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1奇怪的信件br上午上班的时候(1)

1、奇怪的信件
上午上班的时候,收到一封来自四川的信件,本以为还是那些邀请函,或广告、邮购之类的东西,拆开一看却不是。我好生奇怪,细瞅瞅,原来是一封感谢信和一份证书。
证书是一张红色的硬皮纸,简单的几行字写的是:“张善怡同志捐款四千元,为灾区失学儿童奉献爱心,特发此证,以示纪念。”落款是“四川灾区失学儿童救助中心”。感谢信的内容差不多,只不过字数多一些。
第一反应是错了。谁错了?当然是寄信的人弄错了。因为我不曾给这个什么“救助中心”捐过款,压根儿就没有的事,他们肯定是张冠李戴了。我不能图这份虚名,于是,决定和他们说清楚。
接电话的是一个女的声音,我简单地说明了这个情况,对方说她查查。
不一会,对方回话了,说:“没错的,确实是张善怡捐的,捐款人的单位也是对的。”还说,“谢谢你的爱心捐助。”
“不,不是,真的不是……”我急了,忙不迭地解释,“我真的没有给你们捐款,是你们弄错了……”
对方一听我的语气,许是觉得我不像撒谎的样子,便说:“你等等,我再查查……”
这回他们给了我一个线索,告诉我说:“我们的工作人员回忆,是一个老大爷来这里捐的款,这里有他的联系电话……”
我照着救助中心提供的号码给那位捐款的老大爷打电话。电话铃响了好一会才有人接,一个苍老的声音传入我的耳鼓:“喂,谁呀?”
我不知道对方的姓名,一时却不知怎么开口,想了想便说:“老大爷,冒昧地打扰了,是这么回事……”
老大爷听了我的叙说,好像弄清楚了是怎么一回事,便说:“其实,那四千块钱也不是我的……”
“不是你的?”我更加奇怪了,“那是……”
老大爷告诉我,他在去年地震时失去了子女,自己也受了伤。当时自己被送往医院治疗的时候受到了许多好心人的帮助,医院里许多的病友为他捐款,其中一个患了白血病的女大学生给了他四千块钱。他不肯要,女大学生说,那不是她的钱,是一个叫张善怡的人让她代捐的。
是我?这更让我一头雾水了。我什么时候委托过一个患白血病的女大学生捐过钱啊?
老大爷接着说:“我现在住在政府给搭建的屋子里,不愁吃,不愁穿,还有电视、电话,日子好着呢,这都是政府的好啊,是托你们好心人的福啊。我也用不着那么多钱,就把你捐给我的四千块钱又捐给了救助中心,许多孩子上学需要钱呢……”
原来是这个老大爷以我的名义给“救助中心”捐的款。可是,谁又以我的名义给老大爷捐的款呢?那个女大学生是谁?
