当事人都已离开了工作岗位,要为四十多年前的事翻案谈何容易!所以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就像他的皮包生意一样。说说,不化钞票,又不化精力。
现在的林风,条件好了,儿子的婚房是他唯一的牵挂,反正只有一个儿子,所以这对他也不是什么大事。目前房地产在动荡,他也在观望着,期望楼市崩盘,应该是他最大的愿望。
人生什么都有可能。只要不化本钱,这等待还是值得的。就好像林风的皮包生意。
等待中的林风,在晚上无事时,也会与邻居搓麻将,不过他与别人不同,他来邀请时,他肯定会在麻将桌上,如果是别人邀请他,就算他答应了,那也要他坐在桌子上才算搓麻将了,否则十有八空。
共 5 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描写了居住在保障房里的人们的故事。故事中的阿根、老王、发发、林风等人物都是五、六十岁,生活收入低廉的贫困户。有的人原来也风光过,有稳定的收入,可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时代的变革,工厂倒闭,生意难做,他们失去了工作,年纪也大了,没有赚钱的能力。他们有的人好赌,日子越过越艰难。因此他们只能生活在保障房里。小说选材深刻,立意新颖,刻画人物生动,语言质朴顺畅,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问题,因发人深思。欣赏佳作,感谢赐稿檀香书苑!【编辑:紫凝雪芙】
1 楼 文友: 2017-01-09 14:47:20 祝福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檀香书苑!
2 楼 文友: 2017-01-09 15:01:00 感谢投稿檀香,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用法用量明确精准的小孩止咳药物贵阳治疗癫痫病医院桂林妇科专科医院
阿根是个光棍,五十多岁。年青时因为赌博(在那个年代,几百元的赌资是要判刑的)被判了几年。等到从监狱出来,工作也没有了。于是他从此开始了一个人的流浪生活(就是在小镇上流浪)。母亲早已过逝,父亲在外地市工作,重新续了弦,阿根的几个弟弟也跟在父亲身边。只剩下他一人在老家。
阿根做过泥瓦匠;只是每当身上有了几百元,他就不干了,到处赌,输完了,身无分文,又去做泥瓦匠了。就这样的生活,过了四十岁后;他干脆什么活也不做了。天天在棋牌室消遣,反正棋牌室是管饭的。有时他的表兄弟给了他点零用钱,他也上牌桌参战。等到输了精光,便下了桌在旁边观战。
原来他也有住房,是他的外祖父留下的。后来城镇改造,老房子也值钱了。于是他的舅舅将房子收了去。这一来他是真正的无家可归了。好在他的人缘很好,于是有老光棍收留了他。
大概在四十几岁时得了一场病;阿根的弟弟从外地市赶了过来,为他办了一张低保卡。这样他每月也有了一百多元的收入。
二0一二年。由于阿根属于低保户,理所当然的分到了六十平米的住房。他是属第二期分配的。此时他已跟在一个第一批分到保障房的老光棍身后,住进了老光棍的家。老光棍身体不好,那时已不能下床。陪住的还有老光棍的妹妹。阿根是以服侍老光根身体的理由住进的,自然,他的生活也就依靠老光棍了。
在二0一二年底,阿根分到了住房,他兴喜若狂,天天与邻居说着他的盘算。计划从某某那儿可以得到多少元支助,又从某某那儿可以借得多少元。房子分到后,又得到了政府对上半年的住房津贴近二千元。其后,一连几天没有见到阿根的身影。
那天,阿根出现了。一早他捧了一个茶杯,坐在阳光下晒太阳。一碰到人,他就说“真晦气,昨天晚了打麻将输了五千多元!”旁人问他,“你那里来这么多钞票?”他说, “住房津贴拿了近二千;我的一个表弟给了我二千买冰箱;表妹给了一千五买床;又从老姑妈那儿拿了五百。姑妈从去年开始买了失地养老保险,每月有一千七百多元,谁知一夜工夫输得精光。后天交房租又要想办法去弄钱了”。“那你空调不装了?”旁人问。阿根说“空调是小表弟负责,钞票不给我了”。
房子很快就分到了,阿根还是住在老光根那儿。房子是有了,可床没有。总不能睡在地上。他还是住在老光棍那儿。
阿根有辆旧电瓶车。这为他到处找饭吃方便了很多。天天在老光棍那儿也不好,虽说老光棍是欢迎的,但终归还有老光根的妹妹在那儿当家。日常的开销是老光棍的妹妹负责的。阿根经常逢人就说“某某某天天叫我去喝酒”或者说“钞票多的很,只要我咳一声”。
过年了。到了年三十那天,他总是赶到外地市父亲那儿。一般过了初三就返回了。缝人就说“真晦气就二三天,又输了多少千,现在身上只有十几元了。”旁人说,“你弟弟给你钱了?”阿根就说“钞票要多少?弟弟总是问我‘你钱够不够’?”“那你为什么不问你弟弟多拿点”旁人说。阿根就会回答“我不想拿,只要开口,随便那儿都有”。类似的谈话,只要阿根在场,那是经常出现的。
保障房里闲人多,打麻将、打扑克的人也很多。阿根很少参与。别人也不喜欢他参加;因为他只能是赢。输了,旁人是拿不到钱的。所以他天天捧着茶杯在旁边观看。有时,有人手气实在太好,也会送他十元,或者递一支烟给他。
阿根是个懒汉。不过有人托他办些小事,他还是很勤快的。也有人介绍他去找份工作,他说“没有一万以上我是不去的”。也不知他凭什么能力有如此的要求。不过奇怪的是他也生活得很好!
