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雅韵交公粮散文

立秋刚过,我就想到了“双枪”后的“交公粮”。儿时的夏天,是“双抢”时节,是农民最为忙碌最辛苦的时候,割稻是头等大事。稻子割完后,还要马上打谷、晒干,双抢结束后交到新市镇上的粮管所,卖给国家,这就是“交公粮”,也是“爱国粮”,我们这里习惯叫“还粮”。

每年五月份左右,生产队都会收到一张粮管所发的“售粮证”,上面清楚写着要交多少斤公粮,多少斤余粮。“售粮证”封面的背后还写着:完成粮食收购任务,是农民应尽的义务。还粮有时间上的规定,所以,农民不能拖延,总是先把粮交掉,才转回头来搞晚稻的田间管理。

从割稻到将稻谷弄干净,要经过很多道工序。那时,还没开始用收割机,都是用镰刀手工收割,腰酸背痛,非常吃力。割完后,用打稻机将稻子脱粒,再运到晒谷场上,先用竹编“筛过笪”把谷子筛选,在烈日下,爷爷经常把谷子翻身之后,晒干后用牙齿一咬,发出“嘣”的一声,说明谷子含水率几乎是零了,然后,将稻谷放到手摇的风车里,除去各种杂质,反复风几次,才算完事。

立秋后,双抢一般都结束了。农民第一件大事就是想到交公粮。因为“皇粮国税,天经地义”,农民还风趣地把公粮比喻是解放军粮。一般在八月中旬左右。生产队里动用所有的大船,派上队里所有最强壮的男劳力。早晨三点钟就开始挑谷装船了,因为早晨凉,又因为船开得早,可以提前到粮管所排队,否则要到下午才轮到。粮管所码头上,挂着醒目的横幅“欢迎农民朋友踊跃交售爱国粮”,场面也非常热闹。粮仓的谷子堆积如山,农民挑着谷子走上七、八米高的跳板,惊心动魄,汗流浃背。但总会看到农民朋友黧黑的脸上露出洁白的牙齿,一脸喜色。

包产到户后,到交公粮的那天,是全家上阵。父母亲将一袋袋稻谷背到船里,并带上茶壶、凉帽、铁锹等一应物品。然后,父亲摇船,我和母亲守护粮食,船一颠一伏往镇粮管所驶去。

停在岸边的还粮船总是很多,有时,需要等很长时间才能轮到。检验员先打开袋子检查,用一根玻璃管子戳进稻谷,取出一把,放小磨盘里一碾,口一吹风,数一下完整的好米数,就算出它的出米率,又扔几粒在嘴里嚼几下。如果谷子杂质太多,不干净或有些潮,他就会要求将稻谷倒在晒场上曝晒并现场去除杂质。司磅员称量后,父亲还要将稻谷一袋袋地扛到仓库再倒出,母亲也经常帮着扛谷袋。我力气小,帮不了大忙,只好留守在船里。

还粮并不是件轻松的事,最怕被评不合格。那么热的天,如果要求继续将稻谷晒上几个小时,耽误时间不说,人也肯定累得够呛。哪家人遇到这种情况,家里人难免要抱怨几句。

国家按照收购价向粮农支付粮款,粮食按质论价,单价在一元左右不等,此外,也有少部外加价粮和议价粮,除去上缴农业税,实际到手也有几百元,心里也乐滋滋的。

如果还粮的时候去得早,检查质量的时候顺利过关。我们就格外开心,心里悬着的石头放下了。我们的船停泊在新市西河口河埠头,父亲带着我们到新市镇上玩,嘴里含着五分一块的棒冰跟在大人的后面。中午时,会到北街“张一品”店里吃一碗肉丝面,父亲还乐滋滋地喝着老酒。回家的时候,买些肉回来。那时,恰好是农忙时节,多数人家根本无暇去镇上买菜,吃的都很简单。双枪结束又还了粮,算是大功告成了,吃顿肉,也算是犒劳自己了。

回来的路上,父亲脸上笑眯眯的——交粮任务完成,剩下的粮食,就是自己的了。正如那时流行的一句话: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

农民年复一年,种田还粮,为生活忙碌着。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出台后,取消了粮食收购任务,农民从此不用再还粮。2006年1月1日起,农业税被废止,中国延续了数千年“交皇粮”的历史终于结束了。

共 1450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农民种粮,等到收获的时候,再以低价交还一部分粮食给国家,这就是过去沿袭多年的交公粮。本篇就是具体介绍当时农民交公粮的情形。随着社会经济飞速的发展,国家取消了粮食收购任务,农民从此告别了交公粮的时代,真正享受到国家惠民政策的优待,至此,农民交公粮彻底从历史舞台上退出。文章再现了当年的这一历史现象,具有纪念意义。推荐共赏!祝好作者!【:树阴凉儿】

1楼文友: 21:10:49 过去农民种地要交一定数额的农业税,俗称交公粮。这种制度一直延续多年,后来国家取消了农业税,交公粮这一现象从此消失。文章再现了当年农民交公粮的热闹场景,很有纪念意义。欣赏学习!祝老师雅韵写作快乐! 崇尚自然,任其自然,顺其自然,乐得自然。

汉森四磨汤口服液价格

汉森四磨汤调理肠胃吗

汉森四磨汤小孩吃多少

灯盏细辛怎么泡水
1岁宝宝不消化怎么办
微信小程序的优点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