我通过老大爷找到了那家医院,并通过医院找到了那位女大学生的家人。可是,那位女大学生已经不在了,因患白血病已于三个月前离开了人世。
接电话的是女大学生的母亲。显然,我的电话又让她伤感起来。当我提起那笔捐款时,她告诉我,那四千块钱其实也不是她女儿的,是女儿的一个同学的。去年春上女儿患病住院的时候,全校师生为她女儿捐款,一个叫刘玲的女同学捐的最多,给了四千块。我们不忍要,因为刘玲的家住在农村,生活也不富裕。可刘玲说,这是她叔叔让她代捐的,还让我们写上捐款人的名字:张善怡。
至此,我终于明白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那还是在前年八月份的时候,省电视台社会栏目做了一期节目,报道了一个失去双亲的高中生自强不息的感人事迹。这个叫刘玲的女孩子在极其艰苦的生活环境下,不仅担负起照顾弟弟的任务,而且自己刻苦学习,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大学。我被刘玲的精神所感动,想为她的大学生活减轻点负担,便通过电视台给她寄去四千块钱……这件事我差不多已经忘记了,没想到几经周折演绎出这样一段故事来。
我不再奇怪,有的便是感动。虽然那四千块钱最初是我的,但这传递的爱心却是大家的,这证书上的名字也应该是大家的……

2、计兰炉的爱
新学期开始,赵小云是下决心不念书了。我派同学找了两回,都无功而返。我不忍看已经上高三的她就这样辍学,于是,便亲自去做工作。
去赵小云家已经不是第一次了,自从她母亲生病后我便来过几回,有时是一个人,有时是和学生一起。除了送学校和学生的捐款,其他时候只是来看看,想给赵小云一份关怀,一份温暖。
很是同情这个只有十七岁的女孩。她父亲早逝,自小和母亲相依为命,从艰苦和贫困中一路走来。好在她母亲会辛劳持家,赵小云自己也很懂事,读书家务两不误,从初中到高中一直很优秀,母女俩渐渐地就看到了生活的希望。然而,生活的不幸又再次降临,赵小云的母亲前年得了尿毒症,高昂的医药费让这个本就清贫的家庭雪上加霜,债台高筑。即便如此,赵小云还是坚持读书,一边服侍母亲,一边继续自己的学业。她母亲也是顽强的与病魔抗争,以极大的毅力支撑着门户,支持着女儿。可就在年前,赵小云的母亲又查出肾癌,医生说已是晚期。噩耗终于让母女俩坚持不住了。
赵小云的母亲躺在寒风凄凄的床上,她坚持不再去医院。无论赵小云怎么劝说,她就是不去。赵小云哭着对我说,母亲知道自己的病情,她不想再去借钱治病,怕给我增加负担。母亲善良啊!赵小云说,看到母亲这个样子,我怎么能继续念书呢?我要陪着母亲,想法子为母亲治病。即使母亲的病治不好,我也要一直陪着她……
我为之动容。这是一位善良的母亲,这是一个孝顺的女儿。我对赵小云说,我回学校再次发动学生捐款……不,赵小云母亲打断我的话,说老师您别费心了,学校已经为我捐了很多的钱,我们母女感恩不尽。我不能让我家小云背一辈子的人情债。钱债多了还不起,人情债多了也还不起啊!现在,谁给我捐款我都不要。
但你的病总是要看的呀!赵小云流着泪对母亲说,我不怕债多,只要能治好你的病,哪怕我还一辈子也愿意。
傻孩子,我的病治不好的。你的人生路还长,我不能拖累你。你还要念书,还要上大学……赵小云母亲坚持着自己的固执。
看到这种情形我也不好再说什么。我知道,现在赵小云就是借钱也是不容易的。该借的都借了,不想借给她们的看到其母亲这个样子怕是更不借了。钱,眼下对赵小云来说,真是一道难逾越的坎啊!
忽然,赵小云把我拉到一边,说,前几天我在翻箱倒柜的时候看到一件物品,母亲说,是上辈传下来的。我不晓得这东西是不是文物,老师您帮我看看吧,若是的,我就把它卖了,换几个钱给母亲治病。
我让赵小云拿来我看看。
这是一件和青花碗一般大小的陶瓷品,古色古香,像是有些年头。我对文物不在行,说不出所以然来。于是,我对赵小云说,我有个朋友是做文物生意的,他可能认得这是什么东西,你让我带给他看看。
我去找我朋友。朋友说,这是计兰炉,和青花碗是配套的。他上下左右细瞅了一番便说,还是清代的呢。我一听高兴,便问市价值多少?朋友说,不过这是清代晚期物品,值不了几个钱……
听朋友说这计兰炉所值价钱我又失望了,看来指望它是不能帮助赵小云解决什么问题的。我拿着计兰炉感觉轻飘飘的,不晓得怎么去向赵小云说。或许,她已经把这个计兰炉和母亲的命运连在了一起。
但我依旧不死心,我不能让赵小云再一次的失望。经过一番走动,我拿着计兰炉对赵小云说,我朋友说了,这是清代的物品,算得上文物。正好过两天有一个文物竞拍会,你把这个拿去竞拍,说不定还能卖上个好价钱。
赵小云听我这么一说也很高兴,连声说谢谢。还说,有了钱也许母亲的病就能治好的。
竞拍会那天,赵小云的母亲也去了。赵小云说,母亲不愿意借钱看病,但听说计兰炉能卖钱就想看看。或许她是怕赵小云在糊弄她。
一切都是按照意料之中的走向进行的。最终,计兰炉从两千块钱起拍,一直飙升到八万元。我悬着的心也随着竞拍价的上升而渐渐落下。我看到,赵小云的脸色也是由紧张而松弛,最后变得红晕。八万块,这是一笔她多么渴望的钱啊。不,这不是钱,这是她母亲的命,是她对母亲的一片爱心。
可就在买主,我的一位朋友准备付钱拿走计兰炉的时候,赵小云的母亲忽然站起来,用虚弱的声音激动地说,不,这东西我们不卖了。
许多人都惊讶起来,包括我,包括赵小云。
赵小云问,妈,怎么啦?
