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疑灵异

师长兄长关于兄长在上程十七的介绍

师长兄长,关于兄长在上程十七的介绍

自由行先生发在《老照片圈》上,一篇怀念哈军工的图文并茂的文章,让我有机会走进了这所久负盛名的大学。

徜徉在美丽的哈军工校园,心中涌出的全是师长兄长的故事…想象着,他在这所校园里的学习和生活,离开了这个世界20多年的他,连同尘封的往事竟一点点的在我的面前清晰起来…

认识师长兄长,是在1972年春,一次车间大会上…记得当时,我正和我的几个小伙伴,凑在一起说悄悄话。

掌声响起,抬起了头,他正冲着我们微笑,老主任把他介绍给了大家:这位是我们车间新调来的副主任…望着他,我愣在了那儿,一种似曾相识之感…

“对于集成电路的生产,我是一个纯粹的门外汉,不敢班门弄斧,在座的各位老师傅、小师傅如果不嫌弃,我愿意从头向你们每一位学起… 诸位,如能把我当成朋友,我将无比荣幸。”说完,他摊了摊手,一个极潇酒的动作。

这样的发言,这样的姿态,在那个年代,实在是让我们耳目一新。加之那么一点点的似曾相识,更是引发了我们的好奇。“哪来的这个人?” “他是谁?” 我发现几个小伙伴的脸上分明都写着这两个问题。

我们车间的人员构成极其单纯: 北京无线电校中专毕业生;六九届初中毕业生;转业军人;大学毕业生,戏称“四种人”

我们这“四种人”组成了一个单纯且上进、真诚且友善的车间。就是现在,我也十分怀念我的那个车间,那是我生命中的一处桃花园。

我们可以为了一项会战任务,为了新产品的试制而二十四小时吃住在车间,谁也没有计较过加多少班加多少点,当然,更没有人稀罕什么奖金和加班费,一切都是心甘情愿。

车间真的被当成了我们自已的家,在那个温暖的家中,兄弟姐妹们融融乐乐,充满手足之情。在那次初识他的车间大会后,我凭女孩的直觉判定:他是一个不寻常的人,他有不寻常的经历。

他是六八届哈军工毕业生,当时我们车间哈军工毕业生不少。据说,他出身贫寒但积极上进,已婚并有一千金。当时的我根本就没有料到,他后来会成为我人生路上的一位可尊敬的师长和可信赖的兄长。

这大概就是人们常说的缘分,做朋友做恋人需要缘分,做师长做兄长也需要緣分,只可惜我们之间的缘分持续的时间短了点。

我认识你,一个伶牙俐齿的小姑娘,我听过你在全厂学毛著讲用大会上的讲用报告,抑扬顿挫.....这是他来我们光刻班时,对我说的第一句话。

当时我好生得意,二十岁的年轻人,气盛得很,巴不得这世界上所有的人都认识她,都称赞她,他的这番话,一下子拉近了我们彼此间的距离。

.

这是锦州华光电子管厂的南门

因为他是抓生产的副主任,而我们光刻工序,是集成电路生产线上的关键工序,我又是班长,他开始拜在了我的门下,我成了他光刻工序的师傅。当然,也就是从那一天起,他成了我人生路上的师长兄长。

即使是现在,我仍然很自豪,我曾经是他的“师傅”他曾经是我的师长和兄长。不否认,因为对他的尊敬和信赖,在向他敞开影响光刻质量的问题时,我毫无保留;也不否认,他的聪明和努力,在掌握光刻技术,分析光刻质量问题上有许多令人折服之处。

许多次他对于光刻质量问题入木三分的分析,让我和我的伙伴异常尴尬,因为有许多光刻工序的质量问题,是我们光刻工们心照不宣的秘密。

每当这时,我就有一种出卖师兄弟、师姐妹的感觉,我们永远可以找出一个个客观原因,来为我们的质量问题遮掩,因为我的出卖,这成了公开的秘密。

当然,自从他从我这儿满徒之后,我们光刻工就只能更严格地按工艺规程操作,因为光刻,不再是除了光刻工别人不会说的外国语。

这之前,我一直以为显微镜下,有自己完全可以自由驰骋的一片天地,每每坐在显微镜前就自信滿满,因为经过我五次光刻后的片子,中测管芯的合格率一直是最高的。

可是在与他交往后,我发现了自己认知的浅薄,关于集成电路的生产,目前的我只是在浅层次上的自由行走,距离领悟集成电路的内在的奥秘,差之远矣!我开始心悦诚服地做起了他的学生。

接触时间长了,我们彼此不再拘谨。我和师弟上晚班时,他常来我们光刻班,师弟也很喜欢他。在我们工作之余,他开始信手拈来地给我们讲他神话般的童年,于我是真真的天方夜谭。

他的老家在河北农村,据他自已说,小时候他出奇地淘气,花样翻新地玩各种恶作剧,经常有人上门告状。但即使是在父亲施 以“家刑”的当儿,也不忘下一个要上演的剧目。

一上中学立地成佛,弄得父母和四邻膛目结舌。当他接二连三地为家里捧回各种荣誉时,邻人喷啧,乡邻在数落自家孩子时,也不忘加上句:看看人家的孩子!

