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

山水梦回母校散文

昨天颖给我打,语声有些呜咽。原来她抽空回了趟母校,站在那空旷的校园里忍不住朦胧了泪眼。

母校,一直想回去,尤其在听说即将搬迁至大学城的消息时,那份心情变得更加迫切了。然而,当看到那些照片时,又觉得母校已经不再是我的母校了。

也许,自从我们毕业,它就已经不是我们心底的那个母校了吧!因为,就在那年,我们学校的名称彻底改了,由原来的“企业管理学校”变成了“工业技术学院”,紧接着,各种扩建……当然,这一切我们都没有参与其中,它,跟我们无关了。以至毕业多年后,跟他人聊天说起毕业院校,已经没有人听说过这个学校了——我们,仿佛成了一个虚幻的学校出来的毕业生。像是一群无根的飘萍,凭空生出一种无从归依的漂泊感。

二十年了,在颖发给我的照片里,历经了搬迁后的母校显得那么空旷而又萧索。校门已经改了方向,再也无法分辨当年的模样。周围的马路加宽了许多,路边那些曾经温暖了我们年轻的肠胃、饱了我们口腹之欲的小食摊、小菜场也不见了踪影,就连公交站牌也换了位置,若是让我一个人去,估计还没找到学校就已经迷路了。

随着她的镜头步入校园,在照片中尚能模糊的辨出当年教学楼、宿舍楼以及食堂的模样,然一切都不复昔年,却又恍惚有着彼时的影子。

教学楼被改造了,原来属于我们的教室改成了图书馆,或者机电教室,搬迁之后连门窗上的玻璃都被毁坏了,显得更加的破败不堪。里面的桌椅板凳已经被搬空了,空荡荡的教室里只有后黑板上的板报还在诉说着曾经有一群如我们当年一样年轻的生命在这里生活、学习过。也许当风穿过破碎的玻璃窗时,发出的声音就恰似我们心底的悲鸣吧。我可以想象出颖站在那里的时候,透过这些并不完美的痕迹,一定能如我一样越过时光的隔阻回到当年吧?哪位老师曾经站在讲台上,哪位同学曾经坐在某个位置,尽管只是隔着照片,只是在中倾听她的诉说,我也仿佛身临其境。那一年,我们都还年轻,那一年,我们刚刚步入这校园,它跟我们一样的青葱。而今,如同我们这代人一样,它也被刻上了岁月的痕迹,时光不仅带走了年华,也带走了那些属于光阴的故事。

教学楼二楼两楼连接处的穿廊原来是学生传达室以及老师办公室的位置,现在改成了宿舍。此刻也是人去楼空,只剩下一个空荡荡的走廊和白色墙面上反射着的清冷的光。那光仿佛透过照片将我整个吸引过去,进入另外的时空。在那里,我看到下课匆匆跑到传达室取信的同学,有人举着一封信,有人捧着一摞信,有人两手空空,脸上的表情或高兴,或失落……而那些人中赫然有我的身影,我站在时光之外,看到了当年的自己。

穿过回廊另一栋楼里应该有阶梯教室,那个楼道晚上是会上锁的。那一年为了纪念毛泽东诞辰一百周年,我跟辉排演了扇子舞《太阳最红毛主席最亲》,并且在汇演中获得一等奖。就是因为排练太晚了,我们俩个曾经被锁在那个黑漆漆的楼道里,还是同宿舍的霜她们发现我俩未归,找了管理员开门才把我们救了出来,否则恐怕我们就只能在阶梯教室度过一晚上了。尽管照片并没有拍到那里,但记忆的隧道就是自动延展到那里,将那扇曾经上锁的栅栏门打开了……也许正像颖所说,我们以为没有感情的地方,我们以为已经遗忘了的细节,当回到故地一切自然而然的就会涌上心头,无需刻意回想,它其实一直都在那里。

旧的宿舍楼还在,只是换了颜色,记忆中应该是绿色的墙体,如今照片中露着淡淡的粉,该是后来重新刷漆了,给人一种是你,却又不完全是你的感觉。那份感觉,是经年后的旧人偶然相逢,时光还在,人却老了,早知如此,宁愿不再重逢,那样,你还是记忆中当年的你……当初男女生宿舍分隔的地方如今有着一道明显的蓝色标记,不知道是后来的学弟、学妹们依旧采用了我们那时候的隔离制度,还是特意留下了这道历史的见证。就像老去的人,外貌发生了变化,那熠熠的目光却仍旧恰似当年。听着那端的声音,再看到这照片,细细数着窗户,却怎么也数不清曾经哪扇窗中透出属于我的那盏灯光,原来泪水已模糊了双眼……只是不知道是自己感动了自己,还是被这流逝的光阴感动了,也许,仅仅是在感动那些失去的岁月。

记得走出宿舍楼,往西应该有一个月亮门吧,如今显然是不见了,但通往食堂的那条小径还在,路旁的那几棵大柳树,依稀还有着当年的旧貌,只是枝干显然粗壮了许多。彼时,一天三次从宿舍楼走到食堂的小路上,不知道有多少青春年少的梦曾经牢牢被这些低垂的柳丝牵绊住,如今,若是锯开那树干,在某个年轮上是否会刻有我们那些青春的身影?树似当年,而容颜早已不见,时光悄然偷转。这些,它可知晓?现下校区搬迁,之后这里不知道会成为什么样的所在,那些大柳树是否还能够继续如此安然下去?一切,都成为了未知,就像我们即将无处凭吊的青春。

尽管颖只是远远的拍了食堂的建筑,但我却依旧透过照片闻到了当年的饭菜香。只是那会儿怎么也不会用“香”来形容食堂的饭菜的,大锅烩的菜,似乎每一道都是灰突突的颜色,而今,味蕾却突然意识到,我曾经习惯的豆芽、莴笋、小咯扎竟是如此的美味。那味道,今生再不会有了!只因,那是青春的味道,是我们已然无法追忆、无法仿制的味道!

