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戏

话说东京旧宋门甜水巷子里住着一个敲更的和(1)

话说东京旧宋门甜水巷子里住着一个敲更的和尚,法名了空,每天绝早在曹门与宋门之间的巷子中敲更,唤醒人们赶趁生活,人们布施他些浆汤、饼物、衣物、钱财,以此养活自己。
和尚本是郑州泰宁军人氏,俗姓杨,庄户人家出身。他与隔壁庄户女儿李巧儿两情相好,就要纳聘成婚。那年春天,县长进乡课查夏收情况,见李家女儿在庄园里采桑叶,容貌姣好,当即就强媒硬保,要把李家女儿抬回来做小妾。那时和尚听得,提了条枣木棒子,骑着白马,赶到李家,一顿棒子,将县长一干人打跑。县长一者要李巧儿为妾,二者被和尚打了,恼羞成怒,就请托在州郡做守牧的舅舅,带了上千人的武装,将两家庄户都围住。把和尚揪出来,打个半死,然后押在牢里。李巧儿则被带到县长府中。县长气尤未消,又设下毒计,叫一帮衙役晚上化妆成强盗,闯入李家庄中,见人就杀,见财就抢,落后又把李家烧了,可怜李巧儿父母兄弟也惨死在火中。那几个衙役又偷偷将抢来的财物藏在和尚庄中一棵杨树下。县长白天来查案子,在杨树下掘出来财物,就以私通盗贼杀害平民的罪名将和尚父母关进大牢,等到来秋,押到菜市口杀了。和尚也因这莫须有的罪名,一直被关押在大牢内。
等到改朝换代,晋去汉来,和尚得以从牢中解放。出来时家破人亡,心里已经是凉了半截。后来又打听到,李巧儿不堪受辱,在县长家中上吊自尽。和尚寻找亲眷,亲眷又在战乱中死的死,逃的逃,落得自己孤身一人,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和尚哭一会儿,笑一会儿,在酒楼中大醉一番。酒醒后,发觉前尘往事好似一场大梦,再无眷恋,便一条竹杖,一双麻鞋,出关到五台山剃度出家,取法名了空。了空以为在青灯古佛的世界中,再无尘世俗事的烦扰,谁想寺院中主持执事的行事,也和官场中一样,勾心斗角,互相倾扎;又有和官僚勾结的,利用俗世权力排挤师兄师弟,直把一个佛门圣地,文殊菩萨的道场,弄得乌烟瘴气。了空叹口气,离开了五台山,来到东京大相国寺,只是走得匆忙,没有拿度牒,寺院不让他挂搭。了空没奈何,只得在宋门里赁了间屋子住下,每天在巷子里敲木鱼提醒人们早起,以此维系日子。和尚这一敲,就是五十多年。
和尚本来长得很胖大,七尺来高身材,疏眉细眼,隆鼻方口,满脸堆笑,俨然天王殿后面供着的弥勒菩萨。为人很随性,也就是佛家所说的随缘,百事不执着。心又好,又会看相预料吉凶。
他每天布施到的食物钱财,花不了的,就丢给东京城内的困难人家、乞丐、流浪汉。或者把多余的钱,统统买来糖果儿,抛给巷子里的孩子们,以此孩子喜欢跟在他后面。俗话说“远来的和尚会念经”,可是了空会念的经不多,孩子们就编句顺口溜,说是“敲更的和尚有糖果儿吃”。他们跟在和尚后面,念这个顺口溜,和尚听到他们念了,就笑笑,在货卖郎那里买糖果,撒给孩子。
当时战乱频仍,灾荒四起,逃难到东京的人家不计其数。其中饿死的,冻死的,病死的,老死的,累死的,伤心而死的,被人打死的,遍是街头巷尾。然而富贵人家却是香车宝马,大鱼大肉,歌舞喧天,奢侈无度,真正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和尚每天在富贵人家宅后淘沟,将他们浪费冲出的米粒淘出晒干,积少为多,然后煮成稀粥,救济苦难百姓。于是人们都称他为活佛神仙。
他也是随缘惯了的,每天三顿有吃的,春天有件直裰,冬天有件破絮袄,就知足了。只因他随性随缘,绝早有人问路,先是指着西边一条道儿说“这是名正言顺”;然后指着开封府方向说,“这是情势所逼”。然后问和尚,他该何去何从?和尚看他身上穿着团花夹袄,丝鞋净袜,戴着幞头,眼眉如画,嘴上没一点髭须,下巴一点黑痣,一看就不像是平常人家,又问得蹊跷,于是朗然说道:“要我就没那么多想法,低着头只顾走,走到哪儿算哪儿!大概总往酒香处走吧,我是个被酒香牵引的人!”那人低头想了想和尚的话,果真低着头往前而去,却是往开封府方向去的。和尚在后看着他,摇摇头道:“我是被酒香牵引,他则是被五蕴牵引!”
