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月光了秧节散文

摘要:在江淮大地上,一个插秧季节结束了,在最后一次的插秧过程中,大家尽情地把泥浆互相抺在对方身上,然后,一起去聚餐。这就是“了秧”。而这一天,就被称作了秧节。 哎——,五月天来六月天,什么闲人在田边,

要不是秧把在我手,提个尾巴甩上天……

农历五六月,正是麦子抽穗菜花黄,遍地放水插新秧的季节。盱眙农村,不管是东片,还是葫芦套地区,到处是一片繁忙景象。这时候,走进田间,插秧的姑娘媳妇们,左手拿秧把,右手忙插秧,腰一弯,手指就像鸡啄米,一蔸蔸秧苗随着手指翻飞,眨眼间已经 水 ,原先的一片白水荡漾,很快变得绿意盎然,线上线行对行,秧田已经碧绿一片。姑娘媳妇们一把秧插完,直腰之际,一曲秧歌已经应和出口:

哎——,五月天来六月天,只有会计在田边,

要不是秧把在我手,提个尾巴甩上天……

这是改革开放前,还是“大集体”的时候,五六月插秧季节,各生产队的秧田边常见的场景。水稻种植,从种到收,是一项很繁杂细致的工程,而插秧,则是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水稻生产,二三月春寒料峭的时候,就开始整秧母准备播种。整秧母就是一个细活,它首先是施肥,通过耕耙把肥料和田土充分拌和均匀,放水浸泡后,然后再整成一个个秧畦。秧畦只有两米多宽,便于站在两边劳作。畦面平整如镜,水漫上去不得有深有浅。这时,把通过温床催芽已经喷嘴发芽的稻种均匀地撒在畦面上,水漫稻芽儿似露非露,太阳升起来的时候,正好给稻芽儿加温。而下雨或者气温太低的时候,就把水漫得深一些,起到保护稻芽的作用。然后,经过除草施肥等精心管理,约一个月左右,秧苗长成后,即可移栽到大田里了。盱眙地区的水稻,分为春稻和夏稻。春秧移栽得早,一般都是利用头一年留下的闲茬口或绿肥田来栽插,最迟也是利用五月中下旬收割后的菜籽茬来栽插。而夏秧则是栽插在麦茬田里。由于夏秧面积大,所以栽插的时间长,再加上有的地方水源不够充足,是望天田,天不下雨就没法插秧,因此,有的年份夏秧一直栽插到小暑节气。农谚说:“小暑漏漏漏,拔掉黄秧种绿豆”,也就是说,到了小暑节气,就不能继续栽插夏秧了,原来准备用于栽插夏秧的田块也只能改种绿豆了。

插秧是一件非常辛苦的活儿。一大早,秧田里的水还是刺骨凉的时候,就要去起秧。起秧是到秧母地里把秧苗拔起来,把成一个个秧把儿,既便于运输,也便于拿在手里栽插。起秧既可以弯着腰,也可以坐在板凳上。起秧的时候,既不能拔断秧苗,也要及时剔除杂草。大家在一起起秧的时候,一人起头,秧歌也就脱口而出:披星戴月起秧忙呀,同志哎——