食堂与教学楼本是隔着一个花园的,但那花园已经面目全非了,记忆中的白玉兰、月季花坛、爬满忍冬藤的水泥花架长凳……都已不复存在了,照片中只有枯黄的草坪,以及一圈修剪整齐的冬青。据说冬青这种植物跟其他木本植物一样,生长寿命很长,或许,此际照片中那一丛丛的冬青还是当年那些吧?它们是否还记得曾经月下独行的身影?是否还记得那些独对孤丛悄然吐露的心语?或者,它们的年岁也长了,记忆也老了,所以难免将这一届又一届的学子心声混淆了吧。草木若有情,也不过一春一冬,来年又知是谁人呢?

曾经的操场应该是在教学楼与食堂的西面,十几级台阶之上,高高的,周围同样有几棵垂柳相伴,那时候篮球运动比较多,所以篮球场地是不能少的。还记得,多少次在篮球场边加油呐喊,多少次在柳树下仰望白云、蓝天……可惜,如今的操场已经不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一栋新的教学楼。而原来宿舍楼北面,本是校园外的一片旷野改造成了新的操场,这新,是相对我们来说的,照片中亦是一片荒芜,只看到一个孤零零的足球门,还有满地凄凄荒草。

与操场同样命运的还有曾经的排球场地,如今也踪迹皆无。曾经与一班进行排球比赛的那些女孩们,你们是否还记得当年那热血沸腾的场面呢?那些人,与那些事物一样,已经许久没有音讯了,不知道她们如今都在何地,是否会如我一样偶尔回想起当年呢?难逃同样遭遇的还有两栋教学楼之间的小花园,曾经坐在教室就能看到一片绯红樱花的地方,变得光秃秃毫无景致,就像那些年少时光一样,再也回不去、寻不到了。

校园南面原来有一片槐树林的,每到槐花开始便会有阵阵馨香沁人心脾,秋天的时候地面上会有层层叠叠的落叶,踩上去簌簌作响。可惜,现在树林也不在了,被扩建成了学校的一部分,那槐花满襟的感觉只能在梦中去追寻了。

东面的陡河大桥依稀还有着旧年的模样,结了冰的河水却再也映不出我们当初的身影了。那周边的绿地、装饰雕塑也换了容颜,曾经漫步过的堤岸亦再也敲击不出当年的足音。隔河相望的唐钢医院牌子清晰可见,想起那年生病住院时,同学与老师们对我的各种关怀照顾,那些紧张、焦急又充满着关切的目光,那些真诚动人的瞬间……那些点点滴滴,原来一直都在,它们都潜藏在记忆河流的底部。我以为那河水很深,已经早已将过往深深埋葬了,实际上却很浅,只需轻轻撩拨,水花溅开便再次看见了匆匆那年……

颖的照片拍了三十八张,每一张都有着不同的角度,每一张里都有着细微的感动,每一张都带我重新走了一遍母校的各个角落。她说,可惜,宿舍楼是上锁的。也许,正因为这份可惜,我们才会产生一份遗憾,正因为这份遗憾,我们才会在多年后继续保有怀念母校的别样深情。或许,到那时我们再次想起母校时,它将真的不会存在,但至少,我们还拥有此刻这些能够让我们梦回的印记。

共 148 字 1 页 转到页 【编者按】这是一篇优美灵动,感情真挚的散文。作者通过对母校变迁的前后对比,以一组照片为线索,用诗一样跳跃隽永的文字娓娓讲述着自己在母校上学时学校的样子,字里行间洇韵着淡淡的怀旧和忧伤。关于那些青春与梦想,还有在青青校园的如烟往事。如今想来,清晰的如在昨天吧。关于那些饭菜香,关于那些盼啊盼的信件,关于那年那月因为纪念毛主席诞辰100周年的排练,因为太晚而被关在楼道里啼笑皆非的记忆,关于那些为了理想奋斗的日子,关于生病的时候老师和同学带给自己的温暖和安慰,关于那些回不去的从前。让人回味悠长。问好佳萱!谢谢你带给我们这样轻盈美丽的文字。佳作共赏!!【山水神韵:歌声悠扬】 【江山部·精品推荐】

1楼文友: 20:48:10 喜欢这样灵动怀旧的文字,字里行间那种淡淡的忧伤让人着迷,也让我的眼里湿湿的。耳边响起了老狼的《同桌的你》和《睡在我上铺的兄弟》。通过妹妹的文字,一下子把我带到了学生时代,那些青春的记忆啊,清新又美好! 做莲一样简单的女子,躲在光阴的背后,静静地开放,静静地老去。

回复1楼文友: 17:00:29 是啊,每个人都有一份属于自己的与众不同的青春,而这份青春与母校总是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谢谢姐姐点评。问好!

2楼文友: 14:45: 4 文章有温度也有厚度,母校是每个人的情结,可是母校却物是人非,那种怅然在文字真情诉说。问好佳嘉,加油!

回复2楼文友: 17:01: 4 真的有一种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觉,尽管没有能够亲身站在那里,但是通过照片却让往昔历历在目。

嘉萱感谢姐姐的鼓励,问好!

楼文友: 21:07:12 真情实感最为动人。匆匆那年,那些挥之不去的记忆。

问候,祝安! 生活做了一个梦梦很长又很短梦醒了,生活死了

回复 楼文友: 20:54:02 谢谢支持。问好。

消化不良饮食怎么调理

拉肚子如何调理

厌食症的怎么治疗

云南生物谷灯盏系列
中医治疗心肌梗死
小便黄有啥办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