他还断断续续地给我讲,我向往已久的大学生活。 如何书中畅游,怎么择朋选友.....大学校园的故事,仿佛永远也说不完、讲不完,也可能就是在这时,哈军工″这三个字牢牢印在了我的脑海里。

他把大学生活,作成一个个诱人的谜面,在我面前展开,当我瞪大了眼睛要寻求谜底时,他又倏地把它们卷起,并掷地有声地告诉我,谜底就写在大学校园最寂寥的地方,但并不是所有进入大学的人都能寻觅得到。

一地流连在大学校园,一成为梦中的大学生。我发现我越来越接近那谜底,我确信,有一天我会打开那谜底。

他还给我讲伟人成功的奥秘,给我讲他近三十年的坎坷风雨,他告诉我山外有山,天外有天,告诉我要想认识山,认识天,就要多看书,书中有登山的路,有上天的门。

他读书很多,还不断地借书给我,又不厌其烦地为我在书海中导读。《青年近 卫军》《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史记》《中国思想史》《世界近代史》…这时候的我不仅仅会读“红宝书”了。

我慢慢地知道,世界是如此地大,我是如此地小。于是我为自己盲目地自视清高、目空一切而深深地懊悔,为自己在全厂大会上的“活学活用”“立竿见影”的浅薄发言而脸红…夜深人静时常常自责得让自己无地自容。

这时,他完全成为了我心中崇拜的偶像,我暗暗发誓,今生就以他为标准修养自己,成为一个他那样的人;也暗下决心,将来就找一个像他这样的人做人生的伴侣,去走一个无怨无悔的人生。少女的心路就是如此地简洁和清晰。

他仿佛窥见了我的心路,每每有意识地亮出自己的缺点、不尽人意之处,井认真地指给我看。说他是如何平常平凡,和那些中外古今的伟大人物相较,他是怎样地卑微和渺小。

我不管他怎么说,自信我的目光,自信我的选择。到了我们这些人该谈情说爱的年龄了,可我就是谈不起来也说不起来。我周围的男孩子不少,其中也不乏姣姣者,我和他们也情投意合情同手足,可就是没有情不自禁。对此,他竟般地忧心忡忡起来。

有一次,他正儿八经地说,要和我谈谈我的终身大事,见他十分认真又煞有介事的样子,我大笑着打趣,杞人忧天!谁知他严肃起来,我不敢造次,怯怯地求教,他抛出了一句:我是怕你天壤王郎啊!

说完这话,就头也不回地走了,把我一个人扔在费解里,扔在尴尬里。我确信这“天壤王郎”一定是个什么典故,但是我不知道。回到家中,赶紧去书中寻找答案。

原来是谢道韫对王凝之为夫不合意的一种微词,抱天壤王郎之恨: 意天壤之中,乃有王郎!自己断断不敢妄比咏絮之女,甚为不安,每每欲开口讨教,又觉一切都已说清。

我开始认真地审视自己,并背上了他的那句忠告,踏上了爱情之路。回忆自己的婚姻生活,该说他不幸言中还是此言差矣?

但无论如何天壤王郎″这四个字,从我初涉爱河开始到今天,三十多年来,一直作为鞭策在伴随着我。

这时,我开始听到了,关于他的“传闻”听得多了久了,对他的崇拜之情就不比以前了。我从小接受的是“完人教育”要是英雄榜样,就要学习工作生活,样样无可挑剔。

二十几年来所接受的道德教育,使我不能再选他做榜样做师长了。虽然在感情上一下子还转不过来,但理智上我已决定要与他划清界线了,师弟倒是不以为然。

我们之间的交往再不像从前那般无拘无束畅所欲言,其实我很不习惯。我这个人,平生最不会说深思熟虑的话,也最不善谈不痛不痒的问题…这让我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压抑感。

好在这时,我离开车间去读书了,心感到了轻松。我想,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会忘记他的,因为心中珍藏的总要是一个完美的形象。