赵小云母亲说,没想到这东西还值这么多钱。不过,越值钱就越不能卖,这是祖传的啊,卖了,岂不是我的错?再说了,我这病治不好的,卖了计兰炉也是白费钱,没意义的。
赵小云说,这东西是我们自己家的,我们这不是找人借钱。再说,你病治不好我们要它有什么用呢!
有用。赵小云母亲说,我死了你还活着,你还要上大学,还要生活,需要钱的地方多着呢,有这东西在,你随时都可以救急的,到时候再卖也不迟。我治病已经家徒四壁了,这件东西就算我留给你的遗产吧。你要好生保留,文物的价格看涨呢。
赵小云的母亲硬是把计兰炉拿了回去,尽管赵小云哭成个泪人。
我也想哭。赵小云母亲她哪里知道,我是看她坚决不愿借钱也不接受别人捐赠,就找了我几个愿意献爱心的朋友,故意把只值两千块钱的东西抬到了八万元,权当为她捐款呢!

、旧日梦
坐在主考室,忽然看到窗外走过一个似曾相识的身影。打开记忆的闸门,仔细的想,觉得应该是她。
站在她面前,感觉血液里有股热。没开口说话,只是静静地看着她。
见到我,她先是惊诧,继而表露出认出我的神态。于是,两个人都有些尴尬。
“是你?”“是我。”分别时间太长,开场白却很短。人生聚散是不是含着什么哲理?
我看到她身边还站着一个考生模样的男孩,便问:“是你的孩子?”
“是,今年高考。”她也看了一眼男孩。再转向我,“你是主考?”
“是。”我知道自己胸前的牌子告诉了她我的身份。我说,“那你是来陪考的了?”
她似是犹豫了一下,回道:“是。”便把脸转向一边,像是在寻找什么。
寻找什么呢?莫不是在寻找久远的过去?我的思绪也随着绽开……
二十年前,我们是同学,还是恋人。我们有过美好的憧憬,也有过美好的相约。可惜,高考中,我金榜题名,她名落孙山。
不是我忘情负义,是她执意离我而去。我的信她不回,我假期找她她不见,而且毕业回家的第二年就匆忙结婚嫁人,彻底断了我的念头。我至今都不能忘记那句不知是绵情还是绝情的话语:“此生不配,来生再聚。”
其实,她的成绩也不错,如果再补习一年,或是能考上的。遗憾的是,家里没能给她这个机会。她的父亲瘫痪多年,母亲常年有病,弟妹尚小,沉重的家庭负担让她别无选择。作为一个女孩子,她当时所能做的或许就是立马嫁给一个有钱人家,帮助家里解决现实的困境。
我一直敬佩她的善良和孝道,也始终遗憾她早早失去高考的机会。我知道,她的大学梦想比谁都强烈。
这些年我没再去找她,只是在心里默默祝福,希望她幸福。
清场前我被人喊走了。我对她说:“你陪考反正不走,我晚上请你吃饭。”
可第一科语文考试结束时,我却看到她拿着准考证从一个考场出来。我很是惊讶,迎上前问:“你们怎么进了考场?”
