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华为小米争夺智能手机第一中产阶层却倒向苹新时代

此前C ys发布报告称,华为已超越小米成为中国智能市场第一名。这让 华为打败了小米 的话题引发热议。而此后IHS的数据则显示,小米在中国市场仍然领先华为0.2个百分点。因此华为小米为争夺国内第一展开了口水战。针对华为销量已经超过小米的报道,雷军在10月2 日的微博上转发了一则数据,提到安卓TOP10活跃机型中,小米品牌占了第9席,三星仅有一款排名第10。并调侃称:为啥友商品牌的总是不在活跃度榜里出现呢?

基于小米的表态,华为消费者BG负责人余承东表示: 华为目前仍在构筑强大的、支撑长期持续发展的核心能力基础,超越安卓领域同行不可避免,不能适应与接受这种变化的牛气互联模式公司,试图抹黑是无法阻挡华为前进的步伐,他们应该学会适应。

小米华为因抢销量第一打的不可开交,苹果在加速蚕食Android用户

尽管华为小米国内销量谁第一争的不可开交,但我们知道,双方的销量差距显然很微弱,也意味着双方在核心竞争力与品牌层面也并未真正拉开距离,双方面对彼此的攻势都没有占有压倒性优势。但华为与小米都将彼此视为死敌,认为只要又朝一日击倒对方,就能赢得市场从此高枕无忧。

小米华为彼此打的不可开交,显然没有看到最大的死敌是苹果。今年7月调研公司Gartner发布报告称,今年全球出货量同比涨幅将降至 . %,主要因为中国市场表现低迷。此前华尔街称,市场研究机构康特波因特研究公司研究主管汤姆 康(音)说,目前中国市场的智能渗透率已超过90%,这意味着国内人手一机或一人多机的现状已经相当普遍。智能机厂商的增长空间不再是首次购买智能机的用户,而是如Gartner调研主管安妮特 齐默曼所说: 赢得升级换代的用户。

在赢得升级换代的还彻彻底底改变了生活环境用户方面,苹果反向蚕食Android用户的势头正让华为小米的潜在用户流失。事实上,早在去年iPhone6发布的时候,Kantar Worldpanel公司的首席研究官卡罗里纳 米拉奈西就在一份报告中称: 自从苹果推出了iPhone 6和6 Plus之后,该公司一直在蚕食中国城市市场的份额。 去年Citi Research分析也显示:仅有20%的iPhone老用户升级到了iPhone 6或iPhone 6 Plus;大约有50%的iPhone 6/6 Plus用户来自Android。

从苹果日前发布的财报中则再一次显示这些动向。苹果公司在10月28日凌晨公布的最新财务报告显示,苹果第四财季净利润111亿美元,相比去年同期上涨 1%。在会议上,苹果CEO库克说出了一组关键数据,即在这一季中,安卓用户更换苹果的比例则达到了 0%。

Android阵营目前显然是以三星华为小米为三大主力品牌。那么这些转投苹果的Android用户就一定是来自三星的吗?显然不全是。据IDC 全球季度追踪 (Worldwide Quarterly Mobile Phone Tracke)工具显示,三星继续在全球智能出货市场上占据头名位置,所占份额为2 .8%,相比三星去年同期7960万部出货量,2 .9%的市场份额,三星出货量市场份额仅同比下降了0.1%。苹果公司第三季度全球出货量为4800万部,所占市场份额为1 .5%,排名第二,去年同期则为11.8%,市场份额提升1. %,出货量实现了22. %的同比增长。苹果在大中华区的收入数据为125.18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2.92亿美元增长99%。

从这里我们看到,苹果公司出货量与市场一个多小时过去了。到昨天早上9点多份额增长的原因是,iPhone正在加速吸引原Android用户进入iOS阵营。而数据显示,三星被蚕食的份额仅仅是其中的一小部分,另外其中一部分被蚕食的Android用户除了来自HTC等没落品牌的用户之外,显然应该还包括来自华为小米为代表的国产厂商的Android潜在用户或原有用户。

越来越多中产阶层倒向苹果:是小米华为的最大隐患

华为近年来成绩有目共睹,有自研,并通过Mate7、P7等爆款基本奠定了其产品品牌向中高端产品的迈进的基调,但其未来的产品创新与提升以及后劲与表现,则要打上一个问号。两个月前华为发布新旗舰Mate S定位4000元的高端价位,市场反应相对平淡,并未发生如此前Mate 7抢购断货的现象,华为也未公布Mate S的真实销量,表示内部在反思之中,这体现出华为在高端市场尚未站稳脚跟以及后劲不足的系列问题。华为一直强调不做低端,那么未来要站稳中高端市场,就无法逃避在自身产品创新与技术能力上对标苹果,iPhone的高端品牌符号进一步坐实才是其最大的威胁。

而小米的脆弱处在于,在智能机发展成熟,Android系统持续优化的前提下,基于Android开发的第三方系统MIUI带来的溢价与品牌符号意义已经不大,这么多年,小米在软件生态布局上还是一直拿MIUI来说事,就意味着小米需要反思自己的软件生态。随着智能机普遍进入成熟阶段,在硬件,小米Note等产品缺乏明显创新与溢价,软件上,小米在小米商城、MIUI之外,宣称自身是互联公司但一直缺乏杀手级的软件产品来提升其品牌溢价也是一大硬伤。


骨折恢复后如何补钙
奥利司他胶囊安全吗
计划生育科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