80年代初,寒假的一天,我回了一趟车间,见到了他。他仍然是那样倜傥,仍然是那样潇洒,只是遭际无情地在他的脸上刻上了痕迹,我依稀感到,心隐隐作痛。

他应该是一个勃勃生机的人,太阳应该照在他身上,鲜花应该朝着他开放…他又冲我微微一笑,可我感到了他笑的苦涩,也感到了他的疲惫。

就在我接受他的苦涩的微笑时,我才清楚地知道:他仍然在我心中!仍然是我心中那个崇拜的偶像!只是有太多太多的沉重压在、盖在那偶像上,让我的崇拜变扭曲了。

临分手时,他问了我的学习,我的恋爱,我据实相告。他又关切地对我说,快而立之年了,要好好定定向,不要再天真浪漫、想入非非了,我点了点头。

一瞬间,我又见到了从前的那个他,我很激动也很感动。他告诉我,他要去深圳,要开始一种新的生活。我当时的感觉是,他想逃避,想去一个新环境放松自己,当然也是为了更好地施展自己。

我理解他,因为当时那传闻已经沸沸扬扬了。我们彼此道了一句“珍重”就分手了,谁知,这次分手竟成了永别。

他去了深圳,开始不时有他的传来,接着又有他妻子的传来,最后,又传来他们夫妇发达的…师弟和他一起去了深圳。

因为,他毕竟是我在人生的一个特别时期,遇上的一个特别的人,不记忆他,我也会记忆别人,在那个特别时期,人的记忆是不会有空白的。

那特别的时期,也就是人的世界观初步形成时期。不管我今生有没有作为成就,我都要感激他,他曾经为我指出过成功的路、有成就的路。

在不断传来的中,有一条也让我感动。到深后,其妻凭借姣好的姿色,和某领导的公子关系甚笃,妻主动提出要为他引见,他掷地有声:我要靠我自己的奋斗,奋斗出我自己的成就!

就是这一句话,扫去了蒙在他身上多年的污垢,他在我的心中又重新鲜亮起来、高大起来。

当然,这时的我也已经开始懂得了辩证法,懂得了人无完人,金无足赤;也懂得了一个人,如果真正爱上了一个妻子或丈夫之外的异性,并不一定都是罪过。于是,我打开了记忆的闸门,我拿起了笔…那是我的第一部作品。

完稿后,我第一个就想寄给他看,于是,我冒冒失失地飞去一纸,发出后我就后悔了。他会理解我吗?想读我那些不成熟的思想吗?…

想得我连一点自信都没有了。但他很快发回一个电报:“复信不及,渴望拜读大作,速寄。”好个深圳人,好个深圳效率,我又一次感动了。

但在我就要把稿子送去投递的一刹那,又犹豫了…我没有寄。他还几次向去深圳办事的同事询问此事。现在,我把那篇稿子连同他的那封电报一起封存在了我的记忆之底, 我不想再去触碰那段美好的记忆。

写到这,我的鼻子有些发酸,我想哭…哭他竟不知曾经在一个人心中被供奉这么久?哭他竟不知一个人一直把他当成是师长兄长并无悔无怨…

您在那个世界寂寞吗?

我去了那个世界还会见到您吗?

您还会和我谈天说地?

还会做我的师长兄长吗?

他去了。在我结识了他二十多年后,1991 年的某一天,他永远地去了。对他的离去,传闻众多,可我不想听任何的一种。

其实人们也大可不必一遍遍地信口开河信口雌黄,做那种不负责任的判断推理,让疲惫了四十多年的他,有一个安静吧!

我写了这么多,也可能会扰了他,可我为的是想让他知道:不管人们如何评价,我都会不变初衷地奉他为师长兄长,也会永远在心中祭奠他!

在我面前,他尽可以放心地褪去身上所有的披挂、抹去脸上所有的油彩,露出那个质朴真诚,纯洁潇洒的微笑,那个我第一次见到他时的那个微笑。

但愿如此,但愿!

文稿修改完成于2019年3月27日

再次致谢自由行先生和大地师友!

本文相关词条概念解析:

兄长

兄长,口语,多称哥或哥哥,是对男性血亲的称呼,从而泛指一切男性同辈兄长,为了谦虚也称所有男性同辈为哥哥(事实上年龄可能比自己小)。由于男性兄长具有的权威性,引申出领导者的含义,大哥,老大,在民间团体中普遍使用。兄长,特别是长子,在中国传统家庭中担任着特殊的角色。年长的哥哥往往较早担任其家务和其他体力劳动,并对其他弟弟、妹妹起着保护和模范作用。《兄长》故事讲述发生在商洛的一个穷苦的农家孩子,在进入社会的心路历程,全视角体现人为关怀,以电影艺术手段换取社会的理解和慈善关注。

滨州治疗牛皮癣方法
吉林牛皮癣医院
洛阳妇科专科医院
最近更新
友情链接