二
老王住入保障房时已近六十岁了。离婚多年。一个人生活,经济结据。在朋友的介绍下,每天起早去别人的店铺帮助开门和管理店铺二个小时。月薪五百元,他有一个女儿,有时女儿也会给他几百元。每天早上,他总是骑一辆自行车去街上,大约九点左右就回来了。停放了自行车,马上捧了一个茶杯在小区内找一个坐的地方,大腿跷二腿,坐了下来。如果有人同他聊天,几十米之内都能听到他的嗓音,不过很少有人同他聊天。坐在那儿要好些,如果是站着;被对话者有点受不了。他会对着你的脸说话。而且是近距离的。你转,他会随着你的脸转,受得了么?
老王对自已的一生很满意。“我也够了,官也当过了,你们谁也比不过我。”这是老王经常挂在嘴上的口头禅。如果说起年青的时候,老王更是骄傲。“我那个时候经济条件是一等一的,你不相信?去问问XX,他知道的,我在那个时候是多少的风光。”
老王年青的时候,曾在一家食品厂当过车间主任。虽然也是一家地方国营企业,但职工不多,大约七八十人。改革开放后,由于他有一个舅舅解放前去了台湾,也就理所当然的当上了县政协委员。他口中的“官”也就是这二个小“官”而已。不过老王自已很自傲。有一次,小区内住户为了住房补偿金事,集体去县政府请愿。大家拉了老王一起去。到了办公室门口,老王死活不肯进办公室。“我不进去,以前认识的,现在去找他们难为情”。回来后大家很奇怪,现在的办事员都很年青,只有个别的有五十多岁;老王怎么会认识他们?不过,奇怪归奇怪;也不会有人去一探究竟。
老王结婚很迟。找的对象比他大五六岁,不过相貌很漂亮,是小镇上有名的美人,是个个体服装加工者。离过婚,老王算是入赘女方家的。改革开放后,女的与一个体建筑承包商搭上了关系,于是将老王赶出了家门,二人也离了婚。再加上原来的企业倒闭,老王失去了工作,也失去了生活的来源。靠政府的低保和女儿有限的支助总算艰苦的渡过了近十年。因为去私人企业打工他不肯。他总说“我原来是干部”。
老王不抽烟,也不喝酒,不打牌也不打麻将。别人打牌打麻将,他看都不去看一看。他也想再成家;成家必须再找一个老伴。也有人为他介绍过。双方见了一次面,最后就不了而了之了。什么原因,也没有人知道。
现在,老王退休了。每个月的退休工资有四千多。还是住在保障房里,原来早晨二小时的打工也不去了。除了吃饭的时间,总见他在走来走去。而且不会忘记的是手上捧一个茶杯。现在的六十岁老人,外表是看不出老的。老王也是,他走起路来是雄纠纠的。一只手举茶杯,另一只手,随着他自已的步伐一挥一挥的。在小区的人行道上,在公园的人行道上。总能看到他一个人在走,手上举着一个茶杯。
三
发发只有五十多岁。他家在一高档小区内有两套房子。面积近三百个平方。一套给了儿子作新房,一套空在那儿。
“现在的社会,一户人家没有百把万的家产算什么人家”?这是发发天天挂在嘴上的一句话。因为他的两套房子值一百五十多万元。他享受保障房是因为家中有一个残疾的妻弟。
发发原来是水产品公司职工。企业改制后承包了原公司的场地,仍旧经营水产品。生意很好;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每到年底的生意就能收入三四万元。不过,发发是个藏不住钱的人。不要几个月,钱就没有了。他喜欢赌博,当然不是大赌,是小赌 。几万元很快就被人骗走了。“钞票,算什么东西?同我不搭界。”这是发发在赌博时的口头禅。所以尽管那个时代一个正式职工的年收入也不过一千元不到,发发的年收入对比之下确实是高,但是没有用,这“高”的收入都到别人的口袋里去了。
本来,发发的日子很好过;一年有那么些收入!谁知到了上世纪未,城市扩建。发发所处的营业地带被拆迁了;这一来他的生意就没法做了。之后连续几年,就是靠他的妻子贩卖一些零星的小水产过日子。日子一下子就变得艰难了。
不过,发发的命运好,生意不好做了,紧接着他所住的公房拆迁了,赔了七八万元。此时,他的儿子也到了成婚的年龄。也没有婚房。按说,发发是到了山穷水尽的时候了;命运就是如此。人们经常说,一个人要积阴德。发发就是如此。
