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非常简单(1)
道,非常简单,《说文解字》的“所行道”也。《老子》有言:“使我介然有知,行于大道,唯迤是畏。大道甚夷,而民好径。”形而下的具体的现实中的“道”,有何特点呢?较之于“径”,道再不济也是双向的马路,而径,则是羊肠小道——单行路而已。
明白了现实中的道的双向行驶性,于是,古人形而上地哲学抽象化地把“道”概念化了。因为阴阳乃天地万物之法则,而“道”的双向性,不正是阴阳的具象么?于是,《易经·系辞》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言:天地者,阴阳之道也。
这里,有必要复习阴阳之概念:凡矛盾对立之双方,阴阳皆可囊括之。比如,已知若为阳,未知则为阴,凡火性的,向上的,向善的,积极的,雄性的等,皆为阳,反之则为阴。
通观《老子》 ,道义有四:
一,哲学思维方式。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方式。一如“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也是人类独有的“道”。动物们即便有此道,但至少没落实在文字上。
二,道即阴阳之综合。虽然《老子》全篇只有第四十二章有阴阳二字,“万物负阴而抱阳”。但老子在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表述,非常明显地说明了“道”的阴阳综合一体性。所谓“反”,即阳作,则道阴;阴作,则道阳。《内经》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之道,与老子的道,应该是同一个概念。“大道至简”,“大道之所以至简”,就是因为:道,其实就是阴阳二字啊。
三,修道习常的道。无需多言。
四,老子定义的“道”:为而不争。老子在第八十一章结论:“天地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争,引也,往自己这边拽也。无非在“欲”的指导下的。无欲,争什么呢?!
《老子》开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呢?能被说清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被命名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非常道,就是:非,常道。常道,即永恒不变的道。)
开宗明义,老子阐述了“道”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老子所述,与现代关于“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的阐述,完全一样——真理总是相对的,阶段性的,没有绝对正确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得不叹服两千五百年前,先古哲人在认识论方面的智慧。老子实际上阐明了“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这两者关系的基本哲学问题。所以老子才在第七十一章阐明:知不知,上。“道与名”,可以理解为“内容与形式”或“里与表”的关系。
老子是如何得出这一精辟的哲学概念的呢?
老子在“导引”修身时,从鼻息中悟得道之真谛:呼吸一如阴阳,若呼气是阳,那么吸气便是阴。所以道法自然——道法呼吸的样子了。道,在老子的笔下,为何只能效法,而非就是自然呢? 呼气时,不能吸气;吸气时不能呼气。然而,道,就是吐纳之综合,可是吐纳又必须分而行之。纳之尽,吐便是道;吐之尽,纳才是道。吐纳皆道,又都非常道——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于是纠结的老子突然发现:可以字而文之的道,就一定不是永恒之道了。
现在明白了古人喜“道”不喜“径”的原因了么?径,只有阴或只有阳,“残缺不全”的,不在“道”上了。
共 120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道德经》又名《老子》,这是一本文字虽然少,仅仅五千余字,但是内容却十分深奥广博的经典型著作。著作阐述的核心就是“道”,关于对“道”的理解,可以说就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样;作者在通观著作后,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概括,对于“道”的理解有四:一是哲学思维方式,二是阴阳之综合,三是修道习常的道,四是为而不争;再谈了四点理解的基础上,在此引用原著开始的两句话加以佐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语言严密严谨,逻辑性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看法,颇有说服力。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1 楼 文友: 2017-0 -22 20:51:04 道,其实深奥难测,博大精深。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北海治疗妇科医院宝宝脾虚吃什么药广西癫痫病专科医院
明白了现实中的道的双向行驶性,于是,古人形而上地哲学抽象化地把“道”概念化了。因为阴阳乃天地万物之法则,而“道”的双向性,不正是阴阳的具象么?于是,《易经·系辞》言:一阴一阳之谓道;《内经》言:天地者,阴阳之道也。
这里,有必要复习阴阳之概念:凡矛盾对立之双方,阴阳皆可囊括之。比如,已知若为阳,未知则为阴,凡火性的,向上的,向善的,积极的,雄性的等,皆为阳,反之则为阴。
通观《老子》 ,道义有四:
一,哲学思维方式。由具象到抽象的思维方式。一如“形而下者谓之器,形而上者谓之道”。这也是人类独有的“道”。动物们即便有此道,但至少没落实在文字上。
二,道即阴阳之综合。虽然《老子》全篇只有第四十二章有阴阳二字,“万物负阴而抱阳”。但老子在第四十章“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的表述,非常明显地说明了“道”的阴阳综合一体性。所谓“反”,即阳作,则道阴;阴作,则道阳。《内经》的“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之道,与老子的道,应该是同一个概念。“大道至简”,“大道之所以至简”,就是因为:道,其实就是阴阳二字啊。
三,修道习常的道。无需多言。
四,老子定义的“道”:为而不争。老子在第八十一章结论:“天地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争,引也,往自己这边拽也。无非在“欲”的指导下的。无欲,争什么呢?!
