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房产业帮开发商找钱上海冒出资金中介图.源泉

“9~10月是房地产市场传统的销售‘旺季’,但今年很可能面临旺季不旺的窘境。”这是一位上海地产业资深人士的感叹。目前,地产行业人士都在观望,期待市场回暖,更期盼政府能够出台政策,拯救目前的“熊市”。

据《每日经济》调查,在上海,目前正出现一个为开发商融资服务的新行当。这些被称为“资金中介”的掮客,主要服务对象就是开发商,他们替开发商寻找各种渠道借钱,包括银行贷款、典当行、民间借贷、私募乃至风险投资。

资金:银行收紧 融资受阻

据悉,“资金中介”的服务费用通常是借款总额的1%~4%。费用虽不低,但开发商仍然对他们表示欢迎,希望通过这些神通广大的 “能人”,帮助他们找到开发资金。

根据银监会第二季度的统计,截至6月底,全国商业性房地产贷款余额为5.2万亿元,同比增长22.5%,比上年同期降低2个百分点,增幅连续7个月出现回落;房地产开发贷款余额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17.7%,增幅比上年同期降低8个百分点。

上市曾是去年各大房地产企业最为推崇的融资手段,但今年也已失效。自恒大地产今年初香港IPO受阻之后,证券市场就开始逐渐收紧。不仅重庆龙湖等多家地产公司延迟赴港上市时间,富力、复地等一心回归A股的房地产公司,也因为迟迟未能获得证监会的审批通过而一再推迟登录A股的时间。

在银行贷款、证券公司的融资渠道被“收窄”之后,原本暗潮涌动的民间借贷市场也开始提高贷款门槛。原先被允许以工业用地作为抵押的房地产项目,目前已经基本被“民间借贷”封杀。“即使是私人的‘高利贷’,也不接受以工业用地作为抵押物的开发项目。”专事“资金中介”业务的韩 这样告诉。

销售:明折暗降 打价格战

比资金断链更容易引起开发商紧张的,无疑是楼盘滞销。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今年上半年,11个重点城市成交量仅占去年同期比重为55%;全国商品房累计销售面积25892.6 万平方米,同比减少7.21%,与去年同期21.45%的增速相比明显下降。在已经公布中报的55家房地产上市公司“积压”的存货达 128.9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446. 8亿元,增幅达86%。

楼盘的滞销,让开发商紧张无比。各地普遍出现开发商明折暗降的活动,给予消费者各种优惠,但却效果不佳,因此开始了更大幅度的降价。

滞销之下,开发商对未来市场的趋势普遍悲观。有了这样的预期,开发商就竭力节省各项营销开支。一位营销人士所在公司已连续半年将每月的营销费用控制在10万元以内,而以往该项费用都会高达二三十万元,老板甚至建议他们通过中介公司找客户买楼。

土地:拍卖冷淡 退地盛行

资金寒流和滞销降价,扼住了房地产企业的两条最主要的血脉,使得他们不得不“割肉”求生。退地和卖地,成为很多开发商应对资金断链和楼盘滞销的主要方法。

北孚地产研究所7月发布的地价指数称,开发商夺地竞争热情持续下降,地方政府不得不因此推迟供地计划。以上海为例,上海二季度仅供应两幅土地,且都是位于奉贤和南汇的郊远区域。

在土地拍卖市场的同时,去年吃进高价“地王”的开发商则纷纷通过退地或卖地的方式,将“烫手山芋”抛售出去。5月14日,万科将公司所持有的东莞市万科置地有限公司50%股权转让。项目公司所持有的正是一年前土地价格疯狂飙升时期,以14.12亿元的价格拿下的 “地王”——东莞市南城水濂村地块。

近期的万科中报透露,下半年将进一步减少土地购买,除真正优质稀缺的资源外,绝不轻易出手。

是四月份。那时候左旋肉碱的竞争还不是很激烈。左旋肉碱符合了:需求广专家:放弃暴利心态“过冬”

复旦大学房地产研究中心主任尹伯成认为,地产的“冬天”是地产商自找的。尽管市场低迷,大部分开发商仍然趋向仅给予5%的降价幅度,因此导致滞销,是很自然的事。就像一个 的人在冬天里仍然不愿意穿衣服,自然会被冻死。

尹伯成认为,目前,开发商惟一要做的就是放松心态,降价15%~20%。有句古话:“没有卖不掉的商品,只有卖不掉的价格。”如果价格能降至2007年初水平,房地产的“冬天”就完全可以避免。至于去年高价买地的那些企业,大多已通过去年的牛市获取了暴利,虽然会有所损失,但不至于被困死。

关键词:

漳州医院哪家治疗白癜风好
西安治疗阴道炎哪家好
治心律不齐的药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