发发的妻子姐妹几个,只有一个男丁,而且是个二级残废,发发的岳父母临终前唯一放不下的就是这个残疾的儿子。发发没有办法,于是收留了这个残疾的妻弟。同时也接收了岳父母的唯一遗产——七十多平米的草屋。在九十年代,这房子是不值钱的,发发继承过来当作生意上用的仓库。谁知,就是收留了大家都不要的残疾妻弟这一善举,却反而帮发发解决了大问题。这一破草房在拆迁中赔了一百多万。
事物的发展总是很奇怪,人的运气来了也是如此。发发得到了赔偿。马上就购置了二套小高层住房。也只化了七八十万元;原已陷入窘境的发发又高枕无忧了。好事不断,发发的妻弟又分到了残疾人应得的保障房。他和妻子也随着妻弟住到了保障房。他的妻弟是不会独立生活的。
发发很会享受,早上要睡到九点钟以后起床,有时妻子没有为他准备早饭,他就电瓶车到街上去吃面条,有时也带着他的妻弟,他一个人的早餐就要化 5元钱。因为他会享受。
他喝酒、抽烟,他抽的烟是高档烟;三五十元一包的,每天下午电瓶车出去打牌。他的牌技很好,十场有九场赢。按理说,他的零用钱是别人供的。不过他最终还是输,打牌结束得早,旁边有人会哄他推牌九。而他在这方面是十场有九场半输,不过没关系,钱输完了,只要他开口,边上就会有人借给他。每到月底,他总要厚着脸皮向儿子开口要钱还账。他妻子是不理他的,每次他向妻子拿了钱,妻子就会在日历页面上记下。为此,发发经常说“等我自已拿退休工资就好了,跟她拿钱,好比是割她的肉,儿子那儿不要紧,但总还有个媳妇在那儿,也不方便”。
发发经常盘算着退休后的生活。“有钞票就要享受,没有事,去洗脚馆泡泡脚,上饭店喝喝酒。我不同于别人,有了钞票就是要享受”。“身体好不享受,这钞票有什么用。”
四
保障房里光棍比较多。阿林也是光棍。不过他不是保障对像,属于拆迁户。自有的房屋拆迁了,他没有去购房,而是要求分一套公租房,怀里揣了三四十万元养老够了。反正也没有下一代,要房子也没有用,落得舒服,反正也有五十多岁了;这几十万用完也差不多了。再说还患有糖尿病,什么时候死也不知道。不如吃光用光!
他是镇上的农民,从他到了成年后,国家已开放了。镇上的农民相比乡下的农民日子要好过的多。村和队每年都有一些土地补偿款发放,不做活,日子苦一点,也能过得去。所以他从来没有做过活。按他的说法,他这样已是很好了,同别人不能比,同他自已的父亲比,也不知要好了多少倍。
阿林的祖上是大户人家,到了他父亲一代已开始破落了。从他父亲开始,他们家就不做活了,吃光用光,赌光。“我父亲那时因为没钱了,借又借不到,怎么办,我父亲后来想到去盗我公公的坟墓,谁知坟里没有值钱的东西。最后,我父亲将坟砖掘了去卖了一元多钱”阿林是如此说他的父亲。因为他毕竟没有去盗祖坟。再说,祖坟已被他父亲掘了,他要盗也没有了。
阿林口袋里总装着二包烟。一包是二十元的,另一包是三十多元的。一天二包烟。走在路上,总能看到他在抽烟,很少有人同他聊天。有时别人坐在那儿,他也凑上去坐在边上,不过很快那人就走开了。所以很多时候都是一班人坐在那儿,他站在边上。听人家聊天,偶而也搭上几句。看到别人带着小孩,他凑上去想抱一下,别人马上会躲开。因为只要不是换季,你看到他天天穿的就是那一套衣服,很少换洗。
为了不寂寞,阿林置了一台机器麻将机。每天下午从街上会来几个人,陪他搓麻将。搓不了几天,阿林就不搓了,“天天送钞票,有什么意思?”所以更多的时候,阿林还是在小区的各个聚众的地方踱着。在大家用餐或休息的时候,他就在河边的树下踱步。早上,人们都已用过了早餐。在阳光下闲散,这时,他捧着一大碗面条,一边吃一边走。
五
林风是个不善言语的人。也有五十多岁了。一个儿子,妻子已退休,儿子还没有成婚。一直以来,林风总是在等待房价的回落,可是等来的却是房价的不断上涨。无奈之下,只得住进了保障房。妻子退休后仍在打工,林风自已也在一家大企业打工。算是半个白领吧,年薪也有六万左右。
林风的命运也是坎坷不平,分配工作没有几年,开革开始了,他的工作是供销社职工。开革的浪潮供销社是首当其冲。当时他的妻子在深圳工作,于是他也到了深圳,跟着一班老乡游荡在几个服装公司间跑单(服装加工的业务)。游荡了几年,没有什么成效。又返回了家乡。与朋友合办过工厂,也打过工。林风有点狡黠,喜欢耍小聪明。合作可以,他只是投入时间和精力。在合作遇到困难时他早就逃之夭夭了。林风的个性是明哲保身。他不作弄别人,但求自保。