众人于是一起应和:晨露洗脸风梳妆——

领头的又唱:一把一把起秧苗,同志哎——

大家接着和道:秋后就是粮满仓——

这块田里唱起来,那块田里也不示弱。于是,一唱百应,此起彼伏,你唱我和,乐此不疲,一时间秧田里便成了欢乐的海洋。

虽然大家在一起干活儿很欢快,其实,田里的蚂蟥却不胜骚扰,不时叮到谁的腿上,猛一拽,就血流不止。而有经验的只需轻轻拍打几下,蚂蟥就会自动从腿上掉到水里赶紧逃走。

最辛苦的还是插秧。两脚踩在水田里,左手拿着秧把,手指儿不住地掭出一蔸蔸秧苗,而右手则非常默契地揑过这一蔸蔸秧苗,轻轻一插,既不能深,也不能浅,插到水 ,只能点到为止。插得深了,泥浆淹没得多,影响秧苗成活发棵;插得浅了,水一浪,秧苗又会漂起来。每人一个秧趟子,大约五六尺宽,从左往右,一排秧苗插过来,腰儿也就从左扭到右,然后再插第二排。每排大约十来棵秧苗,一边插一边往后退,于是,十来行笔直的秧苗越延伸越长,一直铺到田边再重换一个秧趟子。手快的插秧手,一天能够插到五六分地,手慢的只能插个两三分地。插秧手每把一个秧把插完,直起腰来歇一下的时候,一句秧歌也就飞出口来:东啊风万里啊,红啊旗子扬啊——

大家也都直起腰喘一口气,一起和道:跃进号角震天啊响,震呀震天响——

秧田里一时间此起彼和:

洪泽湖畔春潮涌,春啊潮子涌啊——

男女老少插秧忙,插啊秧子忙——

尽管大家插秧的干劲很大,但一刻不停地插秧,腰儿不停地从左扭到右,一天扭下来,也是累得腰酸背痛,浑身象是散了架子。可想而知,一个秧季里,插秧的姑娘媳妇们早就盼着插秧结束的那一天了。一块块水田终于布满秧苗,只剩最后一块水田的时候,生产队长便宣布:明天了秧!

于是大家一起都欢呼起来:噢,明天了秧节喽!

了,这是结束的意思。了秧节,是一个秧季结束的标志,它没有固定的日子,哪天插秧结束,哪天就是了秧节。它是庆贺插秧结束的节日,是从插秧的辛苦劳作中解放出来的一天,也是全生产队男女老少特别是插秧的姑娘媳妇们最激动最欢乐的时刻。

这一天,生产队里不再安排其他的农活,男女老少能干活的全都到了那最后一块水田里插最后一次秧。

于是,一大早,大家把秧把准备好,满天星地撒满秧田,男女老少一齐下田,每人一个秧趟子,手快的秧趟子就宽一些,手慢的秧趟子就窄一些。连生产队长和平常站在田边记工分的会计也都下田插起秧来。因为是最后一块田,来插秧的人又多,活儿便显得轻松,于是,秧歌也就唱得格外响亮:

莺歌燕舞形势好,三夏生产掀高潮,

唱起秧歌劲头大呀,今年生产大飞跃。

这边唱完,那边又起:

田里格秧苗青又子青,管秧同志多呀认真,

勤施肥呀不缺水呀,育好壮秧要精心,同志们哪——

还有一老汉唱起了老调子:

嗬咳哎,嗬咳哎,右嗬咳哎,右嗬咳哎,右啊嗬得咳哎——

两个大嫂要上街哎,右嗬咳哎——

紧接着有人道白:上街干什么哩?

于是老汉接着唱:

扯起啊两块啊大花布,对襟褂子做起来,右啊嗬得咳哎——

于是,一田欢笑便陡然间爆发出来。

眼看着一块田的秧苗即将栽插完毕,又有人唱道:

三夏大地好风光,队长会计来插秧,

今天你们不要跑,叫你尝尝稀泥汤。

其实,早在分配秧趟子的时候,大伙儿早已心照不宣地把队长和会计围在 央了。随着这支秧歌一唱,就像一个号令,于是,大家一起动手,一把把稀泥一齐朝队长会计身上抹去,眨眼之间,队长会计早就变成了泥猴子。而队长会计也不再象平时穿的那么人五人六,而是穿着旧衣破裳,早早地就做好了迎接抹泥浆的准备,任由大家朝他们身上抹泥浆。而他们的老婆却在田边叽咕:“要是你家的人,你们舍得啊!”