有一天在樊楼四周闲荡,看见一群闲汉围着两个斯文人要打,和尚本也会耍拳术枪棒,三拳两脚将闲汉打跑了。其中一个斯文人对他道:“你来跟我吧,我可以给你富贵!”和尚笑道:“你能给我富贵,却给不了我悠闲适意。”当下拒绝了斯文人的美意,却只要了他馈赠的一块玉佩。有说和尚傻的,有说和尚说的是真谛,是个活佛的。和尚也不理会,自得其乐。
某年深冬敲更,看见街道边躺着一个饥寒交迫的汉子,和尚道:“既然是我看见了,便是你我有缘!”当下脱了破袄,披在那汉子身上,把身上的钱都给他,让他去买壶酒喝,暖暖身子,又将自己身上那个斯文人赠的玉佩给他,说道:“你拿着这块玉佩,去见这个人,他必定会接济你的!”看那汉子,也没有鞋穿,又把自己的棉鞋脱下给汉子。自己一件单衣,赤着脚,踏着雪,回到住处。
某一天敲更,看见道旁有一个包袱,走近一看,里面是一几个月大的孩子!和尚道:“我年纪已老,正忧愁死后无人入殓哭丧,现在却在道旁捡到了这个孩子,岂非冥冥之中自有天意,使他与我在这里结缘?”伸手去抱孩子,那孩子就啼哭起来,和尚听到他哭声,又面色凝重道:“这孩子蜂眼豺声,只怕后来是个大恶人,不是个孝顺儿子!”想着便又撇了包袱。走出几步后,又想:“这孩子不是张三看见,也不是李四看见,偏偏就是我了空看见,这便是缘分!纵然他以后真是个大逆不道的儿子,也是我命里注定该有的。一切随缘吧!”于是就把孩子抱进怀中,带回家来如亲生儿子般抚养。
和尚偶尔也为人算命起课。那年来了个人,大约五十多岁,方脸大耳,面如重枣,身后跟着一个头戴幞头,眉眼如画,嘴上没一点髭须,下巴上有一点黑痣的人;两人衣装虽然都是平民衣装,但是料子却是人间少有。方脸大耳的问:“请神仙帮我算算还有多少寿命?”和尚道:“从来都是富好算,贵好算,只是寿命难算。这个卦和尚算不得。”那人又道:“我寿命关系重大,请神仙务必算一算。”和尚道:“我若说你可以活到百年,你就高兴了;假如我说你活不过今晚,你却又生我气了。世间人都是这样。”那人道:“无论百岁,或者是今晚,也都是命里注定,我不会多有言语。算过了,我自有百金相赠。”和尚见他说得合拍,便给他算了一卦,然后说道:“假如今年十月二十日晚上,天朗气清,那么你寿命就可以延长一纪;否则,你就措办后事吧!”那人听罢,愀然不乐,最后丢下百金赠与和尚,便与那个跟随心事重重走了。
后来又来了一个人,大约三十岁左右,面容俊朗,手上抓着一把破布裹着的大刀,然而是奴仆打扮,见了和尚就说要算姻缘。和尚见他满脸愁容,两眼忧伤,知他是为情所困,便说道:“许多人都说若信卜,卖了屋;卖卦口,无量斗,我若算来不合你意,你信吗?”那人道:“且算一算吧!”和尚便要了他的生辰八字,以及一个女子的生辰八字,掐指一算道:“得出的是屯卦里的六二爻:‘吞如儃如,乘马斑如;匪寇,婚媾。女子贞:不字,十年乃字。’”那人道:“什么意思?”和尚道:“就是你喜欢的人,一定要等十年以后方可与她结合。”那人摇头道:“为什么我还要等十年?十年后她都人老珠黄,而我也是四十岁的人了!不准!不准!”口里又说着“不会的!不可能的!”痴痴呆呆走了,连算卦钱也没给。和尚也不和他计较。