林风的皮包生意很多。他的信息库里都是那些大生意,一些摸不着边际的大生意。有人向他传达,他会接受,同时他也会向别人传达这些摸不着边际的大信息。他的原则性很强,说说而已,不化时间,不化钞票。如果有用,岂不是很好?皆大欢喜!
林风平常生活节简。这是多年的习惯了,再说他还有个儿子在那儿,没有成婚,也没有婚房。在整个小区内,他全家的收入是最高一档的。不过,他很低调,从来不张扬。生活在默默无闻中。
林风有时也会谈到他的父亲,他的父亲是位乡党委书记,在文革中被迫害之死。林风总想为自已的父亲做点什么。可是时过境迁;几十年前的事了,许多当事人都已离开了工作岗位,要为四十多年前的事翻案谈何容易!所以他也只是说说而已,就像他的皮包生意一样。说说,不化钞票,又不化精力。
现在的林风,条件好了,儿子的婚房是他唯一的牵挂,反正只有一个儿子,所以这对他也不是什么大事。目前房地产在动荡,他也在观望着,期望楼市崩盘,应该是他最大的愿望。
人生什么都有可能。只要不化本钱,这等待还是值得的。就好像林风的皮包生意。
等待中的林风,在晚上无事时,也会与邻居搓麻将,不过他与别人不同,他来邀请时,他肯定会在麻将桌上,如果是别人邀请他,就算他答应了,那也要他坐在桌子上才算搓麻将了,否则十有八空。
共 5 4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小说描写了居住在保障房里的人们的故事。故事中的阿根、老王、发发、林风等人物都是五、六十岁,生活收入低廉的贫困户。有的人原来也风光过,有稳定的收入,可是随着经济发展的进步,时代的变革,工厂倒闭,生意难做,他们失去了工作,年纪也大了,没有赚钱的能力。他们有的人好赌,日子越过越艰难。因此他们只能生活在保障房里。小说选材深刻,立意新颖,刻画人物生动,语言质朴顺畅,反映了当下的社会问题,因发人深思。欣赏佳作,感谢赐稿檀香书苑!【编辑:紫凝雪芙】
1 楼 文友: 2017-01-09 14:47:20 祝福问好作者,感谢赐稿檀香书苑!
2 楼 文友: 2017-01-09 15:01:00 感谢投稿檀香,创作愉快,期待更多精彩!用法用量明确精准的小孩止咳药物贵阳治疗癫痫病医院桂林妇科专科医院
- 下一页:p问世18年后才登陆内地上映
- 上一页:万道龙皇 第1904章 你哪来的自信?
最近更新
- 06月21日悬疑灵异秘制绝招美味高颜值的狗狗月饼赶紧学起来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秋田犬什么时候开始训练如何训练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秋田犬不能吃什么位置
- 06月21日悬疑灵异研究发现狗狗爱你的原因与基因有关图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可卡犬怎么美容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可卡好养吗每天需要较大量的活动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可卡为什么没人养可卡犬的缺点真的那么严重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可以用自来水养鱼吗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可以喂银狐犬吃人类的健胃消食片吗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可卡犬会自己搜索物品但不懂向主人求救有解位置
- 06月20日悬疑灵异可卡犬产后护理知识位置
- 06月13日悬疑灵异克伦伯猎鹬犬的性格是一种高贵的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