《老子》开篇: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什么意思呢?能被说清的道,就不是永恒的道。能被命名的名,就不是永恒的名。(非常道,就是:非,常道。常道,即永恒不变的道。)
开宗明义,老子阐述了“道”的相对性与绝对性的关系。老子所述,与现代关于“真理的相对性与绝对性关系”的阐述,完全一样——真理总是相对的,阶段性的,没有绝对正确的、永恒不变的真理。不得不叹服两千五百年前,先古哲人在认识论方面的智慧。老子实际上阐明了“世界的可知性与不可知性”这两者关系的基本哲学问题。所以老子才在第七十一章阐明:知不知,上。“道与名”,可以理解为“内容与形式”或“里与表”的关系。
老子是如何得出这一精辟的哲学概念的呢?
老子在“导引”修身时,从鼻息中悟得道之真谛:呼吸一如阴阳,若呼气是阳,那么吸气便是阴。所以道法自然——道法呼吸的样子了。道,在老子的笔下,为何只能效法,而非就是自然呢? 呼气时,不能吸气;吸气时不能呼气。然而,道,就是吐纳之综合,可是吐纳又必须分而行之。纳之尽,吐便是道;吐之尽,纳才是道。吐纳皆道,又都非常道——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道。于是纠结的老子突然发现:可以字而文之的道,就一定不是永恒之道了。
现在明白了古人喜“道”不喜“径”的原因了么?径,只有阴或只有阳,“残缺不全”的,不在“道”上了。
共 1206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道德经》又名《老子》,这是一本文字虽然少,仅仅五千余字,但是内容却十分深奥广博的经典型著作。著作阐述的核心就是“道”,关于对“道”的理解,可以说就像一千个人就有一千个哈莫雷特一样;作者在通观著作后,经过深入细致的思考概括,对于“道”的理解有四:一是哲学思维方式,二是阴阳之综合,三是修道习常的道,四是为而不争;再谈了四点理解的基础上,在此引用原著开始的两句话加以佐证,增强了文章的说服力。文章语言严密严谨,逻辑性强,阐述了自己的观点看法,颇有说服力。问好作者,祝您佳作不断!【编辑:平淡如水】
1 楼 文友: 2017-0 -22 20:51:04 道,其实深奥难测,博大精深。 不与他人攀比,只求自己进步!北海治疗妇科医院宝宝脾虚吃什么药广西癫痫病专科医院
- 下一页:p我行我素p
- 上一页:传奇族长 第三百三十六章 进入落龙领地查探(二更)(1)
最近更新
- 06月21日游戏稀罕事德国牧羊犬产崽长象鼻位置
- 06月21日游戏科莫多巨蜥有毒吗科莫多巨蜥是有毒的蜥蜴位置
- 06月21日游戏秋田犬为什么那么贵该犬有非凡的勇气位置
- 06月21日游戏研究表明狗狗的表情是有目的卖萌只为讨你欢位置
- 06月21日游戏科学洗澡京巴正确洗澡全攻略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可卡犬怎么梳毛需要什么工具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可卡和史宾格的区别可卡犬耳朵较长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可以给阿拉斯加犬吃水果吗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可以用强生沐浴露给古代牧羊犬洗澡吗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可以喂养京巴狗的食物都有哪些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可卡犬价格多少英国可卡犬价格不同地区价格位置
- 06月20日游戏可卡犬也会坐吗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