你说他算的卦准不准?很难说的。后来和尚到开宝寺游玩,看见里面皇帝御容,才知道,那天那个方脸大耳的乃是太祖皇帝。太祖死后,他的弟弟赵光义便做了皇帝。三教九流中,有人传说太祖是被赵光义害死的,那天雪夜,太祖屏退宫人,和赵光义两个人在宫中饮酒,宫中人看见烛影下,赵光义多次避席跪拜。等到宫漏三更时,积雪已经数寸,宫人听见太祖皇帝用斧戳雪,大声说道:“好做!好做!”之后不久,就传来太祖驾崩的消息。“烛影斧声”对赵光义极为不利,太平兴国六年,他便向天下人昭告当初他与太祖与杜皇后立下的盟书,以此证明自己继位合法,这便是“金匮誓书”。可是这仍不能使天下人信服。后来秦王赵廷美以谋反被废为庶人,太祖儿子赵德昭、赵德芳相继不明不白死去,更是让许多人相信“烛影斧声”是赵光义一手策划的阴谋。赵光义无论用何种办法,掩饰遮盖,都再也无法堵住天下人之悠悠众口。且不说“烛影斧声”是不是真的,只是太祖死的日期,确实是那年十月二十晚上。
再说了空和尚自从养了那个捡来的弃儿,待如亲生一般,用每天布施来的钱物,请来一个乳娘,给他喂乳。长到一岁,孩子比平常家的要壮大许多。到两三岁可以走动了,需要吃需要穿,光靠和尚敲更布施,不够花销,他就白天也出去走动,给人算卦起课。得来的钱,他也不拿去买酒喝了,省下来给孩子买衣服食物。孩子长到五六岁,虎头虎脑,真好像当年的石勒一般。豺声蜂目,鸟喙鹿颈,膀阔腰粗,专一欺负邻左邻右同龄孩子。被欺负孩子的父母找到和尚,和尚也生气,把养子叫来,待要训斥。可是他却学三国时的曹孟德,略施小计,蒙骗和尚。和尚信以为真,就以为是被欺负孩子父母的错儿,从此以后别人父母来告状,和尚也不理会了。养子更加肆无忌惮,横行附近巷子,俨然一霸王。长到七八岁,孩子也有六尺来高了,和尚见他长得越发凶恶,这一天把他叫来,殷切对他说道:
“孩子,我不管你从前是谁家出来的,但只要是我养着,你就要做个规规矩矩,清清寡寡的孩子。佛家有说五取蕴苦,就是说人的苦恼烦恼哈,都是由色、受、想、行、识产生的,从心底里排除这个五取蕴苦,那么人就可以得大自在了。”
孩子粗声粗气道:“什么叫色、受、想、行、识?”
和尚道:“这就是说,不要受到外界的干扰,去做事情;要按照自己本来心灵纯真的面目,去做事情。”
孩子握拳高声道:“我不懂!”
和尚叹口气道:“就是说,你看到别人有钱花,也不要自己也想着有钱花;看到别人有酒有肉吃,也不要自己也想要酒要肉吃。知道么?”
孩子面红耳赤,抗声道:“那有什么意思!又不能吃,又不能喝!跟木头有什么区别!”