不管队长会计的老婆愿意不愿意,队长会计却没有一点儿怨言,连平时的威严也不见了,只是笑嗬嗬地,也把手中的泥浆朝其他人的身上掷去。因为,这是了秧节中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在这个环节中,大家可以任性地把其他人抹得满身泥浆,而被抹的人却不得翻脸发火。由于平时队长会计很少下地干活,因此,这时候自然而然地就成了大家发泄不满,任意抹泥浆的主要对象。队长会计也知道大家的心思,因此早早地做好准备,穿着破旧衣裳来给大家抹个痛快。随着队长会计的“回击”,秧田里便眨眼间成了混战的战场。特别是有些小伙子,被心仪的姑娘抹得混身上下都是泥浆,却乐得笑得只露出两排白牙齿。

泥浆战终于结束,最后剩下来的一小角水面则由几个大嫂栽插完毕,其他人这时早就回家换了干净衣裳,到队场上集合了。因为,了秧节中最后一个程序就是大家聚餐。聚餐吃得很简单,绿豆米饭,萝卜烧肉,另外还有一锅青菜汤。但大家吃起来倍感甜蜜愉快,因为,一个秧季终于结束,接下来,就是加强田间管理,等着秋天收割那金灿灿的稻谷。

了秧节,过去农村插秧季节结束时的一个仪式。但农村实行生产制后,插秧已经不再是一个生产队的集体劳动,一家一户插秧结束后,也就不再“抹泥猴”了,顶多中午伙食丰盛些,以此作为对一个秧季结束的庆贺。

共 290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长淮的这篇散文让我想到了小时候劳动的情景。大锅饭时期,物质上虽然十分贫穷,但劳动总是很快乐的。劳动之外,人与人之间关系和睦,虽然缺衣少食,但觉得大家彼此没有什么差距,也很少矛盾。虽然我没有真正经历过生产队生活与劳动,但儿时对于“乡亲”的感情却很深刻。自从联产承包以后,人与人之间就生分了,利己主义在农村尤其盛行,更不要说还能有当时集体劳动的盛大场面。江苏淮安是典型的南方地区,水稻田遮天蔽日,我曾经经过那里,被碧波荡漾的水田稻浪深深的吸引。读了长淮的“了秧节”,勾起了我无限的遐想。看得出作者曾经经历过田间长期的劳动,否则,那些劳动中的细节及经验、感受是没劳动过的人所不知道的,其中的辛劳与快乐也是无法感受的。在北方虽然没有蚂蟥,却有水蛭,轻轻拍打使其逃走比生拉硬拽效果要好,这也都是我经历过的。只是那飘荡的劳动之歌,现在很难听到了;那排山倒海的劳动场面,现在也无法重现了。文学来自学习,文化却来自劳动,更需要传承。面对着如今的高楼大厦,我们如何找寻那丢失了的乡音乡情呢? 【泽蓝】 【江山部·精品推荐 】

1楼文友: 10:47:54 问候作者,恭祝美文成精!

2楼文友: 10:48:54 要不是秧把在我手,提个尾巴甩上天 劳动者最美的诗句!

楼文友: 16: 4:40 欣赏长淮老师的力作,预祝美文成精!

回复 楼文友: 14: :17 谢谢一米良好的祝福。祝愿江山和月光越来越精彩。

4楼文友: 2 :58: 9 情景交融的美文,充满地方特色的秧歌贯穿全篇,使文章更具生活气息!好文,拜读学习,预祝美文成精!

回复4楼文友: 14: 6:05 感谢你的美评。

回复5楼文友: 14: 4:0 谢谢祝贺。祝月光有更多的美文成精。

6楼文友: 14: 2:19 谢谢泽蓝,感谢你辛勤的。

7楼文友: 1 :44:21 文字优美,颇有音韵!学习了!

8楼文友: 1 :46:52 期待美文,再战辉煌!雨霖对散文要求较高,但这篇美文颇感动我!

回复8楼文友: 18: 0: 7 谢谢你的美评。欢迎提出批评意见。

灯盏花龙头企业都有啥

灯盏花龙头企业怎么样

生物谷灯盏花滴丸作用

青岛双鲸维生素D3价格
小孩打喷嚏流鼻涕属于什么感冒
生物谷灯盏花产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