她说:“我也在考试啊。”
“你在考试?”
“是的,想不到吧?”她接着告诉我,“这两年我一直在陪读,接触书本多了,藏匿在心底的欲望就被勾起来,于是,就和儿子一起看书复习。正好现在高考不限制年龄,我就想着再圆自己的大学梦。”
她笑了。我懂得她笑里包含着太多的内容。

4、摔手机
我在讲台上正讲到关键之处,座位中间突然响起一阵刺耳的彩铃声,许多学生不约而同地把目光从黑板上抽回去,转向声源的地方。
“谁的手机?”我把书本往讲台上一掼,粉笔灰随之弹起。
没有人讲话,但许多人的目光都瞄向李小勇。
“李小勇,是你吗?”我的目光和声音直指李小勇。
李小勇看着我,没说话,但那脸上的神情明显告诉我,手机是他的。
我径直走到李小勇的座位跟前,右手一伸,严厉地说:“拿来!”
李小勇迟疑了一下,然后乖乖地从口袋里掏出手机递到我的手中。我握着手机回到讲台旁,扳着脸问:“你们还记得昨天班会的时候我是怎么说的吗?”
没有人回答。有同座位的同学相互看一眼,似是在提醒对方。
“不会这么快就忘了吧?”我眼光扫着教室里的每一个人,然后加大嗓门说,“那我就再说一遍,今后谁要是把手机带进教室,在课堂上响铃,我就当场把他的手机摔了!”
台下有窃窃的声音传来,好像还有人下意识地捂住口袋。我再次把目光对准李小勇,盯着他说:“你身为班长,不率先垂范,反而带头违反规定,明知故犯,你说怎么办?”
所以人的眼光都转向我,那意思很明显,是看我怎么办?
“啪!”我瞬即扬起右手,在众目睽睽之下狠狠把手机摔向地面。顿时,手机四分五裂。

共 6 01 字 2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四则微小说,四则师生情,四则爱的奉献,在读过之后,编者陷入深深的深思,我们一直自诩爱,但真的读懂多少呢?在这四则微小说中,作者从四个角度描写了爱。《奇怪的信件》中,抽丝剥茧般呈现的是一次又一次爱的传递,爱,不仅仅是接受,而是无私的付出。用爱和爱衔接起来,才是爱的真谛;《计兰炉的爱》中,描写了老师帮助因为母亲重病想要辍学的女孩的故事。作为老师,不愿意少任何一个学生,但学生和母亲却在为了彼此的生活互相付出着,他们的推让,是爱,而老师也在想办法即帮助他们走出困境,又顾全他们的自尊。当马上就要成功之时,突生枝节,细细品来,都是爱;《旧日梦》中描写了一位老师在监考时的遇见,他意外地遇到曾经的初恋和初恋的儿子,回忆突然呈现,让他为曾经的恋人惋惜不已。但小说的结尾处,母子同上高考的情景,让他读懂什么是坚持;《摔手机》中的老师,为了执行学校的规则,和学生表演了一次双簧,成功的表演,起到了威慑作用,让政令得以实施。但却是阴奉阳违。学生和学生家长都来表达不满,让老师意识到自己行为的失败,他没有气馁,而是选择一个新方法,继续尝试。当结局出现。真是感动于家长的理解,更感动于老师的良苦用心。四则故事,都是发生在老师和学生之间,别样的师生情让人动容,爱的传递、爱的回味、爱的付出、爱的理解,都让我们受益匪浅。具有现实意义的佳作,流年欣赏并倾情推荐!【编辑:平淡是真】
1 楼 文友: 2014-09-29 2 :04:00 爱的奉献,爱的分享,非常感动。祝福。脑梗死的用药护理
维生素D滴剂什么时间吃
宁夏治疗牛皮癣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