和尚道:“做木头不好吗?什么也不用想,就得大自在。”
孩子道:“做木头好吗?什么也吃不着,什么也喝不着,有什么意思!”
和尚听着不对路,就批了他一个耳光:“你这孩子,小小年纪就想着喝想着吃。你没听过一句话吗?小时偷针,大时偷金!小时候不学好,长大了就成为一个令人不齿的大恶人了。”
孩子被和尚一打,就攥着拳头呜呜哭起来。和尚见他哭了,心就软了,又想起当年是佛祖的意思让他遇见了这个孩子,天意如此。他便把孩子拉近身前,柔和道:“别哭了!别哭了!是我不对!只要你别做出伤天害理的事情就好,能不能像木头一样清静无为,无所谓了。”
和尚便给孩子取名叫杨五蕴,是希望他没有五蕴之苦的意思。又开始教他枪棒之法。杨五蕴虽然蛮横,但是对学枪棒,却是十分感兴趣。一招一式,你只要教他三遍,他就会了。又爱看《太史公书》《左传春秋》《汉书》,常常学那个陈胜,废书道:“王侯将相宁有种呼?”和尚喜道:“莫非你就是当年的石勒?将来要干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情!”于是又开始教他刀法。这套刀法乃是和尚在敲更的几十年里自创的,一共有三十六式,每一式皆可以独当一面;学完十式,那就可以在万军中取敌人首级如探囊取物;学完三十式,那就可以纵横江湖;学罢三十六式,那就可以称霸天下了。其中最后压轴六式,最为关键、最为犀利、最为要命,可以说这套刀法的精髓都在最后六式上。了空把这套刀法取名叫冤孽三十六刀。
那一年杨五蕴十四岁,和尚想着无论是亲生还是收养,都是自己一手养大的孩子,老来靠子,自己的衣钵总归要他来继承,那最后的冤孽刀六式口诀,不传给他,还传给谁?难道要让这绝世刀法随自己埋葬地底?于是就在家中坐等杨五蕴回来,传授他最后六式口诀。可是左等右等,等到天黑,也不见孩子回来。他平常确实一天不着家的,只是到了天黑必然就回来。和尚正等得心焦,左邻以捡粪度日的李九哥一面跑进来,一面说道:
“不好啦!不好啦!五蕴在瓦子里出事了!”
和尚忙问道:“五蕴出什么事了?”
李九哥道:“五蕴在桑家瓦子里把人打了,腿都打断了!现在开封府的人将他拿进大牢去了!”
和尚在椅子上骨碌立起来,问道:“五蕴怎么就把人打了?”
李九哥道:“五蕴在瓦子里赌钱,把钱输光了还要赌,庄家不愿让他赌,他就一顿拳脚把庄家打了,胳膊腿都打断了。庄家的徒弟围住他,他也把他们打了。后来有人叫来了官差,一条链子就带到了开封府里。你说这五蕴,没钱就别赌了,还打人!如今关在大牢里,怎么出来?”
和尚二话不说,就往开封府走。也算是五蕴交好运,此时在开封府做主的是赵光义。赵光义听说宋门的了空和尚求救自己养子,便叫人把他请进来。和尚进去一看,才知道,眼前的赵光义就是那年他在大相国寺救下的那个斯文人!赵光义叫人去点检,看监牢里是否押着一个叫杨五蕴的,如果有就当即释放带来见他。至于被杨五蕴打断腿的人,由开封府请人疗养,并支付赔偿钱俩,倘若伤者不服,就抓进监牢里关个十天半月。和尚心里道:“罪过罪过!就因为这个孩子,致使开封府徇私枉法,伤者有冤难申,真是罪过!罪过!”官差将杨五蕴带上,赵光义一看,见他虎背熊腰,骨骼粗壮,面上就堆下笑来,对和尚说道:“了空大师,日后若还有需要帮忙的地方,尽管来找本府!”又拿出一个拜帖交给杨五蕴,道:“我看你样子,有当年班超飞而食肉之状貌,他日必定封侯拜相。如今时世,正是需要你这种机变拳勇的人,你好自为之!你拿着这个拜帖,倘若有事,可以直接来找我!”又要赠和尚父子金银,和尚婉拒了。落后赵光义一直送出府门外来。

共 1051 字 7 页 ... 转到页 【编者按】看完这篇小说后,我不得不赞叹作者的博学。这是一篇集周易、历史为一体的传奇小说,文中的了空和尚,曾是一个庄户人家,因两小无猜的李巧儿被县长强行掠去,还残杀了了空和尚及李巧儿的家人。改朝换代后,了空被放了出来,得知李巧儿不甘受虐上吊自杀,而自己也举目无亲,便做起了敲更打卦的和尚。他原本无求无欲无牵无挂,却因机缘巧合:为宋太祖卜过卦,为赵光义解过围,还捡了一个路边的弃儿来养育。他的养子杨五蕴,打从收养他那一天起,就观其五官不是善类。但了空和尚自从有了养子,便鬼使神差地对他产生了希望,梦寐着自己的衣钵后继有人,还可以老有所依。谁知杨五蕴学得和尚的武功后,常常寻衅滋事,惹出许多让人不齿的事情来。了空和尚虽然心灰意冷,却念着父子一场,放了杨五蕴一条生路,指点他去投靠赵光义。却不料几年的时光,杨五蕴已成了赵光义的得力爪牙,前来追杀知道赵光义黑幕的秦风,不曾想了空和尚竟与秦风夫妇住在一起。初次下手无果,还得知了空所教他的刀法保留了最后的六式,于是杀机更甚,对亦已逃离的秦风等人穷追不舍,直至了空放弃生命,秦风夫人惨死。文章最后的那一串为什么,有秦风的为情所困、为情所苦;有了空的一念之仁、种下祸根、酿成大祸;那是剧中人的不瞑目、不甘心、也是作者的呐喊、读者的沉思——如果,了空没有抚养杨五蕴,他也许早就饿死街头;如果了空没有教杨五蕴武功,他也不会助纣为虐、恩将仇报;如果了空不一次次地纵容杨五蕴……也不至酿成最后的恶果。可惜,那只是如果!这也是一个读者可笑的痴迷——如果没有杨五蕴,又哪来这么精彩的小说呢?抛开朝代不讲,历年来,不也常有官压百姓、子不学好的事吗?从杨五蕴身上来讲,如果说人之初性本善,那罪过确实是了空和尚的了,是他的管教和纵容害了别人也害了自己。如果说人之初性本恶,真想不通了空那样大智大慧的人怎么就不能大彻大悟?明明看出了杨五蕴的豺狼之心,还收他做什么?这岂是一句你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就能解脱的!这篇文章,彻底瓦解了养儿防老的保守思想,更进一步地说明,如果一味地姑息孩子犯错,最终导致的结局是老无所依!小说跌宕起伏,引人入胜,惹人深思!佳作,倾情推荐!【编辑:风飞沙】【江山编辑部精品推荐01 111424】
1 楼 文友: 201 -11-1 1 :25:06 我原以为,爱可以感化一切邪恶,就像金庸笔下的一灯大师,能够让裘千仞立地成佛一样。可是这篇文中的杨五蕴,给我的感觉是豺狼永远也变不成绵羊。最后 为什么 留下的那个省略,又让我开始幻想 杨五蕴会被秦风了结?了空的死会让杨五蕴放下屠刀
然而,这也仅仅是我对故事的假想,作者真正表达的,是一种以悲剧结束的教化人的思想,这更具深意。
喜欢这篇小说,欣赏、学习!感谢作者支持江山文学网,祝佳作不断!
2 楼 文友: 201 -11-1 20: 1:01 又见五月的传奇故事,无论从知识还是情节来讲,读五月的文字都是一种享受。问好 。 秋水横波远8 62 91 7锦州癫痫病专科医院
西安治疗牛皮癣方法
动脉粥样硬化能吃通心络胶囊吗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